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储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六章 重于泰山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刘邦没有乘坐特别加大款天子辇车,也没有携带风光八面的仪仗,只是带着几个侍卫,让刘盈陪着,前往荥阳城外,纪信的庙宇。 马蹄声声,刘邦不停向两边看去,心中百感交集。 “盈,乃公就在这里,和项羽周旋了两年啊!” 刘盈重重点头。 刘邦又道:“你还记得不?彭城之败以后,乃公身边只余千人,守卫荥阳,全靠萧何从关中征发的老弱……那时候项羽兵锋正盛,不可一世,乃公都不知道是怎么扛下来的。” “可阿父还是扛下来了!”刘盈道:“而且阿父还砥砺了大汉军心,从这里走出去的兵马,跨过鸿沟,追着项羽打……灌婴、周勃、樊哙、靳歙,杀得项羽大败亏输,一路退到了垓下,一败涂地!” 刘邦眉头挑动,浑身振奋,朗声笑道:“没错!乃公到底是赢了,项羽匹夫,不值一提!” 刘邦说着,又指着远处道:“盈,当初荥阳城残破不堪,现在看来,已经修复了?”望着高大的城墙,刘邦好奇询问。 “不只是修复了,还扩大了三倍规模!” “当真?” 刘盈笑道:“没错,荥阳太重要了,为洛阳门户,关中咽喉……守住荥阳,就能保全洛阳长安,西半壁江山,高枕无忧。向东,可以出击梁、楚、齐、燕,向北,可以收取三晋之地,堪称天下中枢,地位非常重要。” 刘盈向刘邦耐心解释,兴修荥阳,不光是为了国家防卫,还有很重要的经济目的……关中目前还是水肥土美,物产丰饶,足以支持长安运转。 但关中的土地毕竟有限……支撑一个秦国或许没问题,但是要支撑一个大秦朝,就困难了。 伴随着大汉疆域扩张,人口增多,用兵增加……迟早关中是要入不敷出的。 “阿父,荥阳附近就是敖仓……我已经下令重修敖仓,同时从东南运送粮食,抵达敖仓……就在荥阳这一带,变成我大汉的商货囤积周转的中心。中原沃土,八方汇集……粮食,布匹,铁器,盐,牛马……所有的商品,全都汇聚中原,再运往各处。不但运输方便,还能节省时间,迅速应付突发状况。” “最多十年光景,这里就会成为大汉仅次于长安的繁华所在,中原明珠,黄河之畔的福地。” 刘盈兴奋介绍着,脸上止不住得意之色。 “阿父,这地方可不光是您血战项羽,我也曾在洛阳坐镇,调拨粮草,我很熟悉的。” 刘邦这才想起来,忍不住哼道:“这么说,你这個竖子,早就处心积虑了?” “是深谋远虑!”刘盈大声纠正! 刘邦只是笑笑,又举目眺望……属实如刘盈所讲,关中的好处不言自明,但是要想壮大汉家天下,再经营一个经济中心,也很有必要。 “这里需要安排能臣干吏,还要驻扎精兵猛将……必须要仔细挑选。” 刘盈笑道:“阿父觉得我舅舅如何?” “吕泽?” “嗯!”刘盈笑道:“我舅舅这些年任劳任怨,您也不说好好重用他,会有人看不过去的!” 刘邦冷哼道:“谁看不过去?那是乃公给你留的。等你登基,还不是想怎么提拔,就怎么提拔!” 刘盈笑道:“那也要量才录用,不能任人唯亲……先让我舅舅练练手,也好服众不是!” 刘邦忍不住笑道:“你这个竖子,乃公还以为你会直接提拔吕泽呢!他也是白心疼伱了!” 老流氓嘴上这么说,心里头却是很满意。 皇帝这种生物,有些时候,确实要不讲情面。哪怕是亲舅舅,如果真的犯了大错,那也是要处置的。 如果能提前练练,确定德才兼备,足以胜任,也是好事。 “行,就听你的!” 刘邦打马向前,目之所及,尽是新进兴修的仓库,一排排的,一眼望不到头。众多的商贾马车,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确实如刘盈所讲,已经初具规模。 真是想不到,几年前,这里还是打生打死,血肉成泥的战场。 不得不感叹一句,人真是很了不起,恢复能力独一无二! 就这样父子俩到了一片恢弘的建筑前面。 雄伟高大,气象非常。 刘邦看了一眼,就兴奋道:“这是纪信的庙宇?” 刘盈点头。 “怎么没有匾额?” “还在等阿父正式册封旨意。” 刘邦点了点头,叔孙通早就上奏过了。 在大汉能得到朝廷正式祭祀的只有三类……天、祖、圣! 所谓天,就是指所生所长的天地,庇佑神州大地的神明。从秦襄公西迁开始,祭祀西方白帝。秦宣公之后,又祭祀东方青帝。 秦统一天下之后,加上了炎黄二帝。 最新添上去的是黑帝。 刘邦认可的。 除此之外,都不做数。 祖,自然就是祖宗。 没有祖辈庇佑,自然没有子孙的兴旺发达。 因此刘邦定都关中之后,立刻就修了太庙。 然后就是圣! 这个范围就要大不少了……先秦诸子,孔孟圣贤,都算在其中。凌烟阁的功臣,自然也是圣贤之列。 再有就是纪信这种,立下大功于江山社稷,于百姓有大恩大德,得朝廷认可,方能享受香火,为百姓祭拜。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等闲马虎不得。 刘邦和刘盈步入庙宇,穿过三层院子,才进入正堂。 建筑精巧,很是用心。 刘邦十分满意,等步入正堂,闪目看去,只见一尊神像,赫然端坐。 身披铠甲,目光坚毅,在他的背后,有一杆天子大纛迎风飘扬。 看到这一幕,刘邦的老泪横流,不由得跌坐地上,嚎啕痛哭。 他又想起了当初,项羽猛攻,无以为继,是纪信扮成自己的模样,乘坐天子车驾,冲了出去。 项羽的注意力都在纪信身上,刘邦才能趁机逃脱。 “盈,当初纪信跟我说,天下可以无纪信,不可以无汉王……如今言犹在耳,乃公岂能不悲!” 刘盈郑重点头,“没错,纪将军救了阿父,也救了天下苍生。如此大功,理当敕命为神,表彰精忠!” 刘邦沉吟道:“那该封什么神号为好?” 刘盈道:“阿父,周代兴修城池之后,会祭祀城隍……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周人筑城不易,希望长长久久,太平无事,故此祭祀城隍之神,以求平安。纪信将军在荥阳舍生取义,救了陛下,庇护了百姓。在此地为城隍,庇护一方平安,也是理所当然。” 刘邦沉吟思索,确实,像纪信这种情况,不足以入凌烟阁为圣为贤……敕命城隍之神,最是恰当不过。 但区区荥阳城隍,也不足以彰显功劳。 “这样吧,就敕封为中州城隍!为天下第一城隍!” 刘盈连忙点头,“阿父所言极是,我这就去办。” 刘邦点头,又在庙宇之中前前后后,转了一圈,突然道:“盈,这里只有纪信一人吗?” 刘盈道:“并非如此,只是有许多牺牲于此的将士,已经不知道姓名。” 刘邦长叹一声,“无数将士尸骨,才有今天的大汉江山,无论如何,也不能忘怀……你看要怎么办?” 刘盈道:“既然如此,可以立一尊无名英烈石碑,凡是驻守此地,牺牲殉国的将士,英灵不朽,永享香火祭祀。” 刘邦点头,“可以!现在就传旨,让当地官吏立刻准备,朕要等石碑立成之后,再动身出发。” 有了天子旨意,谁也不敢怠慢。 尤其是叔孙通,他算是明白了,怪不得陛下会带着他东巡呢! 原来是有任务的。 叔孙通立刻选用最好的石材,安排石匠,撰写碑文,丝毫不敢懈怠。 很快叔孙通又想起来,既然是太子和陛下同来,陛下立了碑,是不是太子也留下什么…… “阿父立碑,我却是不能了……先生可择一块石头,刻上重于泰山四个字,放置庙宇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