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贵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5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你认识木巧巧?” 赵平把柳梦茹拉到没人的地方,小声的问道。 “就这么把她拉到我们阵营,你不怕发现端倪,向上面告发我们吗?” “告发?” 柳梦茹愣了一下,“告发什么?” “我们没有造反,做的又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就算皇帝知道,也只有嘉奖我们的份。” “我们怕什么?” 赵平,“……” 好像也是啊。 不管是攻克瘟疫,还是平价收粮,以及剿匪,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唯有练兵,有违大未律令。 可他的兵都挂在西坪村镖局旗下。 都是镖师,哪来的兵? 更何况柳梦茹手中还有兵符,组建一支五千人的军队也合情合法。 “那她万一偷学了我们的酿酒技术,制香皂的技术,还有制霜糖的技术,怎么办?” 赵平又问道。 “哈哈哈。” 柳梦茹笑了起来,“我了解这个木巧巧,她醉心于与烹饪,对别的没有丝毫兴趣。” “即便你教她,她都懒得学。” “而且木家是主战派,真跟他们打好关系,说不定能帮我们查询当年真相。” “就怕这个木巧巧不可靠。” 赵平叹息道。 “先观察一段时间吧。” 柳梦茹说:“真不可靠,你就把生米煮成熟饭,纳她为妾,这样,就能彻底绑在一起了。” “啊?!” 赵平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你为什么一直执着的给我纳妾呢?” 赵平忍不住问。 “难道有错吗?” 柳梦茹瞪眼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咱们成亲这么多年,只有小小一个孩子,还不是亲生的。” “文卉也跟了你这么长时间,可肚子一点动静也没有,肯定是她的问题。” “肯定要再娶妾室,给你们赵家传宗接代。” “不然,你就是赵家的罪人。” “我……” 赵平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这件事情必须要听我的,等找个合适的机会,把木巧巧这粒生米煮成熟饭,就万事大吉了。” 赵平不想再反驳。 入乡随俗,既然上天让他在大未王朝重活一世,怎么也遵守点大未王朝的规则秩序。 最起码不能当个不孝子。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眼下最重要的是把辣椒种植出来。 这玩意一旦能普及,老百姓就有口福了。 就算普及不开,最起码在云安县,在西坪村,不能缺少了辣椒。 现在是秋末,气温偏低,不适合种辣椒。 大未王朝也没有玻璃,更没有薄膜胶布,想做蔬菜大棚都不行。 但能做个蔬菜小棚。 赵平找来一些一些树枝,围成一个栅栏。 然后在四周围上麻布。 多围几层,再在外面淋上一些肥皂液。 肥皂液遇风凝固,形成密不透风的“墙。” 上面盖上厚茅草做成的顶。 虽然不大,只是几个平方,但也够种植辣椒了。 毕竟只有两个辣椒。 每个辣椒有种子十多粒,两个辣椒的种子加在一起刚好三十粒。 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把茅草顶掀开,让种子照照日光。 晚上天冷,再把茅草棚子盖上。 辣椒种子从种下去到开花结果两到三个月。 不过赵平并没有打算直接摘了吃。 这是他碰到的第一个波辣椒,必须要育种。 育很多很多的种子,方能让辣椒成为云安县普遍的产物。 所以必须等到辣椒种子成熟,至少也需要五个月。 好在赵平不急。 他有的是时间。 若是能把玻璃捣鼓出来,赵平觉得这个时间还能缩短一些。 可惜他只知道玻璃是沙子做的,可具体怎么做,他只是一个医学院的高才生,这涉及到他的盲区,他也不了解。 只能后期不断尝试。 吃过饭,木巧巧就缠着赵平问东问西。 当然,重点是烹饪技术。 赵平被问的不耐烦,只能说:“木巧巧,烹饪不但讲究食材,也讲究器具。” “比如咱们现在使用的陶锅,炖汤之类的还行。” “但油炸,炒菜之类的,就差点意思了。” “难道要用鼎?” 木巧巧沉思道:“可鼎太笨重了,不适合来回搬运。” “你就没想到用铁锅吗?” 赵平无语道。 “铁锅?” 木巧巧愣住了,“铁能做锅吗?” “肯定能啊。” 赵平说:“这样,你找个铁匠过来,我教他做铁锅。” “等铁锅做出来,我再教你做饭,如何?” “好,我现在就回青州,把青州最好的铁匠给你找来。” 木巧巧说干就干,带着人便离开。 “这……” 赵平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久久无语。 你就不能派个人过去吗? 你走了,谁来给我做饭吃啊? 免费的厨娘没了。 赵平只得自己准备晚餐。 李虎就在院子外面打太极。 跟易白交手之后,虽然打了个平手,但却让李虎再一次认识到自己战力的不足。 碰到普通人,他能一个打好几个。 可跟真正的高手过招,他只有被秒杀的份。琇書網 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平哥在不断发展壮大,遇到的敌人也将会越来越多。 若自己再不努力的话,迟早会被淘汰掉。 对此赵平也没法。 毕竟他也没学过武,仅有的太极,也是在学校学的花架子。 就算是想教,肚子里也没货啊。 还是老老实实赚钱吧。 制香皂,制霜糖,制相思酒。 赵平几乎一刻也没有停。 三天后,宋明离开,赵平相送,回来之后,又开始埋头制“传家之宝”。 与此同时,田易回京了。 安顿好田柔,他就进宫面圣。 “田爱卿,你怎么回来了?” 陈玄看到田易,疑惑道:“朕不是派人传旨,让你留在云安县,当钦差大臣,彻查瘟疫之事吗?” “臣并没有接到圣旨啊?” 田易也疑惑起来。 早知道有这么好事,他就晚点再回京了。 毕竟能当钦差大臣去地方上考察,那就代表着皇上。 安一方臣民,便是大功一件。 再回京竞争翰林大学士,也有了底气。 都怪赵平。 闲着没事勾搭我堂妹干什么? 那可是自己留给户部尚书大人的礼物。 你勾搭跑了,我还拿什么来拉拢户部尚书刘来啊? 田易又把赵平恨上了。 “哦,原来如此啊。” 陈玄恍然,“既然回来,那就跟朕说说云安县的情况吧?” “那边瘟疫治理的如何了?” “瘟疫已经彻底解决。” 田易不敢隐瞒,把事情讲述了一遍。 但他说话非常有技巧。 知道功劳该归到谁的身上对他才最有利。 比如彭越。 被田易说成是攻克瘟疫功劳最大之人。 为何? 因为彭越提供了非常庞大的药材,以及人力物力,甚至派兵驻扎在云安县,亲力亲为。 至于干没干? 皇帝又不知情,还不是自己怎么说他就怎么信。 而且田易也相信,彭越递交折子肯定会自夸一番,揽一部分功劳。 至于两人说的对不上。 那简单。 彭越毕竟是郡守,折子是递交给皇上的,总不能太过自夸,会让陛下觉得他不着调。 从别人口中夸出来,陛下听后就会有不一样的反应。 再比如县令黄丰年。 同样是有功之臣。 在瘟疫爆发之时,他并没有逃走,而是亲自下场指挥,带领官兵封村,分发药材等等。 当然,这里面也有赵平的功劳。 他就提供了一个配方。 还是走了狗屎运,误打误撞发现的。 皇上听的频频点头,对彭越和黄丰年赞赏有加。 “彭越在东海郡也有十年了吧?” 陈玄捋着自己的八字胡,颇为欣慰道:“是该挪挪地方了。” “这次剿匪,若是东海郡表现出色,朕一定重重有赏,虽不至于直接提到京城来,但最起码也要让他去江南富硕之地当郡守。” “还有黄丰年。” “朕听闻他的任期也到了,临走之际,还能如此尽心尽力的为民着想,当之无愧的父母官。” “等他回京述职之时,朕再嘉奖他。” “不过田爱卿,朕怎么听闻云安县瘟疫被攻克,蓬莱仙君的功劳最大呢?” “为何你认为那是他走了狗屎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