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圣人不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五章:阻碍重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景泰七年一月十六日。 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朝堂和草原使者对于河套地区的谈判,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趣。 已经修建起来的天放城,与边境堡垒,已经足够保证河套地区的安全,不会被草原再次夺回去。 河套其他朝廷规划的六座城市,也在十五日的时候,开始营建。 吏部调令,翰林院翰林古三变,将调任天防城的知府,处理天放城内政。 而,天放城其他官吏,由古三变自行选择科举进士、举人,上奏吏部审核。 古三变是宣康四十一年的进士,入翰林院,成为翰林学士,到今天已经数十年的时间,资历和地位都是足够的。 在吏部任定天防主官,五军都督府随即上奏景泰帝,关于河套地区总兵,辅将,卫所,以及驻军的规划。 总兵为太川伯王崇古,辅将为张成龙。 两人都是经历了太行山谷伏击草原铁骑,又参与了征伐草原的将军,对于当下河套地区的情况,都是极为了解。 而,天元最重要的当地卫所制度,五军都督府根据河套地区的特殊,建立九个卫所,全部在河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要地。 至于驻军,是宣帝在朝的时候,根据辽东的情况,出现的镇守军,区别卫所的军队。 如辽东驻军,总共三万人,位于吉林城的左大营中,辐射整个辽东地区,以三千人轮换在天元和草原边境,天元和朝鲜王国边境。 区别独立在已经崩坏的卫所制度外,直属皇帝陛下。 镇守驻军的总兵,将军的任命,不属于五军都督府,同样是皇帝陛下直接任命。 而,镇守驻军的招募,五军都督府同样没有权力,是由御马监来招募。 最为重要是镇守驻军中,有轮换的镇守太监存在,是可以直接与皇帝联系的。 只不过,正雍帝在土堡天崩,天元唯一的镇守驻军,辽东镇守军的权力,在第一时间被五军都督府控制。 就连内阁和百家文官都没有反应过来,错失了机会。 也就是说,辽东镇守军依然是属于皇帝,算是皇帝的亲军。 当然也与辽东地区,当地士上下与诸子百家有冲突的原因存在。 现在,第二个镇守驻军的出现,在送到皇帝御案上,很快就遭到了御史台和六科言官的强烈反对。 甚至一度把正雍帝与草原女子儿子的舆论,都压了下去。 百家文官的自留地,自然不希望再次出现,一个属于皇帝的亲卫军。 镇守驻军与锦衣卫不同,是真正拥有战斗力的部队,是实打实的兵权,可以是皇帝再次展布皇权的机会。 当初,宣帝北伐草原的主力,就是今日的辽东镇守军,煊赫武功,展布皇权。 让宣帝有机会对国朝官吏,有庆赏威罚的能力。 要知道在宣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仁宗朝的百家文官大臣,以得到的权力,以各样祖宗成法,礼乐孝悌,把宣帝困在小小的乾清宫中,无法展布自己的皇权。 像是南都科举案,从仁宗登基开始,就一直存在,被士绅大族把持。 但是,直至在宣康十二年的时候,才曝光出来,就是宣帝有能力,去对抗百家文官和士绅大族。 对于御史和言官的上奏,景泰帝把镇守驻军留中不发,其他都下印批准。 他如此做自然是希望,在河套地区成立镇守驻军,依照自己父皇之例,是属于皇帝的亲卫军。 别看景泰帝现在手中,掌握有魏王府护卫兵权,却只有一千人左右,根本做不到任何事情,就算再加上首位皇宫的大汉将军和红盔将军,也无法做到任何,想要去做的事情。 太祖、太宗、宣帝为何皇权独尊,生杀夺予,就因为他们手中有军权。 景泰帝在思考,如何让内阁和百家文官同意,成立河套镇守军,更是在思考统军的总兵,将领们谁最为合适。 可惜,想要做到两点,比登天还要难。 先是河套镇守军的成立,内阁和百家文官就必定不会批准,在没有国朝资源的帮助下,想要靠着自己的资源,根本不可能做到。 宣帝能够成立辽东镇守军,就是手中掌握大量的金钱。 宝阁和海堂的存在,等于是宣帝自己的小金库,全部收益入账内库,不走户部账目。 也就是说,辽东镇守军上下,其实拿的是皇帝地的钱,而非是国朝的钱。 辽东镇守军装备方面,更是直接由军器监直接提供。 而,当下景泰帝的内库,可谓是穷的响叮当,全部都是由户部每年提供刚刚好,能够维持的水平。 军器监更是掌握在陶阳的手中。 他很清楚自己的妹妹,是不会支持自己,不会站在自己一边的。 “钱粮。” 景泰帝喃喃自语,道。 他想尽了各样的办法,却发现什么办法都没有,诸子百家的培养,根本没有教赚钱的方法。 又或者说,当初还是周王的时候,认定商贾的地位低下,不屑接触,看不起。 “哎。” 景泰帝叹息,却不愿意放弃如此机会。 他走出了乾清宫,前往坤宁宫,准备找自己的皇后,说一说,舒缓一下心情。 辽东地区,鹤鸣城。 十九日左右,朝堂上的信息,就传到了鹤鸣城中。 张仑今日罕见的来到了,驻军府衙中,坐在西凉侯的办公房中,看着手中朝堂传檄四方的邸报。 “啧啧啧,又成立镇守驻军,内阁和百家文官,怎么可能会同意。” 张仑看着邸报上的内容,道。 “当年,宣帝为了成立辽东镇守军,遇到了多大的阻力才成功,更是耗尽了三年宝阁和海堂收益,后续每年的维持,更是超过宝阁和海堂半数收益。” 他见证了辽东镇守军的成立。 困难重重,就连宣帝挟大胜,都差点没有成功。 百家文官的各样办法,差点就让宣帝功亏一篑了。 当然,最终成功还是宣帝致命一击,就是辽东镇守军的钱粮,直接走内库,而非国朝户部账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