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八零:带着崽崽赶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章 神奇的方法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童瑶三人吃完饭,将鱿鱼干收回来,锁上门。 推着今天的新鲜鱿鱼去海滩边清理。 半路遇到杨二嫂,她刚吃完饭就着急回来,生怕童瑶等不及就去清理鱿鱼。看書菈 一天不干那就是少了一天工钱啊,现在她缺钱,非常珍惜童瑶的这活。 杨母还在那边等着收拾。 现在的农村妇女怀孕了也没有那么小心翼翼,照样干活。 杨二嫂如今才怀孕一个多月,身子灵活得很,让童瑶她们先去,她回家拿工具。 童瑶嗯了声,就去帮杨清桦推板车。 杨溪俊出门了也在娘背上贴贴,反正别想让他离开娘半步。 到了海边,童瑶放他下来活动活动,小家伙不如往常的活泼好动,就坐在娘身边,乖巧的看她杀鱿鱼。 嗓子说不出话,还会时不时摸摸娘的手臂,看向他时,他就会指着自己的嗓子,示意得很明显: 自己嗓子好痛哦,娘快看! 脸上的小表情可怜兮兮。 童瑶亲亲他的额头,捧场极了: “唉哟,我家宝贝可真可怜,嗓子都哭哑了呢。” 每次被童瑶夸张的一哄,小家伙就会拿头贴着她的手臂蹭一下,小鼻子抽了抽,假装自己很严重的样子。 阿嫲在旁边看得心都化了,怎么会有那么可怜又可爱的小家伙。 杨清桦在一旁手起刀落的杀鱿鱼,时不时给臭小子翻个白眼。 戏精!博同情!跟自己抢媳妇! 刚来码头的时候,和自己发脾气哼唧,怎么没见这臭小子露出可怜的模样。 杨父现在每天都会留三百多斤鱿鱼,再跟别人收一百斤,凑够四百多斤给童瑶。 加上后面来的杨二嫂,四百斤鱿鱼也得处理到天黑。 好在杨大哥和杨二哥后面赶过来帮忙,天刚擦黑几人就能清理完回家。 看童瑶帮儿子洗完澡,杨清桦立马拿着儿子换下来的衣服去码头。 回来时,嘴上一路叫:“杨溪俊,回家了。”直至家门口。 今天的杨溪俊经历太多,童瑶搂着他拍两下就秒睡。 但睡得不安稳,睡睡醒醒,一点小动静就被吓睁眼。杨清桦回来开门,尽管声音放到最小,但小家伙还是被惊醒,抽抽搭搭的哭了好一会才又睡着。 童瑶接过杨清桦拿回来的小衣服,盖在儿子身上。..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方法有效果,盖上衣服,小家伙还真窝在童瑶怀里睡熟了。 夫妻俩都不由感叹,还是老祖宗有智慧,玄学这种事,传承了几千年,有一定的道理。 童瑶想了一会鸡皮疙瘩都起了,好怕阿飘啊。 “阿桦,睡过来点。” “干嘛,平时贴你近点,又被你嫌我热。” “快点的,不要让我数到三,1…” “来了,媳妇,我不光贴近点,还抱紧紧的。” 童瑶被他侧身搂在怀里,无声的勾了勾唇,美滋滋的睡觉。 翌日。 童瑶凌晨五点半就醒了,今天担心儿子,夫妻俩也打算睡晚点。 到了六点半,童瑶实在睡不下去,生物钟自然醒,没法睡。 童瑶动身起来,杨清桦躺在床上惊讶道: “你不睡了吗?大半个月了,你起得越来越早,以前都是太阳晒屁股才起。” “闭嘴,少说话,一会吵醒儿子,你来哄。” 杨清桦瞬间闭嘴,他才不想哄,除了吵架,他们父子俩很难和平共处。 杨溪俊被爹娘的声音吵醒,睁开眼,难受的揉了揉眼睛,嘴里直喊娘。 童瑶转身抱他起来,给他穿衣服。 小家伙今天早上起来,相当神奇。 又恢复往日的活泼好动,嗓子也没事了。 穿好衣服还跟他爹吵架。 “爹,坏蛋,吃屁屁。” 抬个小屁股就往他爹的方向发射"仙气"。 “杨溪俊!看我不打烂你的屁股。” “哈哈哈,打烂,打烂,爹!” 杨母和阿嫲在院外洗衣服听到童瑶房间里的吵闹声,松了一口气。 孩子没事就好,每天开开心心的比什么都强。 童瑶抱着他出房屋,他又小炮仗一样的冲到阿嫲和杨母面前。 “阿太,阿嫲~。” 说完还上去给人糊一脸口水,阿嫲和杨母也不嫌弃,眼睛成一条缝,自夸他懂事,听话,嘴甜…巴拉巴拉,全是夸夸! 童瑶无语: “杨溪俊,过来刷牙,早上起来要刷牙知道吗。” 杨溪俊这才从阿嫲身边磨叽过来刷小米牙。 伺候完小祖宗,时间都来到八点了。 还好现在童瑶和杨清桦是自家的船,无所谓时间。 阿嫲和杨母给她们带了吃食,童瑶去屋里拿了些饼干和大白兔奶糖出来。 分给阿嫲和杨母,自己再装点出海吃。 家里的娃也一人一颗。 杨溪志他们也分了,大人的矛盾,牵扯不到孩子,童瑶以前该怎么对孩子们的,现在也一样。 一家三口收拾完就出门了。 杨溪志羡慕死了,手里的糖都觉得没有以前的甜。 俊俊的娘真好,还会带着一起出海,又大方。 他娘呢,哦对…他娘回娘家咯,哦耶! (*/?\*) “走,今天哥哥带你们去掏鸟蛋!” “哇,好玩,走走走。” “掏鸟蛋咯,掏鸟蛋咯。” 几个孩子疯跑出门,杨母在后面咆哮: “杨溪志,别爬树你听到没有,不可以带弟弟妹妹去海边玩水。” “知道了。” “知道啦。” 一群孩子头也不回的随口应声。 杨母骂骂咧咧的转回头,看到家里还有一个三岁的孙女,头疼。 本来这孩子都是跟大儿媳妇的,大儿媳妇现在被赶回娘家,昨天倒是跟大儿子。 今天大儿子出海,只能交给杨母带了。 杨母和杨父都是那种不愿带娃父母,儿女好不容易拉扯大,还让她们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孙子孙女吗。 她们宁愿去干别的,挣点钱贴补儿女,时不时逗逗孙子孙女就好。 阿嫲和阿公倒是喜欢孩子,阿公坐在院子外编着竹筐,顺便帮童瑶看鱿鱼。 阿嫲也坐在旁边缝缝补补。 老两口能坐在院门口定定看着孩子,但是让他们跟着孩子跑跑跳跳,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下降,受不了长时间弯腰走动。 三岁的娃,活泼好动的,怎么可能乖乖坐在院子门口玩。 杨母跟在她屁股后面,喊得嗓子都冒烟,还不如让她去宅基地帮忙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