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甄嬛传:所有人都能听见我的心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2章 值一个国公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只这么几个呼吸的时间,大胖橘越发口干舌燥,心焦火旺。 等苏培盛把药拿来,伺候他服下之后,立刻像是久后逢甘霖一样,又升起一股羽化登仙的快感。 等那飘飘然的升仙之感褪去,大胖橘睁开双眼,眼神恢复清明。 甄嬛看他这样子,不用懂医术都知道这所谓的神药,不是什么好东西。 温实初提醒过她,不论是金丹还是象谷,任他们说得有多天花乱坠,一定不能沾染分毫。 否则得一时的舒坦,便要受一世的苦痛。一旦停药即置身十八层地狱,不得超脱。 垂下眼眸,继续手里的绣活儿,不让周围的人看出端倪。 她等着看置身十八层地狱,是什么样子...... 转瞬又言笑晏晏的和大胖橘说道,“四郎自从用了这药,精气神好了许多,身子也比以前康健。” 大胖橘笑道,“也不过如此,治标不治本罢了。” “进贡上来的东西,都说能延年益寿,但到底有没有作用,谁又能真的说明白了?” “不过是求个心安罢了。” 甄嬛脸上浮现了几分羞涩,“怎么会,嬛嬛时常陪在四郎身边,四郎的身子如何,嬛嬛最清楚不过。” 银样镴枪头,比刚入宫的时候差远了,她都不想提。 * 浙江巡抚衙门后院儿 大约是这几年时常在街头巷尾搞调研,再加上查看庄子里的水稻。 孙株合这身材,比几年前做苏州织造时精瘦不少。面上的皮肤黝黑发亮,换一身衣裳往农田边上一站,就是个侍弄田地的老农。 赵氏进来就看见他坐在凳子上,哼着小曲儿,小心翼翼的将稻穗系上红绸缎,放进一尺有余的楠木盒子。 良种的事情,她只知道个大概,不过具体安排,都由孙株合一力操办。 这样大的功劳,刚得了小姑子的信时,她高兴得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可粮食生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一年又一年,她都以为还要等好些年的时候,突然就有了结果。 高兴过后,免不得又有了别的心思。这样大的祥瑞,不挑个好日子进献上去,岂不是亏了? 得好好和他说说,娘娘在宫里日子艰难,她们在外头要多顾及一些。 孙株合见发妻端着碗吃的过来,随口说道,“夫人今日又做了什么吃的,正好有些饿了,能垫垫肚子。” 赵氏说道,“橘酿葛粉羹,解热除烦,生津止渴,最适合下地之后用。” 孙株合拿着勺子,一边用一边说道,“橘香绕齿,回味无穷,就是没放糖,一点儿都不甜。” 赵氏翻了个白眼,说道,“一大把年纪了还想吃糖,大夫都说了多少次了,让你以后别吃糖。不然中风瘫在床上,我才不管你。” 孙株合也不生气,“真有那天我也舍不得你辛苦,咱们生了这么几个儿子,到时候让他们轮换着来。” 赵氏忍不住笑出了声,突然觉得孙株合这越来越寒碜的相貌,竟有他的惑人之处。 不过想到正事要说,赵氏收敛了笑意。 孙株合见她似有心事,直接问道,“夫人,你这是有什么心事?” 事到临头,赵氏不知怎的,有些坐立难安说不出口。但想到宫里的小姑子,若是成了,也能容易许多。 望了望四周,其他人都被她打发了出去,门口守着的是她的心腹,离了这么些距离,只要不大喊大叫,也听不见他们在里头说话。 “老爷,你说这么大的祥瑞,要是过两年再送上去,岂不更合适!” 孙株合先看了眼门口,随后急忙跑过去将门关上。 “这话你也敢随便说,还要不要命了!” 赵氏说道,“人都打发出去了,院门口也有人把守,这里就我们两人,有什么好怕的。” 孙株合说道,“小心驶得万年船,咱们住的是巡抚衙门后院儿,不是孙家老宅。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别人的眼线,就会飞檐走壁上房窃听!” 赵氏不耐烦的说道,“那房顶不是被你铺了一层钉子?再会飞檐走壁,也飞不上咱们这屋顶。” “我是真觉得可以晚些再送上去,以前一亩上等水田,最多不过3石(约438斤)稻谷。” “你带着人培育这么些年,同样一亩水田能收稻谷五石。要是再多培育两年,是不是就能有六石?” “比以前足足多上一倍,不是更好?” 孙株合知道自家夫人的心意,什么五石六石的,不过是个借口。 她是瞧着皇帝身子不好,看着就不像是能长命百岁的样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口气上不来,直接两腿一蹬上了西天。 五阿哥年纪最小,但继承皇位的机会最大。等他登基之后,再将高产水稻送上去。 不仅能帮着稳固前朝后宫,掌控局势,还能收揽民心,告诉天下人。五阿哥得天所授,是与生俱来的皇帝。 想得很美好,美好到以为天底下就她一个聪明人...... 孙株合说道,“不好。” “夫人,你以为我在自家庄子上培育良种的事情,别人当真就半点不知情?” “当今皇上在朝政之事上,比先帝更英明。粘杆处的人到处探听消息,我好歹也是个二品巡抚,身边怎么会没有眼线?” “你信不信前脚水稻才过了秤,后脚有多少斤就已经写在密折上,只等送入京城。” “这快马加鞭的,说不定就我们说话的时候,人家都跑了一半路程。” “皇上要是知道,我们有这心思,娘娘有这心思,还能有我们的好日子过吗?” 这么一说,赵氏也觉得自己之前想得太容易。这些年顺风顺水,到哪儿都被人奉承着,她这心也大了。 讪讪道,“这都是我一个人的主意,和娘娘有什么关系?她在宫里苦熬日子,哪儿管得到娘家的事情。” 孙株合撇嘴,他都说过多少次,娘娘在宫里好得很。 位分宠爱皇子样样不缺,大清入关到现在,后宫就没比她过得更舒坦嫔妃。 没事儿还给皇上脸色看,言语上的挤兑也不少,皇上不仅不生气,还更喜欢。 闲话都从后宫传到地方上,偏偏赵氏怎么都不信,总觉得娘娘在宫里受尽了委屈。 就看每年那些分红,谁委屈都委屈不到娘娘身上。 孙株合说道,“这些事儿你就别管了,早一日送到养心殿,将高产水稻推广。就能早一日让更多人免于饿死,这是功德无量的事。” “就靠这个,至少也值一个国公的爵位,你就等着做国公夫人便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