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独掌道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 人人皆善,冷暖自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未时一刻,日头偏西。 将阿弟白明和大包小包留在东市铺子,白启就跟梁三水一同出门,前往位于外城北部的红槽街。 那里有鱼栏设立的一处堂口,每到月底年底各家铺子都要过去交数。 黑河县并无官府衙门,全由地头蛇与本地乡绅把持决断。 等到夏、秋二季,或者征发徭役苦力,义海郡才会派出税官小吏下乡。 实际上就连这一道关,衙门也不怎么过问。 据说全权交由名为“排帮”的庞然大物。 “帮派、衙门,共治一城么? 然后,上头又有所谓的仙师,道官? 这个龙庭还真奇怪,放权的几近于慷慨。 我一个打渔人改册换户,如此不易。 倘若想要入上三等的‘籍",又该何其艰难?” 白启低头思忖。 六户之外,还有三籍。 分别为仙、官、贵。 对应仙师、道官与贵戚世族。 平心而论,他们才算幅员辽阔的赤县神州,龙庭治下的十四府中。 真正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人物! 这些从茶棚瓦肆听不到的稀罕东西,都是梁老头闲着没事唠叨说的。 让白启极大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阿七,你阿弟瞧着挺机灵的,说话做事都很秀气,像块念书的好料子。 我以前就从学堂出来的,认识几个不错的教习,可以帮忙介绍。” 梁三水走在前面,主动搭话。 “这便是交情到位的好处啊,回报源源不断。” 白启挑起眉毛,笑容和气: “水哥有门路自然最好,我之前就想着等明年开春,送阿弟去学堂,懂些算账计数的本事也好。” 黑河县的私塾学堂,专门培养类似账房先生、刀笔文职之类的初级人才。 这年头识字率并不高,能听会写就算出众。 如果天资尚可,精通丹青、刻章、临摹字迹等偏门本事,又有些条三寸不烂之舌,完全可以被请去做个出谋划策的白纸扇之流。 似鱼栏、柴市、火窑这种社团,并非只有打打杀杀,还有很多买卖要谈。 镇场子,靠的是拳脚过硬的练家子。 做生意,却得看迎来送往的钻营手段。 “这个不难,打声招呼的事儿。” 梁三水满口答应。 他承了阿七这么大的人情,总要想办法还一些。 否则始终惦记着,宛似心里的疙瘩。 还好阿七明白事理,从来不会拒绝自个儿和老爹,很愿意接受这些好意。 “到了,前头就是红槽街,这里酿出来的酒很有名哩。” 梁三水抬手指向地势低矮的长街,门店错落,摊贩来往。 可能是每天都有挑夫过来收大粪的原因,比起白启曾去过的棚户区,显得稍微热闹干净些。 “我也听人说过,据说黄沙溪流经此处,有贩子开设槽房取溪水酿酒,生意格外红火,所以才叫红槽街。 水哥可知道槽房开在哪里?我去打几斤好酒,送给长顺叔。” 所谓槽房,就是指盖有酒槽的土屋。 酿酒都是把谷物蒸熟,放在缸里发酵,铺层厚厚的棉絮。 等过上十天半月,再进行后续的步骤。 因此常用槽房指代自家酿酒贩卖的铺子。 梁三水神色古怪,有些尴尬: “已经没了。因那贩子酿酒拿手,生意兴隆。 鱼栏的某个管事见到眼红,便想掺一脚。 可赚钱的生意凭啥让外人分一口,自然难以谈拢。 管事恼羞成怒,就寻些闲汉泼皮,让他们在酒槽接水的黄沙溪屙屎拉尿,使得臭气熏天。 转头又说他酒里掺水,整日闹事没个消停。 两个月不到,酒槽便关门大吉了。” 白启微微一愣,旋即也没觉得意外。 对于鱼栏众多管事、乃至于那位东家的德性,他心里大概有数。 盘剥百姓的地头蛇里,能存在几分良善? 像梁三水这种厚道人,才是少数。 “这事儿还没完,那管事又使人做局,让酒贩子的大儿流连赌坊。” 梁三水摇摇头,无奈叹息: “开始给他每天赢个一二两银子,后头越发沉迷,越赌越输。 再叫赌坊大方赊欠,半月之后,就已滚到五百多两。 酒贩子只能把家底掏光,再献出酿酒秘方,才保住大儿的一双手脚。” 真阴毒! 白启眼皮跳动,上辈子偏门行当里,就有人专门盯着那些暴富人群。 主动攀交情,搞关系,带着吃喝玩乐,最后令其败光家业。 玩的也是这套。 不过他跟着师傅,主要走“大师”路线。 算吉凶,讲风水,以及开开光,卖卖佛牌道符十字架,主打兼容并蓄中外合一。 吃的都是达官显贵的银子,名媛艺伎的赞助。 跟这种缺德折寿的低档业务,不沾边。 “水哥,今天没到交数的时候,干嘛来了?” “办些事。” “许久不见,听说你高升了,得请吃酒啊!” “好说,好说。” 梁三水人缘不错,过往都有熟识打招呼,却没谁在意白启。 他这身短打灯笼裤的渔民衣着,跟长袍布鞋的梁管事走在一起,理所应当被当成伙计跟班。 “阿七,别介怀,等你从里头再出来,就是有家有业的‘商户"了,这些小贩羡慕不来的‘鱼档老板"。” 梁三水拍了拍白启的肩膀,生怕阿七觉得难堪。 “水哥,我只是忽然想到,若有一日,我靠双拳打出名号,闯出名头。 再来这条红槽街,又该是什么景象!” 白启并未耿耿于怀,反而神色自若。 他有诸般技艺效用加身,又岂会默默无闻于黑河县。 “必然是前呼后拥,风光无限!” 梁三水赞许笑道。 自家老爹所欣赏的,大概便是阿七这份上进心吧。 片刻后,两人走进那间占地不小的宽敞堂口。 门口站着几条精悍汉子,懒懒散散的,看打扮是鱼栏打手之流。 他们也认得梁三水,并未盘问直接放行。 往里面去,是较为开阔的前院。 一个八字胡的中年男子百无聊赖,正埋头打着瞌睡。 “清哥,昨日说好的事儿,该办了。” 梁三水轻轻叩动桌面,叫醒八字胡。 有他作保,加上银钱开道。 白启的换册改户相当顺利,没有遇到任何刁难或者阻碍。 “天水府,义海郡,黑河县,白启,白家大郎;白明,白家二郎……因其有家有业,经由勘实核验,皆脱渔民贱户。” 八字胡取出鱼鳞图册,仔细写道。 “房契、地契、鱼档凭证……都要留一份保存。 再交五两银子,名册、腰牌可以拿着,充当路引,方便进城。 好了,三水,咱可没糊弄事儿。” 白启将录有名姓、来历的纸张收进怀里,再接过竹木制成的腰牌。 此物分量很轻,意义却极大。 有了这样东西,代表他和阿弟能来往黑河县的各乡村寨,以及踏入义海郡城。 放在龙庭十四府,大概就是算个“人”了。 “谢了。等年底交数,再请你吃酒。” 梁三水拱拱手,带着白启踏出堂口,笑问道: “阿七,感觉如何?” 白启抖抖肩膀,好似脱去枷锁: “浑身轻快,健步如飞,好得很!” 梁三水难得看到阿七开心地如此明显,拍手叫道: “凭你打宝鱼的本事,加上我这个管事,咱们定能有一番作为!” 两人相视一笑,颇为快意。 …… …… 申时过半,白启和梁三水回到东市铺子。 也不知道是梁老头的主意,还是谁的想法。 竟买来两串鞭炮,挂在屋门口。 白启才一出现,虾头就用线香点着,噼里啪啦开始作响。 “七哥,恭喜啊!” “脱得贱户身,以后想做啥都行!” “七哥真厉害,咱们东市好多年都没打渔人能混出头了!” “是啊,给咱们长脸了!” 众多伙计、码头上忙完的力工,以及最能感同身受,同时也最为羡慕的打渔人,纷纷围拢过来,送上祝贺的好话。 白启眼神微微恍惚,他望过去,全是热情洋溢的亲善笑脸,不由暗自感慨: “白阿七快要饿死时,一碗米都难讨到。 等成了白七哥,一句坏话也听不见。 世道的冷暖,果然在于身份的贵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