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开局就成了天赐之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7章 仿徨不安,步入后臣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大臣们仿徨不安,一个个全在交谈此事。 相比南京六部,朝廷的六部要收敛很多,毕竟朱棣和当年的高祖皇帝是差不多的性格,要是谁敢在这件事上面糊弄他,那才叫愚蠢。 如今是永乐九年,内阁大臣的名单还是以胡广为首。 胡广、黄淮、杨荣、杨士奇、杨薄,金幼孜等六人为内阁大臣, 胡广是内阁首辅。 字光大,号晃庵,祖籍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也就是南京人。 建文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赐名靖。 “靖难”之后,擢翰林院侍讲。 不久进入内阁,改任翰林院侍读,恢复本名。 永乐二年,迁右春坊右庶子。 永乐五年,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继解缙为内阁首辅。 永乐五年这一点倒是符合历史进程。 永乐八年春,随驾北征,大军所至,每有刻碑,明成祖都命他书写。 永乐十四年迁文渊阁大学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 永乐十六年走完人生所有的旅程,年仅不过四十九岁。 这在古代也并算不上长寿。 这是他一生的旅程。 第二位大臣。 明仁宗即位,杨溥获释出狱,授官翰林学士。 明仁宗建弘文阁,命杨溥掌阁事,旋即升任太常寺卿。 明宣宗即位后,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典机务。 宣德九年,升礼部尚书。 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杨荣等同心辅佐,升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杨溥在内阁供职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首辅。 他有“相度”,为人谨慎,有时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 晚年时眼见宦官王振权势益振,却无能为力。 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一生辉煌,不容他人所言。 杨溥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没有城府。 个性恭敬谨慎,每次上朝,都顺着墙跟走。 即使对隶属小官,也不敢怠慢。 大臣们论事时争辩不下,有的甚至口出秽言,杨溥却平心静气地处理,大臣们为之叹服。 当时人们说杨士奇有学者风范、杨荣有才干见识、杨溥有高尚的品德,这些都是别人比不上的,史称其“安贞履节,酿醴调羹” 杨溥为“台阁体”代表诗人之一,但他在“台阁体”诸位作家中诗名不显,对杨溥的诗历来评价不高。 清人朱彝尊说:“三杨位业并称,南杨诗名独不振。” 英宗时名臣李贤在《杨文定公集序》中说:“观其所为文章,则辞惟达意而主于理,言必有补于世而不为无用之言,论必有合于道而不为无定之论,严重老成,有台阁之气象焉。” 又说:“公之文章以事业而见重于世必矣,何以序为!” 但今观杨溥之诗,疏朗雅淡,别有情致,在诗歌创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就。 第三位大臣,黄淮。 特色词条|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贡献维护者天人鬼谷鱼 黄淮,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人。 祖籍湖广德安府安陆县人。 洪武三十年进士,授中书舍人。 明成祖即位后,命居内阁,掌制诰,担任内阁首辅,升编修,寻升侍读,降为内阁次辅。 永乐二年,册立皇太子,命为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 永乐五年,升右春坊大学士兼侍读,复辅导皇太孙。 永乐六年,明成祖巡狩,命与尚书蹇义等四人留守。 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再次巡狩,留守如故,不久被汉王朱高煦诬陷而下狱。 洪熙年间,迁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仍领内阁事。 黄淮,享年八十三岁。 一日,明成祖命黄淮与解缙入文渊阁。 升任翰林院编修。 而后五月,又升任翰林院侍读。 永乐二年正月二十日,黄淮和解缙被任命为会试考试官,得曾棨等四百七十二人。 当时明成祖想立太子,于是秘密地问黄淮。 黄淮回答说:“立嫡要立长,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太子册立后,黄淮在四月二日,升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赏赐袍笏,明成祖也越来越崇信他。 明成祖在右顺门(今熙和门)诫谕黄淮等内阁大臣,赐五品公服,七人之妻奉旨面见皇后。 永乐五年十一月一日,因解缙被黜退,黄淮进升为右春坊大学士。 永乐六年十一月十日,明成祖命黄淮与胡广、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共同辅导太孙。 永乐七年,明成祖北巡,命黄淮和蹇义、金忠、杨士奇辅佐皇太子监国。 永乐八年,长沙妖人李法良作乱,皇太子朱高炽命丰城侯李彬率兵围剿捕杀,而汉王朱高煦阻止。 朱瞻基于是寻求黄淮的意见,黄淮说:“李彬是老将,必能消灭贼人,愿殿下从速派他去。” 于是李法良被擒。 黄淮生病,皇太子命内臣前去问安,又派遣太医蒋用文前去巡查病情,赐以手书。 秋,明成祖回朝,朱高炽派黄淮前往滁州谒见明成祖,明成祖很高兴。 永乐九年十月十七日,明成祖命黄淮担任总裁官,参与重修《明太祖实录》。 永乐十年二月一日。 阁臣胡广、黄淮、杨荣、杨士奇、金幼孜五人皆赐诰命,推恩先世。 黄淮父赠奉政大夫、右春坊大学士,母、妻皆封宜人。 也曾下狱十年之久。 才华横溢,不输任何一位明朝首辅。 第四位大臣,金幼孜。 名善,以字行,号退庵。 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人。 建文二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永乐元年任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 永乐八年,随明成祖亲征,奉旨写平胡诏,代拟敕谕数道。 永乐十二年,与胡广、杨荣等编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升翰林学士。 永乐十八年,晋文渊阁学士。永乐二十二年,鞑靼阿鲁台犯境,再次随永乐帝亲征,不久明成祖驾崩,与马云密不发丧,护丧归京,计程七日。 洪熙元年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加太子少保衔兼武英殿大学士,年底升任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如故,支领三俸。 宣德元年诏为总裁,修纂永乐、洪熙两朝实录。 宣德六年,金幼孜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