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6章 民主投票选举?孙承宗激动疯了!李莲英:疯了,天子怎么能选举?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你对朕舍身同泰寺有何看法?”萧衍缓声问道。 陈庆之“噗通”一声跪下,忙道:“陛下乃是一国之君,青睐佛教也是看到了佛教的可取之处。” 他巧妙地避开了“舍身同泰寺”这件事,转而论起佛教。 在陈庆之看来,身为帝王,舍身寺庙,那是再荒谬不过了。 可这心中之言,自然是不能说出来的。 除非他不想要这条命了。 ……… 《哈哈哈李晨晚可不止这些功绩,他还是南棒子著名的数学家呢狗头》 《完四舍五入特别溜的数学家吗狗头》 《谁说不是呢狗头,能把四舍五入玩到这种境界,也少有人了》 看到画面下方的评论,苏轼疑惑不已,“数学家?竟然还有皇帝精通数学吗?” 数学不像诗书礼乐,虽然是君子六艺之一,但少有人会钻研此道。 精通丹青诗词文章等等的帝王皆有,这精通数学的,还真是闻所未闻。 很快,苏轼就知道了,此“精通”非彼精通。 【一辆辆车在大厦前停下,西装革履的南棒子人施施然走进国会投票会议,彼此挂着笑脸相互打招呼】 伴随着画面,一道男音也在天幕中响起。 【……李晨晚在一系列骚操作后,年近八十岁高龄,还折腾了一出四舍五入的改宪事件】 【南棒子国规定,大统领由国民投票选举出来,只能连任一届,一届四年,李晨晚还想连任,只能更改宪法】 【改宪法的话,203位议员里,需要有三分之二投票通过,才能通过这条改宪决议】 【203的三分之二是135.333,也就是136票,谁知结果一出来,尴尬了,135票,就差一票,李晨晚当然不甘心】 【于是他提出,135.333,小数点后小于5,应该四舍五入,135票通过,最后国会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后来他还想操弄国会投票选举,结果被民众游行抗议,只好辞职了】 【辞职后,李晨晚远走夏威夷,流亡在外】 天幕中也播放着国会投票选举的画面,众人也看明白了这个国会投票是什么东西。 苏轼呆了呆,这是由老百姓选举皇帝? 不,不只是皇帝! 苏轼看到天幕的评论上提及的,像丞相这些级别的官员,也是选举出来的! 从老祖宗起,官员都是由陛下任命,皇帝由先皇传位,他万万没想到还有投票选举这种办法。 “这就是投票选举吗?”苏轼喃喃道:“要是朝廷也能采用这种办法就好了。” 即便皇帝、高官不是投票选出,至少大事决议上采取这种方式。 苏轼吃着最爱的红烧肉,都觉得味如嚼蜡。 若是真能实现,大概也不会有那么怀才不遇之人了吧。 想到自个也是怀才不遇中的一员,苏轼心情更是忧郁了两分。 心情抑郁,他吃得反而越发快了,风卷残云地扫完整份红烧肉,他打了个饱嗝,长吟道: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也罢也罢,今日虽然无从指望,至少后世乃是推行投票选举。” 明朝。 自从看懂了投票选举是什么后,孙承宗神情呆滞地静坐了足足一分钟。 然后猛地蹿了起来! 那失态的模样让旁边的老仆吓了一跳。 “老爷?你没事吧?” 孙承宗全副心神都在“投票选举”上,嘴里念念有词,“实在是妙啊,妙啊,想出这种法子的人真是天才……” “老爷?”老仆吓坏了。 这……这老爷的样子,怎么那么像隔壁的老头疯了的模样。 该不会是被魏忠贤那奸宦陷害赋闲在家,在屋子里憋久了,真的,憋出毛病了吧? 老仆越想越担心,提起衣摆就往外跑,“快!快叫大夫!” 孙承宗被老仆惊慌失措的叫喊声,叫回了神,奇怪地问:“大夫?你身体不舒服?” “啊?”老仆看着老爷恢复如常的模样,有些不敢确定,“老爷,伱没事了?” “我能有啥事。”孙承宗摆了摆手。 老仆“诶呦”一声,“老爷,你可吓死我了!” “刚刚叫你,也没个回应,老奴还以为你和隔壁那老头一样了!” 隔壁的老头? 孙承宗回想了一下隔壁的老头,印象中只有对方疯疯癫癫的样子。 他脸色霎时黑了下来,“胡言乱语!我方才只是对那投票选举的法子过于震撼罢了!” 投票选举是什么老仆不晓得,不过见自家老爷安然无恙,他就放下心了。 “那就好,那就好啊。” “哪里好了。”孙承宗苦笑道:“如果咱们也有这种政策,魏忠贤这等奸宦也不至于在朝堂上横行霸道。” 被孙承宗提及的魏忠贤,面色不善地盯着天幕。 “投票选举?这简直是荒谬!” 魏忠贤朝殿内上首拱了拱手,“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此等举止与谋反何异!那李晨晚居然因贱民反对就卸任。” “哼。”魏忠贤哼了声,语气满是不屑,“流亡海外,下场凄凉,那也是活该。” 朱由校自从看到那投票选举后,心里就不大爽快,这会听见魏忠贤的话,更是赞同不已。 “都是些荒唐之举。” 连耽于逸乐的朱由校都这般觉得,那些颇为强势的帝王,更是不乐意。 嬴政一甩袖袍,“荒谬!” “幼稚,国事决策岂能是看同意的人数的多少?”刘彻半眯着眼享受着宠妃给他捏肩按摩。 光是更改法律竟然还要三分之二的官员同意,刘彻就已然觉得荒谬了,至于南棒子的皇帝也要投票选出,刘彻连提都懒得提。 李世民神情很淡,“看似公平,实则愚蠢。” 要是真这样做,天下必然大乱,难怪李晨晚这等下场。 “后世采取这种政策的国家,怕是都大乱小乱不断。”李世民点评了一句。 朱元璋直接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能同意的皇帝,都名不副实。” 能不能做那个位置,还要看官员同不同意,搞笑呢? 朝中即便有赞成这种政策的人,也半点不敢吭声。 很快,天幕就介绍到了南棒子的第三任大统领。 听见这任大统领的事迹,嬴政等一众皇帝都满意了不少。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