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抄家后,我搬空国库养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3章 定居南境边城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韩祁灵见祖母看着墨叔叔送给自己的书帖发呆。 “祖母,你怎么了?” 韩云氏被韩祁灵的声音拉回了现实。 “没事儿。” 韩云氏把韩墨卿给女儿的书帖放下,把信拿出去。 她出房门后,把韩墨羽和洛琬宁叫过来。 韩云氏见他们过来,她把韩墨卿写的信拿出来。 “你们看一下,熟悉上面的字迹吗?” 韩墨羽看到上面的字迹,“这是哥哥的字迹!” 洛琬宁不是原主,她不认识上面的字迹。 韩云氏让他们认字迹,说明她已经确定这字迹是韩墨卿的。 为了不让他们怀疑自己,跟韩墨羽说了一样的话。 韩云氏听到他们的回答,她说:“我怀疑墨国的墨王爷是你大哥。” “这怎么可能。” 韩墨羽也觉得墨王爷熟悉,但是娘说他是哥哥,觉得太扯了。 哥哥跟墨国王爷,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韩云氏道:“我看这封信的时候也觉得是巧合,但是看到他给灵灵留的书帖,上面的字迹跟你大哥的字迹如出一撤,所以我才有这样的想法。 不过这是我的猜测,想要知道他是不是你大哥,还是要在他身边试一试才知道他是不是。” 韩云氏说完,她看向洛琬宁:“我们去墨国吧。” 洛琬宁道:“我知道娘想要确认南宫墨是不是墨卿,但是我们也不能急于一时。现在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要是一开始的时候随着他们一起出边关还能去墨国。两国之间不通商,我们也过不去。” 韩云氏听完洛琬宁说的这些话,她冷静了下来。 洛琬宁继续说:“现在我们黎国的公主已经去了墨国,我想两国通商恢复也是迟早的事儿,等两国可以通商,我们再过去也不迟。” “宁宁说的对,那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韩云氏问。 “我们就在南境这里等两国恢复通商,到时候我过去做生意,打探一下墨王爷的情况。” 听到洛琬宁的话,他们都没有意见。 洛琬宁也想知道南宫墨是不是自己的便宜夫君。 韩墨卿离开黎国后,没有看到洛琬宁和三个孩子,有些不习惯。 可能是不想失去他们一家人的消息,离开的时候他还安排了人关注他们一家,每隔一段时间给他汇报一下情况。 之后的一段时间,洛琬宁在南境的边城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开喜乐酒楼的分店。 他们一家人直接住酒楼后面的院子。 这里的规模没有御河县和京都的酒楼那么大,毕竟她的重心不在这里。 洛溱逸之前在灵洲县做过一段时间的账房先生。 洛琬宁把喜乐酒楼分店掌柜的位置给他。 洛溱逸听到洛琬宁说要把掌柜的位置给他,吓了一大跳。 “我…我怕我自己能力不足,管不好酒楼。” 他只负责算账,当掌柜,他想都不敢想。 洛琬宁看他这样,“不用担心,很多事不是一开始就会的,你会算账,学习一下管理铺子的方法就差不多了。” 洛文氏见他犹豫不决,“夫君,妹妹说的对,试一试吧。” 洛溱逸沉默了一会儿。 “我会尽自己所能,要是实在不行,到时候你物色一个合适的人过来。” 他一答应,洛琬宁把产业的计划书交给他。 “你按照这上面写的来。” 洛溱逸看到她给的计划书,里面还写了一些负责人需要做的事情。 他觉得洛琬宁写得也太详细了,她说让自己帮忙管,实际上很多事情她都安排好了。 自己需要做的就是结算财务,安排员工就好。 洛琬宁给了洛溱逸一笔钱,让他处理开业的事。 韩墨羽则是在边城找一个学院教书。 他说他要过来教书,书院院长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韩墨羽很肯定的告诉院长,自己要过来教书。 院长问了他几个问题。 他把教书先生最想了解的问题问出来:“我们一个月例钱只有三两银子,而且你要教的东西不少,这样你愿意来我们书院教书吗?” 偏远地方,聘请先生的价格不如其他地方。 书院留不住人,就是觉得书院给的工钱太少,而且要做的事特别多,属于吃力不讨好的活。 之前书院还有三位年轻一些的先生来这里教书,但是因为工钱养不活一大家子。 有两位先生选择改行做生意。 还有一个先生也去了其他地方,就是不想留在书院。 院长也是无奈,书院就剩下他们这一群老骨头,都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留在书院教书。 韩墨羽听到院长问这个问题,他想都没想就说:“一个月三两银子也可以。” 院长一听,答应让他进来教书。 韩墨羽没想到会这么顺利,还以为院长还要考核,考核通过之后才让他加入。 他跟院长签完契约书后,还跟院长提出让韩祁夜他们兄妹来书院上学的事儿。 院长知道自己给韩墨羽的工钱少,对他说:“明天让他们过来,我测一下他们,他们达到条件,进书院的束脩可以减一半。” 本来是想全免的,但是书院承受不起。 韩墨羽还觉得占了便宜。 院长这么说,他还是很感激的。 从书院回家的时候,他也把这件事告诉洛琬宁。 洛琬宁也同意了。 想着之前自己在灵洲县捐了一万册书,干脆也给这里的书院捐这么多。 韩墨羽知道洛琬宁有捐书的想法,对她说:“明天我要带孩子们去书院那边考核,你跟我一起过去。” 孩子们知道要去书院读书,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在家里都是他们几个孩子,他们也想跟同龄的孩子一起上课。 第二天一大早,洛琬宁带着孩子们跟韩墨羽一起去他教书的书院。 书院的位置,就边城而言,不是很偏僻。 但这里比起灵洲县的书院,条件还是差了点儿。 过来书院上学的人,都是边城做生意和边城当地的人。 虽然他们也会给书院捐款,但是这六年边城纷争不断,两座城池被墨国打下后,这里也萧条了不少。 能跑的,基本上都跑了。 书院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也导致书院入不敷出。 这也是为什么会给韩墨羽这么低例钱的原因。 要是其他地方,教书先生一个月也有十两银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