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火星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4. 时间概念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宋波突然兴奋起来,问了一个十分奇怪的问题:“那你们会不会使用时间旅行技术回到过去,阻止核武器控制系统漏洞的产生。” 瑞娜马上回答了他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你回到过去去看一看曾经发生的事,但我们还做不到通过改变历史,来确保核武器控制系统从一开始就是安全可靠的。但是,有一个宇宙中的顶级文明,他们可以满足你想要的一切,他们可以让时间倒流,回到过去、推倒重来,还你一个全新可靠的不再需要修复的安全世界。” 宋波惊讶地听着,这些原来在地球上是天方夜谭般的胡思乱想,在这儿居然是堂而皇之、登堂入室的实锤真货。只在爱因斯坦相对论里听过的时光倒流,难道在宇宙其它地方的智慧生命那里已经成为现实? “那怎么可能呢,时间不是永远向前流逝永不回头的吗?时间怎么可能还会倒流呢?” “看来你对时间这个概念还是理解得很不透啊。那你总了解你们地球人最引以为傲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吧。” “这个我了解一点,但不深刻。我们现在从科学层面上对时间的认知,确实是建立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上的,即时间是随着运动物体的速度和空间位置而发生改变的,其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当一个物体以极快的速度运动时,它那里的时间就过得很慢,而当它达到光速运动时,它那儿的时间就是静止不变的。时间的流逝还会随着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而改变,一个处于高海拔位置上的物体,它那儿的时间流逝会变快。” “你上面说的物体在高速运动下时间流逝会变慢,以及在极高海拔位置时时间会变快,这应该都是相对于你们在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而言的吧。” “是的。其实我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关于时间变慢或变快的理论,理解起来老是觉得很费劲的。您能不能把这个理论说得更形象化一点,帮我理解得更深刻一些?” “当然可以,但是我在理论方面的造诣远没有我的师兄尼克高。这里,我只能尽我所理解的,和你说个大概吧。只要是经过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理论,那在整个宇宙都是适用的,只不过是适用的维度层面、空间范围上有所不同。爱因斯坦相对论这套理论,只是你们人类刚刚开始仰望广漠无垠的宇宙,首次涉足到的一个最基础层面上的对宇宙规律的初步认识。宇宙规律当中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时空,即时间和空间。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对时间概念的界定,其实说到底,就是对时间流逝的快慢数值作了一个新的定义,即“嘀嗒”这一秒钟的“嘀”和“嗒”两响之间间隔的长和短。” “这个“嘀嗒”一秒钟的计时方式,一直以来我们地球人都是毫无疑义的啊。“嘀”响过后紧接着就是“嗒”,是那样的舒缓、和谐,这样的流逝速度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现在,爱因斯坦告诉你,随着参照系的不同,这一秒钟的“嘀”声响起到“嗒”声止的中间长度节奏变慢或变快了,也即是时间流逝过去的速率发生了变化。” “从“嘀”声起到“嗒”声止,这个时间流动的节奏作为“1秒”这一基本时间单位,是自古以来,我们人类基于对时间的认识,从观察日升日落、月缺月满、四季更替这样循环往复出现的天象开始的。把出现这样的天象循环往复过程,在时间单位上分别定义为1天、1月、1年。久而久之,为了生活的方便和算术的方便,我们中国的古人又把1天划分为12个时辰,古代的埃及人则把1天划分为24小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最后统一形成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计时方法,1年12个月365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从此,时间的流逝变化,以其压缩到最小单位每1秒种“嘀嗒”声的节奏长短来说,已千篇一律丝毫不差地被历史地统一确定了下来,这样的计时方法,也被历史地定格在每个地球人的记忆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习惯参照。” “但是,宋波你想过没有,如果当时定格在你们地球上每一个人脑海里的1分钟,其数值不是定义为60秒,而是定义为100秒,那又会如何?显然,如果这也是历史上形成至今并且养成习惯了的,那也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的重新定义,改变的只是作为时间最小单位一秒钟的长短数值而已,人们也许会不像每分钟定义60秒时那样,对1秒钟过去的节奏在心里上舒服地接受,而是可能要急促地去改变一下呼吸频率才能适应这个“嘀嗒”声缩短后的节奏。但它仍然是在同一个日常生活状态下所定义的,改变的数值不影响时间的性质。即使1分钟、1小时这样的较小时间单位数值都改动了,但也还是人们在地球上,每天看着日升日落、每月看着月缺月满、每年看着四季更替,在这样的循环往复发生的天象变化当中决定的时间性质。人为地每秒定义为100和人为地每秒定义为60,这样的时间概念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因为都是在同一种参照系下设定的时间数值,只不过时间数值对应的时间流逝的节奏变化,会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和记忆罢了。” 瑞娜停了下来,似乎是想让宋波消化一下自已刚才所讲的。宋波点了点头,表示懂意思了。 瑞娜就又接着讲下去:“然而,当人类终于要走出地球开始迈向宇宙时,却发现这局限在地球上传统生活的时间概念已经与奔向广阔无垠宇宙的高级文明生活不相适应。当你想象中有一天会坐在以宇宙级别的速度航行的飞船中,以光速飞向4.2光年外的比邻星,你突然会发现,时间对你来说已经凝固在那里不动了。而当你到了那儿立马以光速折返回地球时,地球上的人都知道你在太空度过了8.4年,但是你却对人家说,我才感觉刚一会会而已。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这个就是我不太理解的地方,还有一个不同参照系时空换算的洛仑兹变换公式,真有点搞不太懂。” “假如现在我们不去求教爱因斯坦那个复杂的用以计算进行相对运动的物体、在不同参照系下的时间、空间、速度之间进行换算的洛仑兹变换公式,仅仅从反映时间本质的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中去理解,那么你完全可以这样去想:自古以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变化当中。但天地之间唯有一样东西亘古未变,那就是“光”。光速以恒定的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宇宙的开端起一直孜孜不倦地在时空里走了138亿年。相对于光的运动来说,你们人类一直是处在一个静止的状态,即使现在你们可以坐在飞机那样高速运动的物体里,但相对于光速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来说,还几乎是静止不动的。时间的概念,就是在光速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从你们身边离开,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参照系中得来的。因此,你完全可以拿光离开你的空间距离,来最客观地恒量时间的长短,光离开你的空间距离越大,时间就过得越长,反之就越短。” 宋波经瑞娜这样一说,觉得眼前一亮。是啊,我怎么没去这样想呢,只知道一头钻进了理论和数学公式当中拔不出来了。抛开抽象的理论,脚踏实地地从生活的场景中去想,反而能形象深刻地感知到理论所要反映的东西。 瑞娜接着又讲下去:“但当情况有一天突然发生了巨大改变,你不再静止着,而是坐在以光速运动的飞船上。此时你看着光在身边以光速悄悄地过去,但你却象追光的人一样,始终和光并驾齐驱,结果就是你和光之间没有了空间位置的距离,那么时间是不是也就没有了呢。一旦你坐的飞船速度下降了,你和光之间的空间距离就马上又产生了,时间也就随之产生了。当飞船速度下降到飞机那样的速度时,你和光之间的空间距离就同地面上几乎一样了,过去的时间也就同地面上一样长了。反之,当飞船速度越来越快,光离开你的距离就越来越短,时间也就越来越短,当速度终于达到光速时,光就不离开你了,空间距离为零,时间也就停止不动了。” 宋波听到这里,深深为瑞娜所折服,原来十分深奥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经她这样形象化地一说,就显得非常好理解了。 “可是,爱因斯坦还说,高海拔地方时间会变快。这是什么道理呢?”宋波问瑞娜。 “那是指当你把一只铯原子钟放到高海拔地方时,由于地球引力变小了,引起原子振动频率的加快,而原子钟计时原理即以里面铯原子的振动来计时的。当然,这种时间缩短的程度是非常非常小的,有人计算过,珠穆朗玛峰上的时钟要比海平面每年快1/30000秒。但当把时钟拿到一个围绕地球转的一颗卫星上,那这种时间缩短的程度就非同小可了,有人计算出大约每天要快46微秒。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你们人类在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中,将卫星上的时钟进行了校正,使之与地面时钟的计时相符,才能对地面上的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当然,除了考虑高空因素造成的时间缩短外,还必须考虑来自卫星高速运动时产生的时间膨胀效应,大约每天慢7微秒。一个快一个慢,都同时进行校正,这样卫星上的原子钟一天就要比地面上计时快39微秒。由此带来的导航偏差大约是11公里,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是平常开车导航因此走错路了还是小事一桩,要是将错误的导航用于航空飞行那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瑞娜回答宋波说道。 宋波听了瑞娜的解说后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人类从原始社会迈入农耕社会,又从农耕社会跨入工业社会,现在又进入了一个信息社会,开始渐渐走出地球、面向整个宇宙。历史上长久以来的时间概念就已经不能适用了,现在起要从宇宙意义上来重新定义时间这个概念,就要根据在宇宙中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来作思考。人类诞生几百万年来,从来就是在一种低速运动状态和地表空间位置状态中生存着,产生的时间、空间概念,只适应这种庸常的地球文明生活。但要向理想中灿烂的太空文明和宇宙文明方向发展时,就必须面对要在极端高速运动状态下和太空环境中生活的问题。那么,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就必须适应这种极端的状态。这也是人类中有着最杰出智慧大脑的爱因斯坦所引领人类去走向他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初衷。 后来,宋波了解到,天途星人生活的星球,每天的时间是地球2倍。他们那里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大约就是XZ高原珠峰峰项的氧气含量,是地球的三分之一,因此,他们的呼吸很缓慢。他们每天的时间长短比地球时间的48小时多一点,恰好是50个小时。那儿每小时为100分钟,每分钟为100秒。天途星一年绕太阳公转800天,天途星的卫星卡卡绕天途星一个月时间是50天,所以他们那里一年有16个月。在这样的时间节奏下生活,他们显得比地球人要从容不迫。 “可是,瑞娜,刚才我们一直在说时间这个概念。还没说到,为什么时间会倒流,我们可以回到过去看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宋波问道。 “你肯定知道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吧。宇宙是从诞生那天起,其实从来就没有丢失过什么东西。你们中国不是有这么一则故事吗:说是古代有个楚国国王外出狩猎时丢了一张弓,左右随从就请示他要不要去找回来。楚王说,不要去找了,在楚国丢的,捡到的还是楚国人。表明了这位国王与民同在、一国之内人人平等的胸襟。孔子听了后说,去掉“楚国”这两个字就更好了,就说是人丢的又是人找到的,天下不管谁拣到还不都一样。孔子的格局就上升到了普天之下、人人平等的境界。而老子听了后却说,去掉“人”字就更好了,人与天地万物还不都是一样的,彼此之间都是自然造化的产物,那个弓是属于人也好、属于大地也罢,还都在天地之间,不得不失、不生不灭。老子的这个格局就更是上升到了物我两忘、宇内合一的最高境界。宇宙之内,小到一个生命个体,大到一个星球乃至一个星系,只要是有形有相,就一定有生有灭,就一定是有来有去。但是,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它永远不会多出一样东西,也永远不会少一样东西,这里少的东西,自会在那里出现,已经灭亡了的东西,必定转化为诞生了的东西。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但它也留下了一些骨骼化石让我们知道了它的存在,它的肉体化为了石油,它的还有一些部分可能化为了泥土和石头。除了这些有形有质看得到的物质之外,剩下看不到就化为了其它形式的能量波。地球人类可以根据考古得到的资料想象出它们在6600万年前的形象和生活场景,但我们可以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让你体验到一个6600万年前恐龙活生生的一个生活场景。这是靠什么做到的呢?靠的就是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我们使用时空能量波仪器,能很快地搜索到现在世界当中留下的一些恐龙骨骼化石及其散布在石油、泥土、石头等等当中当年恐龙的能量波信息,并沿着时间轴往前追溯到你想要看的远古时期那部分能量波信息,随之会连带显示出与恐龙同时代的其他动物和植物的能量波信息。这个能量波就相当于物体在灭亡之后留下的DNA信息。接着使用时空量子纠缠技术,沿着时间轴溯上到远古时期,将与恐龙同时代的整个无机世界包括大气、大地、海洋及其所有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结构,即使是当时地球的内核、地幔、外壳及其磁场,甚至存在于当时地球上现在已辐射散发到宇宙其它星球上去的所有微波粒子等等,都可以把它们全部还原出来。最后乘上时空转换仪器即时光穿梭机,你就能身临其境地来到远古时期的地球上,看到当时有机世界、无机世界聚合一起所演绎出的一场大戏,是那样的活龙活现、形象逼真。当你徜徉在过去那个远古的时光里,看到了那个时期地球上发生的一切,那是不是就感觉时间倒流了呢?”瑞娜耐心地向宋波作了解释。 “我理解了,其实我并没有真的回到过去,只是回到了过去那个场景里了。可是你说的通过时空转换的虚拟现实,在你们这里只能做到回到过去的时光里去看看而已,那么宇宙顶级文明,也就是你们的盟主,却能够做到回到过去推倒重来、再书历史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宋波又问。 瑞娜回答道:“这个就涉及到宇宙中更高等级的文明所知所见、所思所做的了,我们也是望尘莫及、概莫能知啊。但我在想,既然有传闻高等级文明能做到这些,那一定是有我们现在就可以去想象的理论探索方向的。譬如,要从黑洞引力、更高维度、多重宇宙、平行世界等方面去思考和解释。黑洞具有极其强大的引力场,可以扭曲周围的时空结构。据说这个宇宙顶级文明能够掌握和操纵黑洞的引力,就有可能改变时空结构中物体运动和相对位置的规律。他们利用黑洞引力操纵时空结构,也许可以扭曲时间本身。这意味着他们能够控制时间流逝速度、改变事件发生顺序或者甚至回溯到过去或前往未来。通过控制时空的弯曲程度和时间扭曲,这个宇宙顶级文明也许可以实现时间旅行。他们可以选择向前或向后移动到不同的时间点,观察过去或未来的事件,并在时间上进行干预或交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