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火星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9. 危机应对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当那几天消息传遍整个星球世界的各个角落后,人们如受末日审判遭到雷霆一击,时间仿佛停止运转了,空气也凝固不畅了,整个星球瞬时停摆没了呼吸,也一下子浇灭了正在熊熊燃烧当中的第四次世界大战战火。留给这个星球上的人的时间不会超过100年了。接下来所有人的命运注定要同宇宙紧紧连在一起了。在末日将临在劫难逃的共同命运下,各国随即放下纷争,迅速达成共识,火速行动起来,一个权力临驾于各国政府之上、可以调配全球各种资源集中使用的星球联合政府兀然出现。联合政府艰难地作出决定,从现在开始全球进入危机应对紧急状态,以100年内全部撤离为奋斗目标,在末日降临前尽可能多的将星球上的人送上逃往到其他星球去的异乡之路,同时将剩下的人全部安置在足够深的地下生活。当然,他们深知前者才是种族延续下去的唯一出路,而后者只是为活着的人提供避难所的权宜之计。 即日起,全球进入100年倒计时,集中全世界的力量首先做好四件事: 一、找寻并确定线路最近环境最佳的移居星球。 二、研制速度尽可能快数量尽可能多的宇宙飞船。 三、研制用于长时间太空旅行的维生系统,包括人体休眠舱。 四、在各国建造能容纳绝大部分火星人的地下城。 按照当时他们只相当于现在地球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只能是考虑在三重星系内移民。但是随着对系内其他各行星的研判分析,发现在这个三星系内只有2颗岩质行星在宜居带上,但不是温度太高就是温度太低,没有一个具备在100年内可以殖民进行生存的条件。他们顿时傻眼了,看来他们是被这个三重星系彻底抛弃了。如果老天再多给100年时间,依靠未来高科技的力量,或许就有集体逃亡到其他星系的希望。现在要想在100年时间里,全球整体移居出去,已是万万不可能了,若能将很少的一部分人作为本星球智慧生命的种子,在茫茫宇宙中留下来,那就已经是十分奢望了。绝大部分人只能将继续留在本星球,进入地下城生活,过一天算一天,直到末日来临。 于是整个星球彻底爆发了,在死亡和希望面前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创造力。他们明白,要走出本星球,飞向外太空,必须来一次科技更新迭代的大革命,突破原来传统的理论框架,唯有以掌控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速、最强的能量—核能技术为标杆,才能实现拯救全人类命运的目的。 为了搞清楚离开他们星系最近的地方是否有宜居星球存在,经过5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接近四分之一光速飞行的微型探测器。他们使用超大功率激光系统,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基激光阵列,推动由纳米材料组成的含有光帆、相机和传感器在内的微型探测器,达到一个超快速度飞往目标星球进行探测。 令人欣慰的是,在做出撤离决定25年后,他们通过微型探测器传回来的图像资料,就确定了可以移居的星球,那就是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最近的4.2光年外的太阳系。这个星系内有2颗宜居星球,就是地球和火星。其中从地球上探测到了可能存在生命的特定波长的光,而火星上没有发现有生命存在的迹象。探测器直接降落到两星球的地面上进行了详细拍摄,从地球上发回的照片中,看到的是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同时他们从中还清晰地看到了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巨大生物--恐龙,且发现了这种动物极其的庞大和凶残,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甚至成群结对地在空中飞行。而从火星发回来的照片上,则只是看到了戈壁沙漠那样的荒无人烟、死气沉沉,还能看到有零星的火山喷发,内陆偶然也发现有极少量的湖泊,当然现在都没有的。后来,大部分人选择去了地球,这些人中以企业家、公务人员、律师等居多。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地球有着最适宜生命生长繁衍的自然条件,连恐龙那么大的动物都能在那里生存,可想而知就能容得下比它小很多的其他动物哦。他们判断恐龙绝不会是什么智慧生物,那么即使再庞大吓人、凶残至极,在智慧生命面前,它们又能奈何?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迁徙到火星,以科学家、工程师、教师等居多。尽管他们也知道,火星只是属于宜居星球,但其实环境条件极差,目前还没有生命在那边出现过,要在那里持续生活下去,得靠高科技去改造一下,然后才能适应。但火星上至少没有恐龙那样凶残的动物,和这个已知的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要胜过和未知的那个遍地多是的凶残怪物作斗争更有把握一些。后来的事实表明,这部分人选择去火星是对的,他们不一定选对了地方,但却选对了时机,那个时候火星刚好经历过一场规模较大的火山喷发,使得当时的环境要比现在好得多,可以给这群异乡客人提供一个临时的庇护。 找到了可以移居的新家园,使他们充满希望、信心倍增。很快,太空科技进步似插上翅膀飞速发展,一个个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奇迹,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一幕幕地在这个星球的大地上上演。不为别的,就为了那种族的火苗能够在宇宙的其他地方继续燃烧。 其中,最引以为傲的是,他们使用纳米材料和核动力技术,成功研制出了一艘能够跨跃千年、以最高速度达到光速千分之五进行太空旅行的大型飞船。每艘可容纳15--20人,太空舱内配置了几套以生命延续、生态循环为中心的维生系统,并配有3个可用于人体休眠时间最长达20年的休眠舱。 为了确保太空飞船以每小时540万公里在太空中飞行1000年,所有飞船的推进器全部采用核动力技术,主要用电全部采用可控核聚变技术,少部分生活用电采用太阳能。为满足人们生活一千年的全部需求,以生命延续、生态循环为中心,在设计时首先考虑了可持续性方面的设施建设,包括食物供应系统、废物处理系统(循环利用和回收)、水循环系统(水再生)、以及医疗救助系统等。 1.食物供应系统: 植物种植区:设置多层垂直农场,利用LED光照和水培技术种植各种蔬菜、水果和谷物,提供新鲜食物。 蛋白质培养室: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肉类替代品,如人工培养的肌肉组织。为了增加食物多样性和提供额外营养,太空船还利用昆虫养殖系统来培养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 微生物工厂: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蛋白质、酸奶等食品。 食品储存设备:包括低温冷藏库和真空密封器,以保存长期储备的食品。 宇宙食品加工设备:为满足太空居民对食物的需求,可以开发高科技食品加工设备,在太空中制造营养丰富且符合特殊需求的食品。 2.废物处理系统: 循环利用系统:通过废水处理设备、厌氧消化装置和生物转化器等将废水、有机废弃物和人体排泄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如水、气体和肥料。 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通过压缩机和燃烧器将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和消毒,同时回收能源。 3.水循环系统(水再生): 水处理设备:采用多级过滤、紫外线消毒和反渗透膜等技术,将废水转化为饮用水和供应其他用途的水。 水循环系统:通过管道网络将废水、洗澡水和尿液导向处理设备,并再次分配给植物种植区、厕所和淋浴等。 4.医疗救助系统: 医疗诊所:配置基本医疗设备,如医疗仪器、药品和手术室等,以应对常见疾病和紧急情况。 药品生产和储备:以太空飞船上最方便的工艺尽可能地生产和储存一些常用药物和紧急情况下的特殊药品。 此外,在太空飞船中还增设了以下一些设施: 1、辐射屏蔽护盾系统:根据所经过恒星放射出的高能粒子与来自银河系外宇宙射线的不同来源辐射,他们采用一种电磁护盾与物理护盾相组合的方式,来屏蔽太空中不同类型的辐射。 2.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利用氧气生成设备和二氧化碳回收设备,确保舱内的空气质量稳定。 3.重力模拟:提供人体所需的重力模拟装置,以减轻长期失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支持:设置心理咨询室和活动场所,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娱乐活动,帮助乘员应对长期太空生活的压力。 所有设施都综合考虑了能源消耗、物资供应、环境控制等因素,并配备自动化系统和安全监测设备,以确保船上乘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