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8章 ,以利趋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58章,以利趋之 “三爷爷!!我们家被偷了。我二哥给的粮食没了,鸡蛋没了,面条没了,油没了,盐巴也没了……” 看到几个人进来,小麦憋着嘴,在那里掰着手指控诉着。 数了一会,好像没了,看向了自己哥哥。 王青松看着她一边抽噎,一边想问题的表情。 差点忍不住笑了。 其他两人要不是场景不合适,估计也得笑出来。 赵大田点点头,过来看了一下门鼻子上的泥巴,用手捏了一下,抬头看了看。 随后背着手在橱柜上被砸坏的锁上看了看。 最后才进了屋里。 当看到被翻的凌乱的被子,两个人都是沉默了一下。 来到隔壁房间,这边是没人住的土炕。 “你买米糠和锯末干嘛?这又是什么?” 看着袋子里东西,赵启山好奇的问了一下。 王青松瞅了一眼说道:“哦,县里的农技站研究了一种种香菇和木耳的新法子,说好用,我弄点回来试试。” 赵启山惊讶了一下:“新法子?好用吗?就用这些东西种啊?这玩意怎么种啊!” 听到这话,王青松将那个技术员李岩说的,又给复述了一遍。 随后说道:“……我看了他那个温房里的蘑菇,长的很好。那个棒子上长好多香菇。” “大冬天的还能长蘑菇?” 赵启山一脸的不相信。 王青松点了点头:“嗯,可以长,我亲眼看到的,里面暖和的很,说是温度到了就能长。” 这个他在书上看到过。 不止是这个,就连菜也一样能种。 里面说了温室大棚的技术,也说了原理。 冬天都能吃到夏天的蔬菜。 赵启山闻言只是在那里点头。 而赵大田只是看了一眼就不看了。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两眼放光的把这个事情给追问到底,但是现在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这两年被折腾够了。 什么深埋法,把洞挖一米埋种子,要不是后来补种,那年估计得绝收了。 类似的方法,这几年是层出不穷。 弄的他是一点想法也没了,就一天到晚盼着田里的那些庄稼能有个好收成,那就足够了。 可惜,很多时候都是不尽人意。 里里外外都找了一遍。 基本上可以确认王青松不是骗人。 “三叔,你说这可能是谁干的呢?王平还是癞子?” 回到堂屋,赵启山在旁边皱着眉头问了一下。 赵大田闻言思索了一下,轻轻摇了摇头,“这个可说不准,这年景儿,饿急眼了,谁都有可能干的出来。” 他的心里是有那么几个人。 赵启山说的两个人,他心里都有怀疑过,只不过没办法确认而已。 想了一下,说道:“启山,回去敲钟,把乡亲们都集合起来,把民兵队也集合起来。要是没人承认,那就给我挨家挨户的搜。咱们整个生产队除了青松家,就没一家是玉米面。” 赵启山见状点了点头,村里几乎全都都是玉米粒配合着玉米芯吃的,哪里有玉米面。 就算是城里,大部分吃的都是玉米渣子,玉米面都少。 随后快步走了出去。 赵大田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在那里琢磨着。 现在已经确定事情是真的,没必要在这里待着了。 至于王青松说的数量,两人倒是没有怀疑过,因为没有必要啊! “走吧,去队里。” 嘀咕了一句,背着手离开了。 王青松看着两人离开,对着小麦交代一下,也跟着出去了。 回到队委会这边,此时这里已经有不少的人已经回来了。 赵大田板着脸在场地上扫视了一圈。 “三叔,不是我们家孩子干的,他都饿的躺在炕上呢……” “三爷爷,也不是我们家的孩子……” …… 一时间,七嘴八舌的乱哄哄的,不少的人都在那里嘀咕着。 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家里躺着呢。 “铛铛铛!!” 村外的一颗歪脖子树下,赵启山拿着铁棍在一个吊着的铁片上使劲的敲打着。 大队有喇叭可以喊。 村里只有铁片敲击着。 这边集合的钟声响起,大院里还是十分的热闹。 “三叔,我看呐,还是挨家挨户的搜,这粮食藏哪里不是好找的很嘛!就跟前年一样。” 突然,吴春花开口说了一句。 这话让赵大田脑袋一黑。 前两年实行反对瞒报产量,挨家挨户的找,几乎是没一个能藏的住的。 “哎,那可不一定啊!有的人当时不是把粮食埋在墙根了嘛!” 突然妇女队伍里,一个人也开口说了一句。 这话自然有人附和。 是啊! 有的是聪明的人,把粮食埋到了外面。 人总有得意的时候,最后还是那家的孩子出去说漏嘴了,这才让人知道。 赵大田听着众人在那里嘀嘀咕咕。 深吸了口气。 看着外面陆陆续续进来的人,在那里等待着。 因为这些人说的也都有道理,就算是一会挨家挨户的搜,也不一定能找的出来。 “那个……谁要是找到了,或者知道是谁干的,粮食分他三十斤。” 突然,王青松的一句话,让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妈呀,三十斤。 那还得了啊! 有这三十斤,虽然不至于让家里人吃饱,至少能让家里人缓口气。 特别是家里人少的。 众人在底下都是一阵的心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