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开局就成了天赐之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4章 舞刀弄枪,令人神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大殿之外的赵王和太子爷连连躲避。 “爹,我一天不用那些玩意浑身就难受!” “浑身难受?那你怎么把永乐大典停了?啊?你让朕下去怎么见列祖列宗?我一世英明差点叫你全部毁了?让你筹备北伐的军粮,你就是这样做的?” “爹,我那不也是没有办法嘛?永乐大典每年都要耗费国库三分之一的钱粮,先把它停一停弄出些北伐的军粮,不是挺划算的吗?” “放屁,我怎么生出你这样尖嘴猴腮的儿子,永乐大典已经修了快十年,你说停就停?” “我尖嘴猴腮,爹你话不能这样说啊,我这不全是为了北伐?” “滚出去,把你身上的衣服脱下来,今后你不用再监国了!” 很快几十样刀枪棍棒就被丢了出来,加起来都有好上百斤重。 名场面啊。 朱瞻离也在一旁憋笑。 汉王这一段事情,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炸裂。 历史上确实还没有一个监国,挥舞着手里的刀枪棍棒招待那帮大臣,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名场面啊! 太子爷和赵王对视一眼,纷纷都在嘲笑。 “哈哈哈!” “你说这二哥办的叫什么事?看吧爹这次果然生气了,我就知道!” “是啊,爹生气了那还不是谁都要逃,也就这老二一个愣头青,非要一股脑的往前冲。” 大门之内的汉王只能灰溜溜的脱下了衣服。 “滚回去反省,朕什么时候说了,你才能出门!” 朱棣声音里带有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 “是。” 汉王即使再不情愿,也只能这样灰溜溜的离开了大殿。 “三弟,你过来一下,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告诉你什么?我怎么知道爹会这么快就跑了过来。” 两人又开始扯皮了。 “你们两个也给朕滚进来!”朱棣冷声道。 汉王瞪了朱高燧一眼,而后冷哼离去。 “今后太子爷继续监国,另外有几条政令必须在一个月之内下达。” 朱棣深深看了朱高炽一眼:“永乐大典立刻恢复,另外大明如今并不缺钱,需要把钱都用在好的刀刃上。” “是,爹!” 朱高炽想了想,确实也是,如今国库里面都在源源不断的输送着银两。 大明压根不会缺钱。 每一个月,大明南方的那帮商人们没有一个漏税,纷纷缴纳了百分之三十的商务税。 大明现在的银子,足以打一场十年的长期战争都足矣。 “成立一个学院,让那些进士进去学习,若是合格,也能向那些新科进士们一样外放为官!” 朱棣看了朱高炽一眼,下达了这个命令:“院长就由解缙担任。” “哦?” 朱高炽一喜,连忙答应:“是,爹!儿臣立马去办,可那些个有才学的大臣们,是不是也可以让他们担任老师一职?” “可以。” 这次朱棣没有拒绝。 大明的发展需要人才,如果一成不变,那就什么都改变不了。 要是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大的罪恶。 能够大赦那解缙的罪名,已经是最大的好事了。 “不过那解缙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打他二十大板!” 朱棣的这一番话,就连朱高燧都听懂了。 现在老爷子不杀那解缙了。 所以他们暂时也安全了。 不用对那个狂妄的家伙动屠刀了。 这二十板子的事,看来是必然会受了。 “这事,老三你亲自去办。” 朱棣看了朱高燧一眼。 赵王立马应允:“是,爹。” 对于老爷子的命令,他一直以来都非常的认真完成。.M 深得朱棣的心思。 “另外,六部之中,另外加入一部,名为商部,官居三品。” 商人这种官职,朱棣并不想设置的太高,只要刚刚好就行。 免得这些商人成为国家的吸血虫。 大明是依靠农耕为本的国家,这帮商人依靠差价起家。 投机取巧的事,肯定没有少做过。 朱高炽心里也明白,以后内阁要大变了。 今后会多出来一个商部。 也就是朝廷的商会。 朝廷性质的商会有个好处,不会被人坑害。 谁敢对朝廷下面的店铺动手,那才叫真正的傻子。 商人们也会掂量掂量,哪敢做出一些出格的事。 毕竟是朝廷的产业。 总能有人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好了,接下来的烂摊子,太子,你来处理。” 朱棣直接当了甩手掌柜。 这也符合他的做法。 这些年以来,朝廷一直都是由朱高炽把持着,基本上年年如此。 看着朱棣离去,朱高炽叹了一口气。 “爹,爷爷的意思是,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是有些事情那是绝对不可以做的。” 朱瞻离临走前很小声的对朱高炽说道。 “这孩子。” 朱高炽顿时一脸无语,马上就明白了这孩子的意思。 刚想说点什么,发现朱瞻离已经远去。 这样的孩子,为什么不是自己的长子? 为何同样是自己的儿子,却是天差地别? 难道这就是上天都喜爱的缘故嘛。 上天都宠爱的孩子,怎能不天资过人? 哎一想到要收拾烂摊子,朱高炽难免有些头疼。 原本大殿里面的奏折全放在那一处地方。 现在呢,四处分散开来。 “王振,你去把那些大臣都叫回来上朝,就说现在是我监国了,汉王已经回府里反省自身了。” “是,殿下。” 王振行礼之后,连忙向着门外走去,开始传达朱高炽的命令。 大臣们纷纷得到消息之后,才敢踏出府邸大门。 说起来那一个星期,他们确实应该好好感谢汉王爷。 没有汉王爷,他们哪里能够有喘息的时间。 没怎么处理政务,汉王爷处理折子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例如河北需要银子,结果呢,汉王就在奏折上面写了一个字,叫做准。 常人看到这个之后,那叫一个奇异。 就签署了一个字。 这也能行? 这样处理政务,甚至都不考虑河北那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直接就写一个准,意思可以批下银子? 这叫什么事? 很明显,汉王甚至连国库里面有多少银子都不清楚,这样的人跑过来监国,那真的是一场灾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