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国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嵇恒豪饮了一口酒后,道: “战国七雄之中,最先变法的是魏国。” “魏国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 “魏国的变法是在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形成的情况下产生的,也唯有井田制崩溃后,“盐铁之饶”才能有“侵夺”和“分”,而“多豪杰侵夺”和“好分生”,则意味魏国当时土地私有早已成风。” ““恩礼”是周代贵族的伦理规范。” ““薄恩礼”则意味着周代的宗法制度出现崩溃。” “周礼渐渐为天下摒弃。”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魏文侯开始立足改革。” “而魏国之所以能“强匡天下,威行四邻”,正是源于这次改革。” “这次改革主要就两点。” “务尽地力。” “撰次诸国法,诸法经。” “务尽地力,就是重新划分土地,承认土地私有。” “自是以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 “故庶人之富或累居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决祀而灭世。” ““仁义”和“推让”为周代宗法制度的道德观念,而李悝的变法,首要打击的就是宗法的道德观念,正是从魏开始,天下正式将周礼视为糟粕,不再继续“任人唯亲”的世卿制度,而是开始使用“任人唯贤”的官僚制度。” “李悝还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施行“食有劳而禄有功”。” “所谓淫民实则就是没落的公族封君。” “也正是从魏国开始,天下逐渐兴起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改为按功劳大小而分别授予爵位和职位的形式。” “同时。” “魏国也开了加强专政的法典先河。” “至于《法经》,你应比我更为熟悉,我也就不多言语了。” 胡亥微微颔首。 《法经》他是再熟悉不过。 赵高过去教习律令时,就不止一次讲解过。 《法经》共有六篇,分别是《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法经》中的内容,大部分都为商鞅借用。 嵇恒道:“李悝变法,动的主要是土地和旧有的世卿世禄制。” “土地没什么好说的。” “而新的“任人唯贤”,就致使魏国私学盛行。” “招贤养士成风。” “魏国乃四战之地,环境动荡,又有招贤养士之风,因而战国开始,魏国出了很多名士,秦因此得利不少。” “大秦一统天下,魏国也出了不少力,为大秦一统天下制定战略的尉缭,为大秦筹划“集权求治”的李斯,他们都是出自魏国。” “甚至若非信陵君身死,这两人还未必会来秦。” “只能说时也命也。” “大秦一统天下实是有上天相助。” 嵇恒忍不住感慨了几句。 胡亥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得意。 他自是听说过此事。 信陵君此人很有才能,养士众多,一度将秦国压着打,压的秦军不敢东出函谷,但也正因信陵君锋芒太露,最终为秦采用了离间计,被魏安釐王剥夺了军权,但魏国当时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并没受到太多影响。 只是谁也没想到,信陵君跟中兴之主魏安釐王会同年暴毙。 而后魏国大量士人出走。 魏国彻底一蹶不振,最终为大秦吞灭。 若是秦未得尉缭,想一统天下,恐也没那么容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何况尉缭可是被始皇称为兵家大家的。 隔墙。 扶苏低眉思索了一阵,想明白了一些东西。 魏国自战国始,便盛行招贤养士,地方私学盛行,大秦却是绝私学,去年更是大肆焚书,这又岂为魏地所容? 魏地士人出人头地靠出仕,眼下大秦却绝了这条路。 这让魏地士人及底层如何不怨? 嵇恒吐出一口浊气,继续道:“魏国自李悝变法之后,已衰弱了上百年,但有一信陵君,便有中兴之势,这便足见魏国人才之多,而这一切都源于私学。” “这就是秦魏间最直接的冲突。” 闻言。 胡亥若有所思,暗暗记于心间。 嵇恒继续道:“接下来是楚国,楚国远离中原,因而受宗法的影响很少,甚至自鄙为“蛮夷也”,然楚地广袤有“川泽山林之饶”,但因商业不发达,所以“亦亡千金之家”。” “地大而国穷。” “到了战国中期,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接连被赵魏韩击败。” “就在这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楚国开始了变法。” “即吴起变法。” “吴起的变法主要是“废公族疏远者”。” “吴起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削减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把旧贵族往人少的地方赶,让他们去开发荒地。” “吴起变法成效斐然。” “从这之后,楚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卻(e)三晋,西伐秦,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而吴起的变法只是限制旧贵族。” “这也是韩非子所说:“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贵族的世卿世禄制的确被打破,但受影响的多为楚国公族,至于地方的贵族,受到的影响甚微,而在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杀,这次变法随之宣告失败。” “楚国虽有所兴盛,却最终难逃宿命。” “继续陷入“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权势为楚国贵族把持。” “吴起变法当年变法,并不敢直接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只能从“废公族疏远者”开始,一步步削弱贵族力量,然秦一统天下之后,却是连贵族都不承认了,这自会引得楚地贵族不满。” “当年吴起被杀时,楚国有七十多族出手。” “而今怨秦的又岂止七十?” “楚地的贵族早已尾大不掉,不将这些根深蒂固的贵族拔除。” “楚地难太平!” “我若是没记错,秦灭楚时,楚南公说过一句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