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 杨宪再弹劾!胡惟庸献宝!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61章杨宪再弹劾!胡惟庸献宝! 第六十一章杨宪再弹劾!胡惟庸献宝! 杨宪这几天很忙! 那日在朝堂之上的铩羽而归,尤其是朱元璋视若不见的离开,不仅没让他觉着有问题,更让杨宪视胡惟庸为眼中钉。 他没觉着胡惟庸有多了不起,更不觉着朱元璋对胡惟庸有多看重。 在他看来,自己同样也是朱元璋亲自提拔上来的丞相啊,这不比一个退位的前丞相重要? 况且,胡惟庸是出身淮西没错,是陛下的老臣子也没错。 但淮西帮如今不是还有个李善长在当宰相、顶在前面嘛。 而自己背后还站着一应江南系臣子支持呢。 陛下难道真能把这些臣子视而不见? 无非就是觉着证据不足、罪名不够,暂时懒得处理罢了,绝对不是不看重自己! 一番脑补之下,杨宪认定了,只要把证据坐实、把事情闹大,那么胡惟庸就必然会倒霉。 因此,这几日他连公差都先放到了一旁,精心的挑选了几位今科学子,细细的聊了起来。 杨宪什么身份? 当朝宰相! 杨宪一听这话,顿时就有点懵逼了。 “此物不耗地力、不挑土地、种植容易、产量巨大,最重要的是亦菜亦粮,绝对当得起仙粮一词!” 这种事儿,咱能错? 朱元璋皱着眉头拿起宋利转呈上来的小册子随手一翻,瞬间虎目一眯。 胡惟庸走到朱元璋近前,放下扁担,冲着朱元璋一拱手。 显然刚刚朱元璋那看都没仔细看,只是看到胡惟庸的名字就下意识维护的举动,彻底刺激到杨宪了。 怎么的? 我都把证据送到你眼巴前了,陛下你难道还要死保着那胡惟庸? 虽然前面还有李善长这个左丞相,他其实连指挥那几个六部部堂都有些困难。 朱元璋一听这话,瞬间兴致便降下了不少。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就在君臣二人都陷入沉默之中时,宋利忽然来报。 “皇爷,胡大人有要事求见!” “臣之前就在府中试种过了,也正因为试种过,确认了此物的真假,臣才敢进献给陛下!” “惟庸,这是?” 在宋利通传后,杨宪见到朱元璋的第一时间就把手里的东西递交了上去。 朱元璋一对虎目此时瞪得溜圆,一把抓住了胡惟庸,满脸写满了不敢置信。 “来,陛下,下来亲眼看看!” 低调、踏实得让人发指。 所以,当杨宪让他们在自己所讲述的一些话上面签字画押的时候,他们几乎想都没想的就同意了。 朱元璋怔怔地看了看胡惟庸,又低头看了看那两筐真就半点不起眼的土豆,再又抬头看了看胡惟庸。 或者说,杨宪不会蠢到在这些可以轻易查证的事情上造假。 他这人肃然抠门、嗜杀、好色、小毛病一堆的,但实际上他的物欲反倒是不怎么严重。 刚进门,他便看到了杨宪。 他仔细翻看了一下手里的册子,皱着眉头沉思了起来。 “恭喜陛下,臣有幸于异域得此仙粮,经臣在府中试种、试吃,可以确认,此物亩产可达三十石!” 得到通传的胡惟庸,挑着那扁担晃悠着两筐土豆就进了大殿。 但学子们怎会知道? 于是,拿着几位今科学子“口供”的杨宪,扭头就美滋滋的冲到宫中了。 “陛下,这是臣近日收集的关于今科学子的一些意见、想法,臣觉着有必要让陛下一观!” 对于胡惟庸,朱元璋确实挺满意的。 不过胡惟庸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他背着双手走到胡惟庸近前,看着两筐这黄澄澄的“果子”好奇的问道: “多少?” 他猛的抬头,看向了仓促间连脸上的得意劲儿都没来得及藏起来的杨宪。 “您没听错,陛下,臣这种子经过臣的试种,每亩可产出三十石粮食。” 怎么可能! “陛下,臣无非是一片公心而已!” “杨宪,你弄这个,究竟是何居心?” “科举乃我朝一等一的要事,既是抡才大典,亦是文华盛事,如今却被胡学士弄得民怨沸腾、士林物议纷纷。” 不过这时候的胡大老爷正是高兴的时候,哪还有心思搭理杨宪啊。 “献宝?” 册子上都是学子们的呼声,籍贯、姓名都写得很清楚,这方面朱元璋很肯定杨宪没这个胆子造假。 “陛下,臣来给伱献宝了!” “有此仙粮在手,我大明上下将再无饿死之人!” 朱元璋一听胡惟庸的名字,想都没想就让宋利把人叫进来。 不然,往日里的他可不敢这么跟朱元璋说话的。 “嗯?胡惟庸?快宣!” 那么,这些学子对胡惟庸如此大的怨气,到底是因为啥? 真就是因为胡惟庸如他们所说的“故意刁难”? 这念头刚冒出来,朱元璋就本能的丢到一旁了。 “臣身为陛下钦命的右丞相,岂能坐视这等大事不管?” 能被这等大人物找上门来,他们早乐得找不着北了。 不过,杨宪固然激动,可朱元璋倒也没特别在意。 杨宪这话说出来时,激动得脸都涨红了。 朱元璋对胡惟庸这幅尊荣简直莫名其妙,不过好奇心倒是直接冒了出来了。 胡惟庸面对着朱元璋那惊讶、不敢相信的眼神,坦然的点了点头。 毕竟,没对比还好,一对比就能发现,一帮子淮西老兄弟里,胡惟庸简直清白得跟朵小百花一般。 胡惟庸深吸了口气,冲着朱元璋再次一拱手。 “绝对是你最最喜欢的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