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规则怪谈:我靠吸氧通关副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2章 杀鸡取卵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刘明见大伊万那里的局势安稳了下来,便暂时不再关注大伊万那里的局势。 他跑到了三味书屋副本的那面镜子前面,观察了起来。 林文谭等人严格地按照刘明留下的五年计划,去执行着应该做的事情。 因为他们是顺着天下大势而为,所以进行得比较顺利。 什么是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就是老百姓们不愿意再接受地主阶层和封建统治阶层的盘剥。 他们不想再听到类似“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这种话。 他们也不想交那没完没了的,如一座大山一般压得别人喘不过气的赋税。 盘剥百姓的人,终究有一天会受到百姓的反噬。 这就是儒家先贤所说的君为舟,民为水的论点。 很快。 一场席卷整个诡异空间的发动群众打土豪计划,便轰轰烈烈展开了。 林文谭等人说出了那句口号: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能够得到自己的土地,老百姓们喜大普奔,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望。 之前刘明在的时候,没有对那些地主阶级动手。 只是加重了南方那些地主阶级的税收而已。 他之所以对那些地主阶级动手,是因为领导这项运动的人,必然会得到天下万民的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他刘明把这个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学生,不然学生们的功绩不足以服众。 而与打土豪计划同时进行的,还有针对山羊的计划。 自从衍圣公刺杀事件之后。 撤入到华夏海域的那些山羊,连羊带船都一块消失了。 林文谭等人不想看着这个神出鬼没的威胁再次出现在华夏大地上,所以用了很大的力气去侦察那些山羊的动向。 可惜。 搜寻了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什么结果。 不过这期间还是有意外收获的。 那就是林文谭等人发现了头顶脚盆的鸡。 这些脚盆鸡鬼鬼祟祟的,天天就开着一些商船在华夏海域晃荡。 被华夏的海军发现以后。 这些脚盆鸡就谎称自己是来华夏做生意的。 但林文谭等人是谁的学生? 是刘明的学生! 刘明村里有一座江夏堂。 江夏堂除了是村子里的祠堂之外,还有一个房间叫做“烈士堂”。 这里面有着密密麻麻的牌位。 起码有三百个灵牌。 每个灵牌的前面,还放着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物品。 有鞋子,有帽子,有木块,有石块等等。 都是当年抗战的时候,牺牲在小日子枪下的亡魂。 重要的是。 这里都是衣冠冢。 那些意气风发,前往抗战的少年们。 在别了自己的故乡之后,再也没能回到自己的家园。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他们的使命,完成了! 所以,刘明是非常痛恨小日子的。 这个仇恨,也在不知不觉蔓延到了林文谭等人的身上。 林文谭等人自然就知道了脚盆鸡的国家位于哪里。 在遇到脚盆鸡的时候。 他们都想着能不能为先生报仇? 以前和那些山羊交手的时候。 黄永嗣就发现了一件事。 那就是脚盆鸡看着是入侵者其中的一员。 但这个时间它们只配作为摇旗呐喊的小兵。 因为它们的变法还没有开始。 黄永嗣说:“先生似乎偶尔提到过,脚盆鸡的变法,要在1868年才开始,虽然不知道这个时间准不准确,但我可以前去试探一番。” 林文谭等人点头,赞同了这个提议。 说干就干。 黄永嗣指挥起了舰队,朝着脚盆鸡所在的那些小岛进发。 等抵达了那些小岛之后。 黄永嗣在岛上发现了大量在岛上做生意的美羊羊。 这些美羊羊虽然都带着护卫,但毕竟只是经商的羊,并没有太过于强大的战斗力。 拿着武士刀,动不动就玉碎的脚盆鸡,更是不堪一击。 黄永嗣拿下了几个商队之后,快速地朝着岛上的政治中心推进。 而他也从那些美羊羊的嘴里,了解到了政治中心的名字——幕府。 短暂地休息了片刻。 来到幕府的黄永嗣,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幕府的那些脚盆鸡。 而后,他学着曹丞相当年的做法,挟天子以令诸岛,要求所有的脚盆鸡贵族们,都到幕府集合。 当所有贵族来到幕府以后。 一场屠杀开始了。 那一天之后。 脚盆鸡进入了无政府时代。 黄永嗣扶持起了一个傀儡,用来统治脚盆鸡。 对于傀儡,他的要求只有一个:“定期输送一定数量的母鸡到华夏,下蛋给我们的老百姓吃。” 刘明曾经说过:只要将一个民族的女人给牢牢控制住。 那么这个民族就会逐渐地消亡在历史之中。 换成是需要雌雄异体繁殖的物种,也是同样的原理。 这是杀鸡取卵之策。 用了几个月时间处理完脚盆鸡的事情,黄永嗣便带着几船母鸡回国了。 那些母鸡们没有被限制自由,可以自由在甲板上面活动。 它们好奇地看着海上的风光,感受着在岛上感受不到的风景。 但殊不知。 它们今后的命运,只能沦为鸡圈里的下蛋工具而已。 指挥舰上。 黄永嗣看着天空,叹道:“先生,我在岛上见到您所说的樱花了,的确是很美。” “而学生也屠戮了这些脚盆鸡,完成了当年先生您的愿望。” “先生,您的在天之灵能够看到吗?” “看到了。”镜子世界外的刘明,轻声回应。 “孩子,你们三个做得不错,先生为你们骄傲!” 或许是心有所感。 站在船头的黄永嗣,似乎是听到了刘明的低喃。 黄永嗣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一如当年游学的之后,他回到三味书屋时的场景。 他意气风发地给刘明说着游学之间的经历和感受。 而刘明则是温和地倾听着黄永嗣和包不同两人叽叽喳喳的诉说。 从习俗到文化,从小吃到饮食习惯,从水土到人文。 黄永嗣和包不同两人,迫不及待地将所见所闻,分享给了他们最敬重的人。 而刘明的嘴角,也带着同款的微笑。 愿你千帆尽过,归来时仍是少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