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躺平皇子,李世民求我称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诗名传天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一首临江仙,短短三日便传遍整个齐州! 李愔之名更是广为人知! 如果说一开始还是民间百姓口口相传这位民间皇子种种事迹,那么现在一些士族也注意到了李愔。 谁都没想到,一篇话本,居然能够出现临江仙这样的佳作! 这李愔,难道真是不出世的天才? 就在齐州上下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李愔却在蜀王府后院,缠着李恪尽快写出来三国演义后面的内容。 “三哥,你这三国演义也太好看了!” “尤其是徐庶妙计破八卦,写的当真精彩!” 看着神色间满是兴奋的李愔,李恪无奈的摇了摇头。 “我写着三国演义是给你解闷的吗?” 李愔眨了眨眼睛,笑着说到:“这不是三哥你说的嘛?让我仔细看看,免得有人问起来,我一问三不知。” “我这可都是按照你吩咐去做的!” 听到李愔这么说,李恪只恨不得给自己的大巴掌。 你说自己贱不贱,偏挑了个三国演义去写! 写金瓶梅他不香吗? 火不说,字儿还少。 这大唐又没有电脑键盘,一百多万字的三国演义能写死自己! 没好气的看向李愔,李恪开口道:“今天 开始,这三国演义的底稿,你哥我口述,你来写!” 李愔闻言,脸色瞬间垮了下来,一脸为难道:“可、可我写字不好啊!” “报纸印刷又不看你的字好坏,写出来就好!” “也正好乘着这个时候,好好练练那那一手字。” 见避无可避,李愔只能丧丧的点头应了下来。 好不容易将之后半个月的内容写完之后,李恪这才招呼着李愔坐下歇歇。 “这三国演义出来之后,你的声望也是提升了不少。” “算算时间,也该是你要出面扬名的时候了。” 听到这话,李愔微微一怔,语气中隐隐有些不敢置信。 要知道,他来到历城已经月余,整天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按照李恪的要求去学习。 他知道自己有扬名的机会,却不知道从何时开始。 如今听到李恪这么说,他便知道自己距离回长安不远了。 “三哥,当真!?” “自然。”李恪微微一笑,开口道:“三国演义这文章现在传播极广,齐州不少人都想见你一面。” “另外,这三国演义现如今的内容已经能够出一册了。” “届时我会给你弄一个签买书册的活动,好让你和一些 人见一见。” “当然了,到时候可以能会让你做些事情,你照做就是了。” 听到这话,李愔顿时变得期待起来。 “三哥放心,六弟我绝对不会给你丢脸的!” …… 长安,甘露殿。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报纸,良久才将其放下。 长舒一口气,脸上满是感慨之色。 “这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的做法,当真是吾辈只楷模啊~” 一旁的长孙皇后闻言,笑着说道:“臣妾倒是觉得陛下做的也是不错的。” 李世民摇头失笑一声,眉宇间却是多了几分得意。 论对有功之人的重视,他李世民从不吝啬! 当初为了收拢自名臣武将,他做的也确实是不差。 只是此时的李世民更多的还是对着文章的好奇。 “这文章陆陆续续也看了一月之久,朕倒是颇为感慨,只是每每读起来,总有一种怪异之感。” “尤其是想到这文章出自愔儿之手,朕就有一种做梦都感觉。” 听到这话,长孙皇后顿了顿,迟疑道:“陛下是怀疑,这文章不是愔儿写的?” 李世民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观音婢,莫要和朕说,你没怀疑过这文章!” 见李世民 这么说,长孙皇后讪讪一笑,轻声道:“毕竟是杨妃的孩子,臣妾这般怀疑难免会被人说闲话的。” 闻言,李世民当即冷哼一声。 “哼!宫外的人不知道,宫内的人还有不知道的?” “李愔那混账东西,朕就算是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他能读进去三国志?” “这三国演义内容看似有些不符合史书记载,但胜在逻辑缜密,他要是有这脑子,还能再卢家一案中被人阴了?” 见李世民如此编排自己的儿子,长孙皇后也是有些无奈。 犹豫了一下之后,才看着了李世民说道:“臣妾也只是猜测……” “慢着,将你所猜测的名字写到纸上,朕倒是要看看,你和朕想的是不是一样。” 长孙皇后闻言怔了怔,随即摇头失笑一声,上前提笔。 李世民见状,也是开始在纸上写下了自己所猜测的名字。 当夫妻两人将那纸上展开之后,赫然都写着一个‘恪"字! 见状,李世民摇头失笑一声。 “果然,你和朕想的一模一样!” 长孙皇后无奈笑了笑。 “其实想想又合理的很,恪儿就在齐州,愔儿也是送去了恪儿那里。” “这三国演义妾也 看过,无论是文笔还是其他,都脱离不了恪儿的影子。” “这书就算不是恪儿写的,也必然和恪儿有关系。” 李世民此时听到这话也是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随后开口道:“朕反倒是觉得,这三国演义必定出自恪儿之手。” “只是朕有些想不明白,恪儿为何要这样做,绕一大圈,名声都成了愔儿的了,到底是图什么?” 其实不仅仅是李世民,长孙皇后也想不明白。 李恪这一次的操作属实是迷幻了一些,他们是真的摸不透李恪要做什么。 李世民虽然不在齐州,但也知道齐州现在的情况。 李愔之名已经传遍了文坛! 尤其是那首临江仙,李世民甚至于亲笔手书,悬挂于甘露殿内。 那首词的沧桑之感,李世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是李愔这个自幼在宫中长大的皇子该有的感触。 因此,李世民从一开始都不认为这首词出自李愔之手。 “先有花楼一首《生查子》,现在又有一首《临江仙》,朕之前在齐州都不曾见这逆子做什么诗作,现如今朕走了,他倒是做的欢快。” “朕倒是要看看,朕逆子如此大费周章,到底是因为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