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仙道在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2章 141:安心定性,是谓“炼神”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42章141:安心定性,是谓“炼神” “大人,这是城西杨家送来的请柬,杨二公子明天娶妻,想请大人前去赴宴。” 老丁一脸恭敬地道。 陈留白伸手接过,看了看,随即放到一边。 边上已经积压了厚厚一摞各式各样的请柬。 随着大雪停下,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风中吹来了春季的气息,万物复苏,人情活跃,整座高化城犹如一只苏醒的蛰虫,变得热闹起来。 一桩桩的事干,婚娶、丧葬、小儿满月、入宅迁居…… 但凡有些脸面的,只要办事了,都会给教谕署发来请柬,恭请陈留白去入席。 如果能请得动这位新任教渝大人,那全家与有荣焉,面上有光。 这已是高化城中的一个共识。 短短时日,成绩斐然;如斯风头,一时无两。 原因不难理解:浑身元炁凝聚为众多法念后,使之变得丰富起来。 “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 心性变化,人就变了…… 当意识到这一点后,他霍然醒觉了过来。 去得多了,面对的场景大同小异,热情中藏着虚伪,礼仪间夹杂着造作。 陈留白对自己说,于是推开了所有的邀请,回归原来的生活节奏和习惯,主要的重心,放在重新开张的道院中,承担起一位教谕的本分。 而今一看,并非如此。 好比江河中的磐石,即使再坚硬,在水流日夜不息的冲刷之下,也会被打磨掉棱角,变得圆滑起来。 还把关闭已久的道院重新开张起来了。 其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把比一把烧得旺盛,将一向桀骜狠辣的旁门四家给治得服服帖帖的。 当真正地置身其中,却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现如今谁不知道陈留白来头极大,是那座山上的俊秀弟子? 这般新贵,若能请为座上宾,那真是蓬荜生辉的事。 开始之际,陈留白去过不少家,既是应酬,也算是接触了解城中的风土人情; 陈留白原本认为,自己化神入道后,在意志法念的层面上,会变得强大,变得十分坚韧。 其实在这些方面,陈留白一直有所注意,并告诫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迷失了心性”。 表现在人身上,则是心性的改变。 这一番“定心性”的经历过程,让他有了新的明悟。 推杯换盏,山珍野味,应接不暇的吃喝所带来的享受愉悦,以及一句句的奉承讨好,不自觉间,竟使得意志消磨,法念摇曳。 为此,各家各户,在“请”的方面煞费心思,或软泡硬磨、或走人情门路。 丰富,也就是“芜杂”的近义词。 芜杂而逸散,每一个法念都可能造成胡思乱想,导致出现破绽。 故而这个阶段,反而更容易产生出妄想杂念来,从而成为心魔的温床。 而没有凝练出法念的武者,他们基本是不会有心魔的,充其量只是“心病”,而或“心结”之类。 措辞严谨的话,存在不小的区别。 化神成功,法念蓬发,要做的便是将它们给约束住,并不断地进行淬炼,故曰:炼神! “炼神化虚”,正是第三境的称谓。 当前陈留白并没有学到相关法门,但并非说就不能炼神了。 有正统法门的前提下,能够系统性地修习,无论效率还是效果,都会好得多; 反之,则属于一种自发性的本能修炼。 例如现在,陈留白察觉到自己的意念有沉迷的势头,当机立断,及时将之收束住,无形中,便完成了一次“炼神”。 这个,亦为经历磨砺的意义价值所在。 而类似的“炼神”行为,可反复进行,但涉及一個“度”的问题。很多时候,刻意为之,未必有好的效果,反会弄巧成拙。 所以他不会专门来做这样的事情,心性阅历,顺其自然最好。 …… 望见教谕大人把请柬搁置一边的举动,老丁就知道陈留白不会去宴饮的了,心里感到高兴。 之前数天,他跟随陈留白左右,到处吃喝玩乐,看着很是潇洒,可作为地方上的“老人”,老丁有着一种不安之感。生怕这位年轻的新任教谕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然后在各种阿谀奉承中迷失,不知东南西北了。 那样的话,会置身于险境之中。 即使陈留白有着不同凡响的出身,可在边荒之地,也可能死于非命。 特别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心性把持不定。 旁观者清,老丁看到了问题所在,只是他没有开口相劝的身份立场,只能暗暗着急。 他绝不希望陈留白有事,皆因他家的孩子,已经在道院进学了。 目前负责教学的,正是陈留白。 道院和凡俗中的私塾学堂是性质差不多的机构,差别在于传授的东西不同。私塾学堂教的是四书五经之类,而道院,教的则是各种修行心法。 高化城的道院蔽败已久,几乎成了废弃之地,不过在陈留白的严令之下,看守道院的隶役顾原不敢怠慢,老老实实地收拾装修,使得道院焕然一新,具备了重新开张的条件,并张榜招生。 消息传出,满城人动,只要符合条件的人家,都争相来抢着报名,非常踊跃。 生源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合适的道师。 在招生的同时,陈留白也招收道师,但不知何故,竟无一人来应聘。 这就显得难堪了。 有学生,但没老师,道院一样开不成。 面对如斯局面,面对诸多一脸期盼的少年学子,陈留白沉吟过后,做了决定:自己来当这个道师。 这对于他而言,属于新鲜事儿,未曾想过自己担当“老师”这一角色。 当老师,与指点别人不是一回事。 单纯的指点,也许寥寥数语即可,但是做老师,一堂课讲下来,就得涉及不少方面的内容,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另外,更得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应付学生们的提问。 否则的话,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那就下不得台。 老师不好当,又不得不当,找不到人,只能自己上了。 毕竟教谕本身,就囊括了道师的职责。 听说陈留白要亲自教学,那些学子和家人们都高兴极了:玄门大派的俊秀弟子来当道师,对于高化城的散修而言,绝对是个难得一遇的良机,听得好了,必有进步。 他们的期望越高,陈留白这边的压力就越大,不可避免地担心会教不好,搞砸了的话,本来顺利的开局,又会变回一潭死水。 感到棘手的是,不知该从何着手,以及主要教什么。 因为有山门规矩在,正统的秘传法诀是无法随便传授与人的,只能教别的东西。 好在陈留白掌握有其他的术法心得,不说从天书残卷上领悟到的五行遁法。 光是从《小嫁梦术中引申出来的幻术,就能讲很多堂课了。然后再结合己身对于法念约束方面的领悟心得,即可形成一门课程。 这般课堂,不仅是传授,也是他自身的一个总结,以及自我学习的过程。 学无止境,边教边学,在不同的环境中,感官上的感受颇有不同,或有新的顿悟出现。 教学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经历磨练的。 想通了这一层,陈留白如同放下包袱,顿时觉得轻松,手执毛笔,在空页上流畅地写起来,是为“备课”。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