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蜀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六十九章 魏国认怂,筑城玉璧!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华阴城陷的消息,翌日司马懿很快便知道了。 之所以这么快知道。 那是因为牵招已经逃到营寨这边来了。 “都督,诸葛亮诡计多端,末将不是对手,如今汉军尚未控制住华阴,还请都督派重兵掩杀回去,不求占领华阴,将城中粮草尽数烧毁,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华阴是被偷袭得城的,牵招逃跑的时候,没来得及将粮草烧毁。 此番掩杀回去,或许能够将华阴的粮草烧了。 “汉军不缺这点粮草。” 华阴城中的粮草确实是多,但便是将华阴城中所有的粮草烧了,汉军也不会断粮。 今岁关中丰收,只要粮道没有被魏军阻隔,汉军的粮草,便能通过渭水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前线来。 烧华阴的粮草,根本改变不了局势。 司马懿不会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 “那难道便坐看汉军势大?我们这些天来所做的,岂非是白费了?”牵招有些急了。 白费? 司马懿摇了摇头,说道:“如何能说是白费?” “我们知晓了汉军的势力,摸清了汉军的底细,汉军不是不可战胜的,同时也明白了,现如今并非是取关中的时机。”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司马懿没有说出来:他司马懿的人生履历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都督是准备与汉军相持了?” 司马懿摇了摇头,说道:“非是相持,而是准备防御!” 防御? 牵招愣住了。 “都督此话何意?” “攻守易型了!” 司马懿长叹一口气,脸上有着欷歔之色。 “短时间无法突破汉军的防线,如今汉军支援已到,对我大魏来说,攻取关中的时机已经是消失了。” 从一开始的时候,魏国便没有什么攻取关中的时机。 除非汉国这边犯了巨大的错误。 其实一度,司马懿是看到希望的。 但随着诸葛亮的到来,这所谓的希望,也就破灭了。 “我大魏尚有数万精兵,如今形势还对我大魏有利,焉能转为守势?” 牵招方才经历大败,如今自然是想要洗刷耻辱的,但司马懿这般要转为守势,他牵招还怎么洗刷耻辱? 司马懿挑了牵招一眼,自然知晓他心中所想,当即问道:“难道校尉有破敌之策?” “我” 被司马懿这么一问,牵招顿时涨红了脸。 破敌之策? 他当然没有了。 但你是大都督,你来想办法啊! “我魏国虽然精兵数万,但分散在大河南北两岸,如今在南岸的军力,不过两万人而已,而汉军能集结的兵力,已经是超过这个数字了,且其还有坚城作为后盾,野战汉军可一败,可再败,而我魏军无坚城可守,野战便是胜了,也无法扩大战果,若是野战一败,便是一溃千里。” 司马懿盯着牵招,冷冷说道:“若是如此,还要与汉军相持,这是将大魏的安危置于不顾的境地!非忠心事国之人所为!” 话虽如此,道理也是这么一个道理,但牵招就是听不进去。 他也不想听。 “陛下不会同意退军的,满朝公卿同样不会答应!” 为了这次西征,陛下承担了这么大的压力,没有见到什么成果,焉会退兵? 至于满朝公卿见此战靡耗钱粮无数,也不会答应退军了。 甚至 牵招还知道一个隐秘的消息。 满朝公卿,更希望此番西征不成,甚至是希望一场大败。 至于原因为何 牵招就不太清楚了。 这涉及到了高层的政治斗争。 而牵招不知道的原因,他司马懿自然知道。 此次西征,乃是陛下一人促成的,其承担着很大的压力。 若是成了,便证明了陛下的能力,下次若是要征伐的时候,朝堂上的阻力自然会小很多。 而若是失败了,下次要想动兵,难度会大上许多。 甚至不得不与各方妥协,方才能够促成一出出征。 大魏情势不妙,那些世家却是鼠目寸光,光顾着自己眼前的这么一点点权柄,丝毫不考虑长远的事情。 若是汉国击败了魏国,占领了洛阳,天下被其一统,你世家还有在魏国的权力吗? 司马懿是走一步看十步的人,即便是这些日子收到了许多豫州那边来的密信,也全当没看到。 此番,他不求胜,但要求不败! 只要不败,下次,他便还有领军的机会。 局势变幻不定,谁知道下一次的机会,会是在什么时候出现? 世事无常,只要活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 “撤军自然是不会撤军的,但也不会选在此处与汉军相持!” 北岸起码还有一个蒲板津营寨为后方,他这里的魏军营寨,可远不如蒲板津营寨。 蒲板津营寨说是营寨,但跟城池没有多少区别,而他所在的魏军营寨,就真是一个营寨,若是汉军发兵强攻,在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他魏军还真不一定守得住。 “那都督准备选在何处与汉军相持?” 司马懿转身,看向身后的舆图。 “既然防御,便是要保证河东与弘农不失。” 弘农军没有什么天险,便只能修筑堡寨,强行防御,但是在河东,却是有一处易守难攻的地方。 “护鲜卑校尉,你可会筑城?” 筑城? 牵招愣住了。 “在辽东的时候,有筑过小城。” 虽然不知道司马懿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但牵招如实回答。 “我听河东裴氏的人说,稷山县西南有一个高耸的黄土台塬,形似玉璧,若是筑城,可阻挡十万大军进犯而保河东不失。” 玉璧? 牵招愣住了。 “北岸不是在蒲板津营寨吗?何至于要到稷山县去?” “蒲板津营寨虽然坚固,但蒲坂城拿不下来,无粮草输送,蒲板津营寨也会不攻自破。” 司马懿也想在蒲板津营寨与汉军相持。 但关键是 蒲坂城打不下来啊! 蒲板津横亘在蒲板津营寨与河东之间,河东军若是要输送粮草进去,必定要经过蒲坂城,城中的汉军,会眼睁睁的看着你将粮草运送过去? 只需要派遣数百人出城,即可袭扰粮队。 除非你天天派遣大量的骑军护送。 但即便有大量的骑军护送,这粮草也不一定真的能够输送到蒲板津营寨中去。 骑兵厉害在于其灵活与速度,但为保护粮队,这灵活与速度都抛弃了,战斗力直线下降,护送一次两次还可以,若是一直护送,魏军的骑兵再多,也顶不住这种消耗。 魏军放弃蒲板津营寨,只是时间问题。 司马懿深深的看了牵招一眼,说道:“玉璧若是能够筑城成功,日后能够抵挡汉军进攻,必是大功一件,此事事关重大,你可有把握完成?” 筑城确实是有功。 但牵招也知晓筑城的难度。 筑小城还无所谓,发动几千人就完成了。 但听司马懿所言的话,要铸造一座能够抵挡十万大军的城池,那这工程量就大了。 恐怕是要发动数万人前来筑城。 而如此,哪来的数万人? 牵招还是知晓自己几斤几两的。 “筑城之事,或可交给河东世家完成,我牵招一个外人,便是领了这个差事,也完成不了此事。” 你倒也不笨。 司马懿赞许的对着牵招点了点头。 方才牵招要功劳,司马懿便给他一个功劳。 只是这个功劳是毒苹果,吃下去能不能活那是一回事。 此人也算是聪明,没有盲目接过任命。 否则到最后,下场绝对不会好。 被问罪处斩,似乎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河东郡那边,自然要有人来主事,但是我们这边,也要派一人过去,监督进度。” 司马懿淡淡看了牵招一眼,说道:“一年之内,筑城成功,你有没有这个把握?” 顶锅的人不止他一个,牵招顿时犹豫起来了。 “未至玉璧,不能答复。” 鬼知道当地的情况如何,若是物资没有,筑城的人也没有,你要我如何在一年之内筑城成功? 司马懿笑了笑,说道:“一年之内筑城,有大功,超过一年,便是无功有过。” 至于为何? 司马懿心里清楚,牵招此刻心里或许也清楚了。 汉国自长安派兵过来,显然重心已经不在陇西那边了,重心现如今放在了关东这里来。 他司马懿能争取的时间,就是一年。 超过一年时间,玉璧城没有建好,那就是白建了。 不仅是无功,甚至是有过! “若是护鲜卑校尉不敢接手此事,我自会交给别人,只是校尉方才一败,如今我军要转为守势,当真能够立功,洗刷耻辱?” 此番战败,若是盖棺定论了,他牵招是要被责罚的。 日后升官就不用想了。 “哼!” 牵招心中冷哼一声,只得是咬牙说道:“不知道主事的人,都督可定好人选了?” 司马懿神秘一笑,说道:“人选是陛下定的,如何是我定的?” 他司马懿权力可没大到可以指派大臣的地步。 嗯~ 或许日后有机会也不一定。 “不过我推荐了散骑侍郎、魏郡太守裴潜主持筑城之事,陛下大概会答应。” 裴潜出身河东裴氏,能够调动河东郡的资源,主功给他,方才能够完成筑城的大事。 牵招明显也听过裴潜的名声,当即说道:“裴潜乃是大才,筑城有他,必能功成。” 司马懿挑眉一笑,问道:“校尉是答应了?” 牵招点了点头。 为了功劳,拼一拼又如何? 司马懿则是呵呵一笑。 裴潜有大才? 不至于罢! 其人虽为人材博,有雅容,然单如此而已。 当然,筑一城池,以他的能力,想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天命元年十二月十一日。 汉丞相诸葛亮便率军抵达潼关。 赵云率潼关军将,当即出城迎接。 “末将拜见丞相!” 对着诸葛亮恭恭敬敬行完一礼之后,赵云低着头,大声道:“云守关不查,致使华阴陷落,还请丞相降罪!” 诸葛亮上前,轻轻拍了拍赵云的肩膀,将其搀扶起来。 “子龙守关尽心尽力,潼关不失,便有大功,何能降罪?” 说完,诸葛亮环视众人,说道:“司马仲达鹰视狼顾,为人狡诈无比,诡计多端,你们谨慎是对的,华阴虽失,但无关痛痒,如今不是收复了吗?更是歼灭了魏军一部精锐骑兵,收降了千余鲜卑骑兵,坏事反而成了好事。” 秃发寿阗当即站出来,对着赵云行了一礼,说道:“秃发寿阗拜见赵将军,此番我部千余鲜卑骑兵,便听从将军调遣了。” “有礼了。” 赵云没有什么架子,对着秃发寿阗拱手回礼,转头看向诸葛亮。 “丞相已经有破敌之策了吗?” 赵云心中的愧疚感,还是没有散去的。 存粮地华阴被攻克,影响还是很大的。 若非长安发兵,迅速破城,拖延到风凌城与潼关城中无粮,局势便真的要败坏下去了。 赵云便求接下来,能够在战阵上立功,一雪前耻! “为何要破敌?” 诸葛亮的这句话,让赵云愣住了。 “不破敌,如何击退魏军?” “哈哈哈~” 诸葛亮羽扇轻摇,眉眼间皆是自信的光彩。 “司马仲达看不到攻破潼关的希望,自然要后撤了。” 后撤? 赵云转念一想,还真有可能。 但我们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撤走? “司马仲达后撤的时候,不能追击?” 诸葛亮想了一下,摇了摇头。 “我观司马仲达是一个谨慎之人,便是撤退也是有章法的,不会给到我们可乘之机,反而是其中有埋伏。不要因此弄险。” 现在杀伤些许魏军,没有什么意义。 等陛下收复陇西,掌控凉州之后,才是经略弘农与河东的时候了。 “我等便坐视其后撤?” 赵云心有不甘。 “若是有机会,未尝不可追击,不过事情也不一定会照着我方才说的进行,说不定还有一场大战。” 看着赵云脸上迷惑之色。 诸葛亮笑着解释道:“司马仲达自然是要撤退的,但伪帝曹丕会不会答应后撤,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若是颁下诏书,空投个手令,你司马懿难道还敢抗命? 洛阳。 皇宫。 不久前一夜连御八女的曹丕生了个小病,吃了十多天的药都没有好完全。 此番看到司马懿送来的手书,脸上顿时难看到不行。 撤军? 开什么玩笑?(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