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四十一章诸葛兄弟的到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纳妾后的几天,张恒都睡在了董白房中,着实体验了一把起飞的快感。 但是吧……张恒还是有点恐高的,老这么飞着,时间一久就扛不住了。 嗯,主要是腰的问题,绝不是肾的问题。 所以,没过几天他就不去了,甚至看到董白时,目光都开始有些闪躲。 倒是之前一直不爽张恒纳妾的荀采,眼见自家夫婿起得一天比一天晚,脸色一天比一天差,却忍不住心疼了起来。 不顾怀胎三月的身体,每天都为张恒加餐进补。 嘴里喝着荀采亲手烹煮的鸡汤,张恒仍能感觉到腰部的撕裂感。 这匹来自西凉的野马,骑上去感觉虽好,但终究不好驯化啊! 张恒心中感叹着,忍不住又看了一眼挺着大肚子的荀采,忽然感觉同床不入身也挺好的。 倒是荀采,耐心等张恒喝完了鸡汤之后,才盈盈笑道:“夫君这几日甚是辛苦,妾身再给你盛一碗去。” “不敢劳烦夫人,我已经饱了。” 听到荀采阴阳怪气的声音,张恒赶紧摆手道。 “真的饱了?”荀采似笑非笑道。 “真的饱了!”张恒信誓旦旦道。 “子毅,不是妾身说你,虽然新人入府,但你也得有所节制。看你这几日,都累得没人样了。” 张恒:…… 你可真会说话,我谢谢你嘞! “怎么,子毅以为妾身说得不对?” 荀采秀目微睁,口气也严肃了些。 “夫人教训的是,我知错了。”张恒赶紧认怂。 荀采这才满意了,“知道就好,今晚来妾身房中休息吧。” 张恒赶紧摇头,“不敢劳烦夫人,我睡觉动静大,万一伤了腹中的胎儿就不好了。” “让你来你就来!”荀采有些不悦道。 “遵命!” 张恒再次认怂。 这时,荀采忽然凑到了张恒耳边,用低不可闻的声音道:“妾身问过医官,怀胎三月以后,若是动作轻些,便是同房也无碍。” 闻言,张恒脸色顿时煞白。 不是吧,还来! 但看荀采那眼波似水,面目含羞的神情,张恒知道,今夜自己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完了完了,董白一个人自己都吃不消,现在又多了两个榨汁姬,自己以后可怎么活啊! 正郁闷间,门外管家李叔的声音响起。 “家主,外面来了几个人,说要求见您!” 闻言,张恒赶紧起身走了出去。 “谁要见我?” 管家李叔摇了摇头,“来人老奴并不认识,却是三位少年,他们说自己是琅琊诸葛氏子弟。” “阿亮来了!” 张恒惊呼一声,脸上已经挂上了惊喜的笑容,赶紧大步走了出去。 出了大门,果然见到诸葛氏三兄弟正在门外等候。 由于孝期还没过,诸葛氏三兄弟皆身着素服,只在外面披了件大氅。 “参见长史!” 诸葛瑾赶紧带着两个弟弟行礼参拜。 “不必多礼!” 张恒走下台阶,将三人扶了起来。 大半年不见,诸葛瑾看上去内敛了不少。尤其他那双眼睛,带着与他这个年纪不符合的沉稳。 也对,历经了少年丧父,家乡被围。他却以不到弱冠之年,率领城中军民抗击贼军,其心性之坚韧,远非常人可比。 这对他来说固然是一种磨难,却也不失为一场历练。 庆幸的是,他熬过去了,将来必成大器! 反观诸葛亮,过完年也十二岁了,个头也比去年长高了不少,整个人已经散发出聪慧的锋芒。 这家伙的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始! 至于五岁的诸葛均,却是眉清目秀,活脱脱的小正太模样。 张恒伸手,在诸葛均头上揉了揉,却发现冰凉冰凉的。 “天气严寒,子瑜何必带幼弟前来,也不怕冻坏了身子。”张恒皱眉道。 诸葛瑾连忙拱手答道:“长史于我诸葛氏有大恩,我兄弟三人岂敢缺席。” “好了,在我这儿不用讲究这些虚礼。走,先进去再说吧。” “遵命!” 诸葛氏三兄弟跟在张恒身后穿过庭院,进了厅堂。 荀采见来了人,还以为有什么公事,刚想回避之时,却被张恒叫住。 “女荀且慢,先来看看咱们的弟子。” “弟子?” 荀采有些疑惑,继而便将目光放在诸葛氏三兄弟身上扫了一圈。 诸葛亮是何等聪慧之人,当即站了出来,冲荀采叩拜。 “学生诸葛亮,拜见师母!” 荀采这才想起来了,脸上顿时露出了和蔼的笑容,赶紧伸手就去拉诸葛亮。 “阿亮不必多礼,快快起来!” 诸葛亮显然不敢让一位孕妇弯腰搀扶,遂赶紧站了起来。 张恒摆了摆手,“女荀,你去唤昭姬过来,也见见咱们的弟子。另外,再给他们收拾几间房屋,他们初来乍到,就在咱家先住下。” 这下轮到诸葛瑾惶恐了,连忙起身摆手道:“这如何使得!” “怎么,子瑜已经有了住处?”张恒问道。 “在下虽初来乍到,但也不至于无处安身,万不敢劳烦长史。” 张恒笑道:“既然没有住处,那就在我这儿先住下吧,等你们找到地方再搬走就是。” 诸葛瑾拗不过,便只好拱手应道:“多谢长史!” 张恒命人奉上茶水之后,便开始说起了正事。 “圣贤曰:父丧当守孝三载。然逝者已矣,生者却还得奋发。纵然为了守孝,也不能耽误了阿亮和阿均的学业,子瑜以为如何?” “长史教训的是,是在下迂腐了。”诸葛瑾点了点头。 “玄德公已有钧命,准备聘请大儒名士,在城外修建学宫。等到学宫落成,便让阿均入内读书,如何?” “多谢长史!” “至于阿亮……”张恒笑道,“今后便留在我府上,我来亲自教导。说来惭愧,去年我一直忙于征战,却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实在惭愧。” 诸葛瑾忙道:“长史乃玄德公股肱之臣,日理万机,阿亮一人何足为贵。” 安排完了诸葛亮和诸葛均后,张恒便把目光放在了诸葛瑾身上,也是今天的重头戏。 “至于子瑜你……也该出仕了。” 年前诸葛瑾收到书信时,便明白了张恒的意思。再者,他本身也渴望仕途,不然不会来得这么快。 “承蒙长史不弃,在下愿入府做个刀笔吏。”诸葛瑾拱手道。 张恒笑了,“刀笔吏哪行,过两日我便向州府举荐,拜你为户部侍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