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三重星系
银河系有四大旋臂,从里向外依次为半人马座旋臂、猎户座旋臂、英仙座悬臂和天鹅悬臂。每条“手臂”都由恒星和星云组成。地球人生活的太阳系在猎户臂的内侧,位于人马臂和英仙臂之间,但更靠近英仙臂,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77万光年。
在中国南方,当你在某个春天的晚上,抬头仰望南天时,你会发现一个外形酷似半人马的明亮星座,它就是距离太阳和地球最近的星座--半人马座星座。座内有两颗亮星,α星中国古代称为南门二,视星等为-0.27m,是全天第三亮星;β星古称马腹一,视星等0.61m,为全天第十一亮星。这两颗星离得很近,中国古代合称它们为“南门双星”,14世纪郑和下西洋时,曾用它们来导航。南门二其实是一颗三合星,它的一颗11m的伴星--比邻星离地球只有4.22光年,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
在地球世界,这颗三合星被称为三重星系统半人马座α(AlphaCentauri)系统。该系统由三颗恒星组成:半人马座α星A、半人马座α星B和半人马座α星C。半人马座α星A是一颗类似太阳的主序星,质量是太阳的1.1倍,光度是太阳的1.519倍.而半人马座α星B则是一颗稍小的橙矮星,质量是太阳的0.907倍,光度是太阳的0.445倍。这两颗恒星围绕着共同的质心旋转,构成了一个双星系统,周期80年,距离在11~36个天文单位之间变化,它们之间的引力相互影响较大。半人马座α星C(比邻星),是一颗离半人马座α星A和半人马座α星B较远、约为13000个天文单位的红矮星,质量仅为太阳的0.12倍,直径仅为太阳的0.14倍。它围绕着三星系统质心以双曲线的轨道运转,与前两者之间的引力交互作用较弱,在整个系统中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但在几亿年前,这颗红矮星与A星和B星之间的距离要比现在近得多,当时其表面的温度也要比现在大得多。
正因为这种特殊构成,半人马座α系统在某些时候会出现极端的天文现象。例如,在某些时刻,半人马座α星B与半人马座α星C之间的距离可能会非常接近,甚至足以引起它们之间的潮汐力。这种现象被称为“潮汐锁定”,意味着两颗恒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
当恒星达到潮汐锁定状态时,除了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同步之外,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特征和影响:
1.一面始终朝向对方:在潮汐锁定状态下,恒星的一面始终面向另一颗恒星。例如,在半人马座α系统中,如果半人马座α星B和半人马座α星C达到了潮汐锁定状态,由于后者的质量远小于前者,到时半人马座α星C的一面将始终朝向半人马座α星B。
2.行星轨道稳定性:如果存在行星或其他天体围绕着被潮汐锁定的恒星运动,它们的轨道可能会受到影响。潮汐力可以导致行星轨道偏心率增加,并且可能导致行星逐渐远离或靠近恒星。
3.温度分布不均匀:由于潮汐锁定导致恒星表面受到不均匀的辐射,恒星的温度分布可能会出现不均匀性。这可能会对恒星大气层和行星的宜居性产生直接影响。
4.潮汐加热:在潮汐锁定状态下,恒星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会导致它们表面产生摩擦热。这种潮汐加热可以使恒星的温度升高,并且可能会对恒星大气层和行星附近的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5.磁活动:潮汐锁定还可能增强恒星的磁活动。由于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同步,潮汐力可以扭曲恒星内部磁场,并引发更强烈的太阳耀斑、闪焰等磁活动现象。这对行星的宜居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6.行星捕获:在潮汐锁定状态下,如果存在行星或其他天体绕着被潮汐锁定的恒星运动,它们有可能被恒星捕获成为更靠近主星的卫星。
除了潮汐锁定外,半人马座α系统还可能产生其他令人惊叹的天文现象。例如,由于三颗恒星相互影响的引力场,它们的轨道形状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周期性的位置变动。这种现象被称为“行星摄动”。
行星摄动是由于多体问题中的非线性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半人马座α系统中,每颗恒星都对其他两颗恒星施加引力。这些引力相互作用会使得每颗恒星的运动轨道受到影响,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椭圆形轨道偏心率增大或减小,也可以是轨道倾角变化等。行星摄动可以导致天体系统表现出复杂而有趣的运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