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圣人不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曾经雷火皇极殿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昌平郡王住南都皇宫内廷,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大逆不道,有南都言官想要开口训斥,立马被严阁老的目光镇住。 张仑等参加文渊阁会议的武将,沉默不语,冷冷的看了一眼就离开了。 走出皇宫外廷,张仑与武将目光对上,很快就离开,各自上马离开。 “回去吧。” 张仑上马车,想去秦淮河畔的明月楼,也直接放弃了。 老白驾着马车离开,刚刚出宫门的时候,落星宫的马车拦前面,挡住去路。 不同于张仑的马车,除了拉车的马,血脉不凡外,正架马车都很普通,也没有用什么昂贵的材料。 落星宫的马车则不同,两匹白骏马,已经生出了灵智,觉醒了妖族血统,拥有神通境的实力,却因为受到国教信仰的影响,是灵兽非妖族。 马车也是上好的木材打造,上面点缀一些比指甲还小的炼器材料,像是一枚枚星辰,时而闪烁,排列有序,组成演化一门大阵。 “三公子。” 驾车的是一名老道士,整洁干净,须发打理得当,灰袍金边,金刚境巅峰的修为。 “宫主想要问,三公子后日有没有时间,来落星宫一叙。” 老道士道出来意。 “自然没问题。” 张仑没有拒绝。 老道士见张仑答应,让开道路,让马车离开,回到自己马前,告知对方的回答。 而后,他便驾马车离开,回东南的落星宫中。 宫门前,严阁老站在哪里,看着刚刚发生的一切,直至一个小太监前来,再次领着严阁老回皇宫,走上九十九层台阶,来到皇极殿前。 “参见殿下。” 严阁老看着看着,站在被关上大门的皇极殿的昌平郡王,弯腰行礼。 昌平郡王朱见恒没有回应,对着关上大门的皇极殿,目光深邃,透过大门缝隙,看着皇极殿里面的场景,神色肃然,目光闪烁,盯着五级月台上的龙椅。 “永盛十二年,南都皇极殿被雷火焚烧,化为了一片废墟,太宗爷认为是上天警示,迁都北方。”朱见恒缓缓道,声音冰冷:“此次南方失去了政治优势。” 他转过身,看向面前的仍旧保持行礼的严佐。 已经没有了先前,众人看起来的和睦春风,唯有无上的威严,与帝王该有的冷漠。 “当年太祖爷,建南都皇宫,耗费三十多年才成功,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雷火之说,自然是为了欺骗外人而已。” 严阁老恭敬道。 他从来不小看任何人,在坐镇南都三十年中,就外人对张仑是纨绔子弟,虎父犬子,也时刻在主意提防。 更何况,面前的昌平郡王,在诸子百家中一直被当做皇帝培养的。 诸子百家真正选择不是周王,是周王世子。 “太宗爷的根基在北方,就算太祖爷为了思文帝,发起了蓝雨大案,牵连三千人,也没有动摇南方官员的根基。” 严佐不敢有隐瞒。 他也是南方文官的人,自然是清楚,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 “看来严阁老是支持我的。” 朱见恒说了一句莫名奇妙。 “不仅是老臣,就是老臣的老师,包括南方都是支持昌平郡王殿下的。” 严佐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回应道。 “去准备吧。” 朱见恒很满意严佐的态度,也满意对方的回答,转身离开了。 直至他的脚步声消失,严佐后背都被浸湿,重重呼出一口气,转身离开,出了南都皇宫。 他要开始准备了,秘密召集在南都的一些人,筹划起来。 至于南都、南方的东厂、锦衣卫,早已被昌平郡王安排好了,根本不会把任何消息,传给北方。 夜深,英国府正大厅。 张仑罕见没有出去,坐在正位上,下首两侧是府内的幕帘,基本上是英国公府资助过的读书人。 “三公子,九五变更,北都被勋贵、武将们,被打压的厉害。” 希福把详细情况说了出来。 如果,不是张仑误打误撞发现了东林鬼道,说不定北都的勋贵、武将,已经失去了军权。 但,情况仍旧不容乐观,周王登基不信任勋贵、武将,启用了兵部尚书马芳,重组京营、侵蚀了部分五军都督府权力。 张仑坐在正位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像是神游天外。 希福也安静了下来,没有继续说什么。 其他人,自然也无法开口,目光都看向希福,让对方拿出一个注意。 “落星宫有什么动作。”很久后,张仑回过神来,问道。 仲禅回应:“三公子离开南都的几日,落星宫动作很奇怪,除了与魏国公府等人联系,再就是前往了江河将军府上、左都将军府上、又让人去了JX省的宁王府。” 江河将军,是领南都水师的统军大将。 左都将军,则是统领南直隶,一万左军的大将。 刹那间,希福等人脸色一变,从落星宫秘密拜访的三方势力,很难不让人有不好的想法。 特别是宁王府。 “难道,南都开国勋贵,想要在南方拥立宁王,自立一个朝廷。” 一名幕僚惊怒道。 张仑像是看傻子,看着那名幕僚,就算自己不喜欢动脑,也不会傻的生出这样的想法。 “今日南方敢拥立宁王,自立一个朝廷,明日诸子百家和国教,包括朝堂,就会降下震天之怒。” 希福也是无语道。 有些人是真的读书读傻了。 “你们先下去吧。” 张仑也不想和一群读书读傻的人说什么,挥手让离开,把希福留了下来。 “三公子,无论是什么情况,都不得不防,特别是当今陛下嫡子南下,说不定又不是一位宣康爷。”希福看到众人走后,担心起来。 当年仁宗皇帝让太子南下,除了有迁都南回的打算,更是为了稳住江南的王爷、文官、士绅和修炼者。 毕竟,还是太孙的宣康帝,曾经跟着太宗皇帝征过蒙古,又是仁宗嫡子。 在文治武功方面,绝不弱太宗皇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