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储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七章 太子有群贤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刘盈将手里的好处分发完毕,又道:“傅靖不孝,阳陵侯封号要废掉,这是朕的旨意,总不能打了自己的嘴巴……也罢,封号没了,但准许傅家烧窑制瓷,只要妥善经营,也能富甲一方。” 刘盈到底是网开了一面,朝臣们还能说什么,他们的嘴已经被刘盈给的肥肉塞满了,只能齐声道:“吾皇仁慈!” 平定陈豨之乱,顺利收尾,刘盈此番出关巡视,还是收获颇丰,成果斐然。 他稍作停留,巡视周围,而后起驾,返回长安。 张不疑跟着刘盈,他一肚子不满,“陛下,朝廷派遣羽林郎,前往各地担任县令。怎么就让季布去监督各地?臣这个御史中丞才是名副其实,比季布合适多了。” 原来刘盈安排了一堆小崽子到地方为官,生怕他们办不好,弄出差错,就让季布担任钦差,巡查各方,监督这些人。 身为御史中丞的张不疑自然不高兴。 他觉得这是自己的差事,他此番过来,虽说也立了不少功劳,但总是缺少眼前一亮的政绩。 这要是监察地方,狠办几个贪官污吏,到时候高升御史大夫,也就在一念之间了。 反正周昌已经升任平章军国重事,自己也该往上爬一步了。 刘盈笑了笑,“师兄,你真觉得自己比季布合适?” “那是自然!” 刘盈又道:“那朕让你也去监察地方,你愿意吗?” “愿意,愿意啊!”张不疑乐不得答应。 刘盈点头,“那好,你只管去,到时候是死是活,就不是朕能管的。” “什么?”张不疑怔了下,“陛下,臣奉命做事,怎么还有生命危险?谁敢杀臣?” “谁敢杀你?” 刘盈从怀里掏出一张名单,在张不疑面前晃了晃。 “师兄,恭喜你,目前在朝中必杀的奸佞之中,排名第三。” “第三?”张不疑好奇道:“那前两个都是谁?” “排名第一的是太尉。”刘盈道:“根据绣衣使者的消息,因为太尉灭了五国,为大汉柱石,因此原来的六国遗民,都十分憎恨太尉,故此悬赏,要刺杀太尉。” “哦!也有道理。”张不疑道:“那谁排在太尉之后?” “自然是丰邑侯章邯了……要诛杀他的是大秦百姓,尤其是在他封侯之后,关中就传出消息,一定要杀了他!还有些楚国旧人,也要杀他。” 这俩人被列在前两位,都是有特殊原因。 张不疑大惑不解,“那,那臣怎么会排在他们之后?这要论起来,曲逆侯陈平,还有刘敬,他们比我可恨多了。” 刘盈忍不住哈哈大笑,“师兄太谦虚了,伱已经被称为当朝第一奸佞,尤其是一些彻侯族人。就算给他们利益再多,他们也不甘心取消实封。有些人将罪魁祸首算在了你的头上,想要你的性命。据说你这颗脑袋,已经悬赏千金。我真怕有人学荆轲要离,来一個舍命一搏啊!” 张不疑听得心里毛毛的,“荆轲要离没什么,我倒是害怕,有人用一百斤大铁椎刺杀我……陛下,臣,臣忠心耿耿啊!怎么会这样?” 刘盈呵呵一笑,“这也没什么,换个角度想想,你能名列其中,也足以证明身份重要,地位非比寻常。如果是寻常人,人家还不会注意呢!” 张不疑苦笑,“话是这样,可,可臣不想死得稀里糊涂,不明不白啊!” 刘盈笑笑,“那你可就要小心了,最好跟师父求救,看看怎么躲避刺客,保全狗命。” 张不疑重重一叹,转身离去。 从这一天开始,他小心翼翼,从不固定坐在一驾马车,也不往人多地方凑合,还脱去了官服,换成了羽林郎的衣服。 不怪张不疑提心吊胆,实在是这一次的改变非常大,触碰到的利益极多,鬼知道会不会有疯子,不顾一切…… 好在他安安稳稳,回到了关中。 只是张不疑刚刚进京,太后就下了懿旨,让他过去。 这下子可把张不疑吓到了,莫非说自己的危险不在外面,而在太后身上? 他战战兢兢,前来拜见吕后。 吕后竟也不客气,直接问道:“你精通哪家学问?” 一句话把张不疑整不会了,哪一家? 他认真想了想,道家、法家、兵家,甚至是墨家,他都懂一点,儒家也忍着肚子疼,看了看。 但是要说精通,张不疑还不好说。 “太后,臣,臣所学杂而不纯博而不精,实在是惭愧。” 吕后听到这里,重重一叹,沉默了半晌,这才说道:“你回去之后,要多读书。”说着,吕后转身,取来一个精致的描金盒子,里面放了十几本书,重重的一盒。 “拿着吧!” “谢,谢太后赏赐。” 张不疑抱着盒子,战战兢兢,从长乐宫出来。 抬头看了看天,太后突然找自己,只是赐下一盒子书,这是什么道理啊? 张不疑怎么都想不明白,此时刘盈却被吕后叫到了面前。 “陛下,你怎么能任命张不疑当太子太师?你让他教导恭,未免太草率了吧?” 刘盈怔住,过了好半晌,刘盈才道:“阿母,其实师兄的学问还成……当皇帝的吧,用不着学问太好,就像阿父,他就一知半解的,跟我是没法比的。” 吕后直接忽略了他最后一句话,沉声道:“我已经让人从各地挑选神童,进京陪恭读书了。” 刘盈皱了皱眉头,这事确实是自己提到过的。 “阿母,您还是真着急啊!” 吕后冷哼道:“你光顾着自己抖威风,把你阿父留下的规矩改了个乱七八糟……” 刘盈脸微红,正要解释,吕后摆手道:“这些事情我不想管,也懒得过问。恭这个孩子,我还要好好教导,免得和你一样!” 刘盈只是讪笑,无言以对。 吕后又哼道:“别傻笑了,给你看一篇文章。” 刘盈接过,看了两眼,就惊讶道:“这是哪位大才写的?” 吕后一笑,“不是什么大才,只是个十岁的孩童。” “他叫什么?” “贾谊!” 听到这个名字,刘盈浑身一震,很熟悉啊! 吕后笑道:“盈,你看他写文章的本事,比你怎么样?” 刘盈能说什么,人家那是真本事啊! “阿母,此子确实有过人才情!” 吕后满意点头,“那你再看看这个。” 刘盈又看了看这篇文章,笑道:“这里面都是法家之说,但却稍显稚嫩,也是孩童之作?” “嗯!这人叫晁错!” 又一个名人! 刘盈隐隐有些印象,毕竟他不熟悉历史,能记住的名字,绝对都是一时才俊。 真是想不到,吕后居然把这些人都给搜刮到了东宫,让他们跟刘恭一起读书,这小崽子的压力不小啊! “阿母,还有吗?” “有!” 吕后又拿出一个年轻人的文章,递给了刘盈。 “这个年轻人叫张释之,也是学法家的……怎么就找不到一个能治黄老的年轻人,也好让他教教太子。”吕后嘟囔道。 她的眼中,黄老之学还是上上之选,其余诸子百姓都远不如黄老。 刘盈认真看了看张释之的文章,却是眼睛冒光,这小子的文章比晁错的还要厉害三分。 “阿母,黄老之学不是年轻人能领悟的。”刘盈笑道:“不是有这么句话吗,一个年轻人,如果不喜欢法家,那是没有志向。一个老人,不喜欢黄老,那是没有活通透。” 吕后怔了下,忍不住道:“这话不是你说的吧?” 刘盈嘿嘿一笑,感叹道:“阿母,这几个可都是真正的人才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