返回

家父汉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章 好像忘记什么重要的事情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而第二天,视角来到刘武这边,今天一起床,刘武就感觉不对劲。 刘武摸了摸头。嗯,有哪里不对劲,好像什么重要的事情,自己好像忘了做。 就这样,开始了新的一天。 昨天举行了一天骑射考试,今天还有各种考试。 但是,刘武并没有亲自去校场监督考试了。 刘武而是待在刘长府邸的一间房间,心不在焉的。 连陈恢找他哭穷,刘武也没有怎么鸟他。 你看,陈恢在一边,是声泪俱下的跟刘武诉苦,说自己昨天被那群酒鬼折磨得多惨。 又花了多少钱,一项一项的跟刘武说。 感情陈恢还想通过哭穷,来找刘武报销呢,也不想想,刘武出了名的只进不出。 就你陈恢那脑子,还想爆刘武的金币? 刘武心不在焉的听着,压根没听清陈恢在说什么。只是下意识的点头。 陈恢见没有达成目的,灰溜溜的跑去校场监督考试了。 而刘武,却更加烦躁不安了,老是感觉自己今天不对劲,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 好像自己是不是忘了点什么? 好像挺重要的东西,但是忘了。 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刘武着急的不停来回踱步,好像这样做,就能想起来了似的。 而小德子和小石头看见刘武这样,相视一看。 公子今天这是怎么了? 小德子想了一下,上前问刘武:“莫非公子,是准备找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为什么,一听了小德子的话。 刘武猛地停下来,转头直勾勾的盯着小德子。 小德子,宦官,卧槽,刘武想起来了。 突然,刘武懊恼的拍着自己的额头,说出了三个字:“中行说!” ??? 小德子见刘武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三个字,不是很明白是什么意思? 刘武着急的抓住小德子,问小德子:“你认识一个叫中行说的人吗?他也是宦官。” 中行说?这是谁啊,自家公子还说,这个中行说也是宦官。 自家公子看起来如此着急,这么着急想要找这个人干什么? 小德子认真回忆了一下,好像这未央官里,没有这号人吧? 小德子自认为,跟他同级别或者比他高级别的宦官,自己都认识啊。 这个中行说的宦官,他是听都没听说过。 莫非是什么名不经传的小宦官吗? 如果是这样,这么着急,指名道姓的,找一个小宦官干嘛? 不过,小德子还是摁下了心头的种种杂念,回答刘武: “公子,好像这未央官里,在宦官里面,大小算个头目的宦官,我都认识啊,我真没听过这个中行说。” “当然,也有可能,这个中行说,是一个非常底层的小宦官,我压根没见过他。” “不过,公子你放心,别的不敢说,这未央官大大小小的宦官头目,我都认识啊。” “只要这个中行说是未央宫的宦官,就一定有人认识他。” “我明天就帮你去找。找这个中行说。” 刘武一脸严肃的对小德子说:“不,你现在就去打听一下。用最快的速度。” “现在?” “对,就是现在,快。我要最快的速度知道这个人的去向。” 小德子也不知道为什么刘武怎么着急。这么着急找这个所谓的中行说。 但既然刘武说了,自己就得去办。 现在刘武的心情很糟糕,也很懊恼。 整天在东搞西搞,把一些最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刘武回忆了一下,按照历史记载,这个叫中行说的小宦官,是和亲的随从宦官。 老上单于刚刚继位,汉文帝又派遣皇族女去做单于的阏氏。 让出身于燕国的宦者中行说,去当和亲翁主的随从。 中行说不愿去匈奴这破地方,不过哪能由他一个小宦官反抗啊。 于是,中行说愤怒之下说:“如果一定让我去,我将成为汉朝的祸患!” 不过当时,没人会把一个小宦官的威胁放在心中。 中行说这个小宦官,大概就等于地上一个蚂蚁。 一个小蚂蚁威胁要杀死你,你怕吗?哈哈。 于是,中行说到达后,就投降了老上单于。 刘武记得,史书上记载,老上单于特别宠信他。 后来,老上单于死,其子军臣单于继位,然后,中行说又效力军臣单于。 这个大汉的小宦官去到匈奴后,不得了啊,愣是成为了两朝单于的心腹啊。 中行说这个小宦官,去到匈奴之后,可是没少给大汉造成麻烦啊。 虽然,小德子还没有打探完消息回来。 但是,刘武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估计已经晚了。 刘武甚至觉得,这个中行说,甚至已经去到匈奴,取得了老上单于的信任了。 唉,本来能够提前阻止中行说过去的。 这样,就能给大汉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刘武有点担心的看了看天。 有时候,他觉得,冥冥之中。历史真的有其强大的惯性。 ....... 两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小德子就打探消息回来了,确实效率很高。 果然不出刘武所料,确实是不好的消息。 这个中行说,果然跟史书记载的一样,出身是燕国人。 后来,进了未央宫当了宦官,一直都是最底层的宦官。 今年,匈奴的冒顿单于死后,老上单于上位后,中行说就跟随和亲队伍,去了匈奴。 基本上,小德子打听到的,跟史书记载没什么出入。 不过,小德子倒是通过强大的宦官关系网,知道一些更多的细节。 比如,知道中行说其实原本不在名单上,因为没钱没势,才被替换上去的。 刘武想了一下,也是。 本来,随行宦官人员这种无关重要的小角色,你名单上改成谁,对于大人物来说,不都一样吗? 所以,有点小钱的宦官和关系硬的宦官,可以通过贿赂而改名单,避免自己去匈奴。 你要说自愿选择去不去,人人都不想去啊,连宦官都不想去匈奴这种蛮夷之地。 而匈奴这种蛮夷之地,是大汉人最不愿意去的一种。 天气又冷,匈奴人又野蛮。是大汉人心目中的最差等级的蛮夷之地。 那总得有人去吧,最后去的,都是一些没钱贿赂和没有关系的宦官。 挺现实的,就是这么个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