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圣人不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章:孙太后的意见(求收藏、推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庄严神圣的皇极殿,当下像是菜市场一样。 两方科道言官互相攻讦,到了后面,一方落入下风,九卿级别的廷臣站了出来,直至到了六部尚书出场。 从最开始还能够以“经典”、“祖宗成法”来攻讦对方,到了后面就是官员的私德,到了快要揭老底的场面了。 一侧的勋贵、武将看的津津有味,更是在文官开始攻击私德的时候,一副大受震撼的样子。 “够了。” 嘭,嘭,月台丹陛上,御案飞出,落在金砖地面上,被砸的粉碎。 景泰帝脸色通红,喘着粗气,活脱脱像是发怒的世子,看着大殿内的文臣。 “陛下息怒。” 刹那间,皇极殿内的文臣武将,全部跪在地面上,不敢去看发怒的皇帝。 “你们看看,你们像是什么样子,有没有一点朝堂重臣的摸样,跟菜市场里的长舌妇有什么区别。” “南都因白莲教发生惊天变故,十不存一。” “朕是让你们来解决问题,不是来互相推诿的,攻讦的。” 景泰帝声音冰冷道,帝皇气势,配合天元国运,压得众人极为压抑,几乎喘不过气来。 “刘吉识人不明。。” 景泰帝刚准备开口,处罚已死的内阁首辅刘吉,借此来打压诸子百家在朝文官。 “皇太后驾到。” 公鸭嗓子的宦官声音响起。 孙太后牵着太子朱见深走入了皇极殿中,看到地面上四分五裂的御案,眉头微微皱起。 “皇帝,何事发如此大的脾气。” “哀家在后宫都可以听到。” 孙太后明知故问道。 她早已知道南都的惊天变故,着实被震惊到,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与不安全。 孙太后本不想参与到其中,不愿意与皇帝发生冲突,只要保护好自己的孙子,再就是迎回草原上的儿子。 但,在朝会开始前,英国公府的二公子张震,通过陶阳长公主留下的隧道,把需要孙太后站出来,保下诸子百家在朝文官的意思,传达到了后宫。 孙太后思虑再三,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知,接纳了张震的建议。 “太后吉祥。” “太后吉祥。” 众文官、武将看到太后出现,立马行礼道。 “母后。” 景泰帝恭敬道,双手紧握,心中恼怒无比。 显然,孙太后的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无论对方今天出现,目的是什么。 “恩。” 孙太后对于面前的皇庶子,从来都没有好感。 她冷漠回应,就走上了月台丹陛,一直存在的椅子,抱起亲孙子,仍由宦官垂落轻纱。 “皇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如此动怒。” 孙太后再次明知故问道,努力保持该有的威严、气势。 景泰帝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把南都发生的一切,没有保留全部道出。 他不相信孙太后,不知道南都发生的一切。 整个皇宫跟个筛子一样,那怕自己已经清理了一遍,仍旧存在很多漏网之鱼,是孙太后的人。 景泰帝登基有半月,能够信任也只有王伴伴,这个周王的老人了。 至于,其他周王府的老人,基本上是被他信任,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孙太后,又或者文官的人。 “恩,南都惊天变故,与诸位百家人脱不了关系。” 孙太后按照张震写的密信,道。 刹那间,燃气希望的诸子百家在朝文官,心坠冰窟,面如死灰。 诸子百家在南都谋划布局,是秘密,也不是秘密,最起码在英国公府二公子张震眼中,一目了然。 而,英国公府有是站在孙太后一边的。 景泰帝微微错愕,余光看向轻纱方向,无法看到孙太后真实神情,瞬息收敛起来,再次恢复帝皇该有的冷酷。 心中则是不断地思绪起来,孙太后如此做的目的。 太祖皇帝规定“后宫不得干政”,直至宣康帝的时候,一直没有被打破。 唯有正雍帝年少继位,宣康帝为了保证天元正常运转,除了任命顾命大臣,也让仁宗的张皇后垂帘听政,以免文官欺辱皇帝。 但,张皇后垂帘听政,也没有培养自己的势力,更多是沿用了宣康帝的臣子。 孙太后就更加不可能,也不可能得到张皇后的势力。 “没有自己的势力,为什么要对诸子百家下手。” 景泰帝无法理解。 却也是他乐见其成,愿意看到的。 孙太后打压诸子百家在朝文官,会让诸子百家更加厌恶孙太后,对景泰帝越有好处,不需要亲自出手,就不会与诸子百家弄得难堪,关系破裂。 “但是,北方刚刚天崩,太上皇北狩。” “此刻南都惊天变故,也不是百家想要看到,不如先行留任,以罪待工,来赎罪。” “等待一切稳定下来,再进行处置如何。” 孙太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也是张震的办法。 张震很清楚诸子百家德行,不会因为一点小恩,就会投怀送抱,站在自己一方。 他需要做到是让诸子百家的文官们,继续留在朝堂上,以现有的优势,来牵着皇帝,保证太后的权力,与太子地位不动摇。 昌平郡王重伤南治,已经是回天乏术了。 景泰帝立马下诏,让在国教的房山郡王回京,看似是多年未见,想要叙父子之亲。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景泰帝要让自己的儿子,代替当今太子。 真正做到以旁支入大宗。 孙太后的提议,立马让心如死灰的百家文官,再次燃起了希望,看到了机会。 说他们贪念权势也好,又或者有别的原因没有问题。 唯一要做是留在朝堂上。 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诸子百家。 “母后。。” 景泰帝立马看出了孙太后的意思,又或者知道是哪位英国公二公子的想法。 “北境九镇宣府、蓟州八百里加急。” 皇帝刚准备反驳的时候,下一秒,大殿外锦衣卫亲卫,大喊道。 “宣。” 张正不等皇帝开口,逾越道。 立马有锦衣卫亲卫,入了皇极殿,跪在了大殿中央,高举卷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