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来纸笔,楚轩刷刷写了一个药方,给了孙杏林,嘱咐了一句。
“该怎么做,你应该清楚。”
孙杏林忙不迭的点头,“楚先生放心,后续都交给我。”
见孙杏林在楚轩面前,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
杨志远心中更觉诧异。
孙杏林的身份地位,杨志远十分清楚,想不到在楚轩面前,像个随从一般,被指使来指使去。
看孙杏林的表情,好像还十分受用。
人不可貌相!
这时候,杨志远才后知后觉的明白,安排杨猛还有轮椅上的老人,对楚轩两次试探,是多么的莽撞与危险。
假如楚轩动怒,因此不出手,只怕父亲杨红旗真没的救了。
越想,杨志远越清晰的感觉到,今日被眼前这个年轻人,好好上了一课。
枉他平日自诩心思沉稳,比起楚轩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杨志远的心境,不知不觉有了更深一层的变化。
这对以后杨志远的仕途,可谓帮助极大。
“三天后,你父亲应该才能醒来。”
楚轩语气淡漠说道。
“记住了,这三天之内,如果到了吃饭时间,你父亲张嘴,就喂些粥类的流食。”
“可以掺杂少许的参芝煲汤,恢复身子元气。”
“切记不要一拥而上,胡乱进补,要循序渐进,以你父亲自身元气,慢慢恢复为最佳。”
楚轩谆谆善诱的嘱咐着。
杨志远如奉圣旨一般,牢牢将楚轩的嘱托,记在了心里。
方才楚轩打进杨红旗体内,一丝灵气,若盲目进补,反而得不偿失。
踟躇犹豫了半天,杨志远终于鼓起勇气说道。
“楚先生,我杨家蒙受国恩照顾,才能住在这等地方。”
犹豫了好一会儿,杨志远才缓缓掏出一张银行卡,嗫喏着说道。
“这是我的工资卡,里边钱不多,是我这几年的积蓄,我敢保证每一分钱都来的光明正大。”
“楚先生大恩,无以为报。一点心意,还望楚先生收下,了表存心。”
看杨志远真挚坦诚的表情,楚轩倒是对杨志远的坦荡胸怀生出几分好感。
“不用了。”
楚轩清冷的拒绝。
杨志远还要再让。
楚轩淡漠说道。
“你觉得我会缺钱吗?”
杨志远一愣,这话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还觉得有些夸大。
楚轩嘴里说出来,杨志远却觉得事实确实如此。
“楚先生,我世俗了。”
“我出手诊治,是因为你父亲,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更谈不上世俗不世俗。”
楚轩神情淡漠,语气也极为平静。
“敢问天下人,谁不爱钱?”
楚轩淡然说道。
“只是希望你以后做个好官!”
看杨志远不知如何表示感谢,仍旧略显紧张的表情。
楚轩轻松说道。
“罢了,就当你欠我一个人情。”
杨志远心神一松,郑重其事的承诺答应。
“楚先生,受教了!以后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一声。”
救了父亲杨红旗,在楚轩看来或许就是救了一个病人,如此而已。
在杨志远看来,就是救了杨家,还有杨家这棵大树底下的人。
楚轩淡漠冷静的表情,给杨志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甚至以后遇到苦难与跨不过的坎坷时,杨志远就会想到年纪轻轻的楚轩,此时的表情,自勉警示。
“虽然不到午饭时间,要不我去准备些饭菜。楚先生如此劳神费心,就当休息了。”
杨志远心思难以放下,客套着礼让。
“我亲自下厨,就当吃一顿便饭。”
楚轩微微笑了笑说道,“不用了,接着就要赶回魔都。”
见楚轩说的客套,语气却不容置疑。
杨志远心思一空,其实,他也想借着吃饭的功夫,好好与楚轩拉近一下关系。
楚轩这样的人,在杨志远看来,就是一个不可企及的高人存在。
一旁的孙杏林,一听杨志远要亲自下厨,惊诧连连。
杨红旗老爷子,可是江南省内硕果仅存的几位老代表,虽然年事已高,已经不在其位,可带出的兵将手下不知有多少,而且都身居高位。
可以说,杨家就是一棵根系纵横交错,牢牢扎在江南省的参天大树。
杨志远是杨红旗老爷子最看重的儿子,卫健委实权处长,比较起来显得有些鸡肋,可那只是眼前,将来的前途,绝对无限辉煌。
杨老爷子多活一天,杨志远就能往前多进一步。
据说,江南省流传这么一句话,吃了杨志远下厨做的饭,等于无形当中连升两级。
可是眼前,楚轩却干脆利落的拒绝了杨志远的邀请!
杨志远竟然是一脸的失落,丝毫没有一点不满的意思。
瞧见楚轩从容镇静的表情,孙杏林暗自慨叹。
这才是真正的高人风范!
正疑惑着,楚轩直接了当说道。
“时间差不多了。我再给老爷子,扎几针,活络一下气血。”
杨志远一听,大喜过望,将银针小心伺候的递了过去。
“外边轮椅上的老人,得的就是心血病,就按治疗洛明远的针法,你去扎针治疗。”
冷不丁,楚轩对着孙杏林吩咐道。
孙杏林战战兢兢,有些不知所措。
刚学了一个车程的功夫,这就要实战嘛?
见楚轩说的不容置疑,孙杏林硬起头皮答应了一声,走了出去。
略微扎了几针,杨红旗的脸色,变得更加正常。
杨志远看父亲脸上肉眼可见的变化。
看楚轩如同看天人!
中医还算有些造诣,把脉,施针,孙杏林对着眼前的病人,仍旧如履薄冰。
好不容易施针结束,孙杏林已经满头大汗。
楚轩施针后,便悄然走出了杨老爷子的屋子。
见楚轩走了出来,孙杏林更加紧张,如同等待成绩单的学生。
见孙杏林如临大敌的模样,楚轩瞧了一眼施针结果,淡漠说道。
“效果还可以。”
“不用那么紧张,要有自信,更要轻松一些,你自己不自信放松,如何让针下的病人安心放松。”
“病人的心境,也是治病之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治病也是治心。”
孙杏林一听,仔细咀嚼捉摸,只觉对医术感悟,有了许多心境变化,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