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小霸王重生,忽悠诸葛亮义结金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章 三让徐州不存在的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玄德……你来啦?” 病榻上面容枯槁的陶谦,有气无力的跟刘备打着招呼。 刘备立即触发第5技能:苦情戏影帝。 豆大的泪珠子,吧嗒吧嗒的往下掉。 三步并作两步扑到陶谦的床前,满脸悲戚的哽咽着: “陶公,玄德来看你了。这些是我精挑细选的药品,还望陶公千万保重身体呀。” “徐州20余万军民,还等着陶公当家做主呢。” “对了,这是九味地黄丸,有培元固本之奇效,陶公快快服用吧。” 谁都知道,九味地黄丸是孙策命于老骗子研制出来的。 如今陶谦病重不起。 刘备却把九味地黄丸连同十几种名贵药材,率先送到陶谦面前。 什么意思? 摆明了是要告诉所有人: 关键时刻还得看我刘备的!孙策那小子就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 根本指望不上! 不知不觉间,刘备又触发了第4技能:厚黑学鼻祖。 誓要将“厚黑文化”贯彻到底。 两大厚颜无耻的技能效果下。 陶谦被忽悠住了。 艰难的噏动着嘴唇,感动的说道: “玄德,还得是你呀。可笑老夫之前对你那般薄待,你却对老夫情真意切。” “罢了罢了,老夫的两个儿子不中用,文不成、武不就。说什么也担负不起徐州的重任。” “今日,老夫便将徐州托付给你了,还望你善待徐州百姓。”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陶谦累的上气不接下气。 勉强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徐州牧的大印推到了刘备的面前。 便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其实陶谦并不糊涂,他这么做属实是情非得已。 曹操对徐州虎视眈眈。 早晚必然会二次领兵进攻徐州。 如果陶谦把州牧的位置让给自己的儿子。 那两个不成器的纨绔,恐怕连一个照面都顶不住。 就要变成曹操的阶下囚了。 指望着他们击败曹操,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徐州各级官员中扒拉来、扒拉去。 陶谦悲催的发现,唯一有可能保住徐州和他两个儿子的人。 或许就是刘备了。 毕竟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 打起仗来一点也不含糊。 多少也能抵挡曹操一阵子。 远比陶谦的两个儿子有本事多了。 陶谦现在把徐州牧大印交给刘备,刘备看在这份情面上。 日后一定会多加照看陶谦的两个儿子。 至少,面子上是必须要照顾到的。 不然的话,刘备“仁义无双”的人设可就立不住了。 只要刘备执掌徐州1天,陶谦的两个儿子就能安然无恙1天。 说什么为了徐州百姓? 陶谦又不是圣人,他真实的目的只是想保住两个儿子罢了。 借着低头痛哭的动作,刘备眼底的狂热一闪而逝。 他来徐州,不就是奔着陶谦这句话来的吗? 徐州牧的大印就摆在眼前,刘备早就激动地抓心挠肝了好吗? 紧紧拉住陶谦的手,刘备抬起头来厚着脸皮说道: “陶公放心,刘备纵然粉身碎骨,也会拼死保护徐州百姓和二位公子周全!” 这番慷慨激昂的陈词,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徐州牧的大印我刘备接下来了。 你那两个废物儿子,我也会帮你照顾好的。 陶谦你要没其他什么事的话,不行就先走吧。 你早点走,我刘备也好早点上位啊。 陶谦用昏花无神的双眼看向刘备: 那我走? 刘备大耳朵一扑棱: 走好,不送。 谦逊与客套是不存在的。 演义中描写的刘备三让徐州,不过是子虚乌有的杜撰罢了。 演义是以汉王朝的延续作为正统,铺开笔墨进行描述的。 刘备被描写成具有正面形象的男1号。 为了突出这一主题,当然要往刘备的脸上多多贴金了。 可演义终究是演义,取代不了正史。 刘备要真是仁义无双的话。 刘表的荆州基业是被谁窃取的? 刘璋的天府之国又是怎么落到刘备手上的? 在乱世中争雄,且能够站稳脚跟的人。 没有一个是仁慈的! 谁的手上没沾过几条命、染过几滴血? 靠着仁慈在乱世中立足,那就是找死! 尔虞我诈的乱世道,只有争权夺利不死不休。 哪来的什么仁慈? 在刘备殷切而又火热的目光注视下。 陶谦走了。 放开世俗的一切,到另一个世界继续做他的老好人去了。 陶谦咽气的同时,刘备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 “陶公!陶公啊!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呀?我刘备资历尚浅,还等着陶公扶上马、送一程呢呀!” “呜呜呜……哀哉陶公!呜呼陶公!” 苦情戏影帝持续在线,从来就没停止过他的表演! 泪珠子就跟下雨似的,噼里啪啦往下掉。 都快把陶谦的病榻冲走了。 只不过,趁着其他人都在悲伤落泪之际。 刘备悄悄伸出一只手,将徐州牧大印连同那瓶九味地黄丸,一起拿了回来。 大印代表着徐州大权。 九味地黄丸……挺老贵的好东西,不能浪费呀。 听说糜竺家的小妹姿色不俗,比白玉美人差不了多少。 迎娶糜家小妹之前,赶紧吃点九味地黄丸补补! 从24岁镇压黄巾起义出道至今,9年的时间过去了。 刘备这条老咸鱼终于要农奴翻身把歌唱了。 手里沉甸甸的大印,差点让刘备直接人格分裂! 为啥? 表面上哭的跟死了爹似的,内心中高兴的跟娶了新媳妇一样。 这还不是人格分裂? 裂的不能再裂了好吗? 都要原地爆炸了! 依靠精湛的演技和难辨真假的眼泪。 刘备就此坐上了徐州牧的宝座。 高兴的好几天没睡着觉! 和他正好相反的是孙策。 骑着神骏异常的乌骓宝马,孙策立马于神亭岭之上。 仔细观察着扬州牧刘繇摆下的铁索横江之势。 刘繇兵分三路,扼守着横江津渡口。 霸占着长江严防死守,几乎占尽了地利上的优势。 而扬州军又是兵力众多,少说也有3、4万人。 比江东军投入战斗的兵力,至少高出3倍有余。 在人和上也稳稳压过江东军一头。 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 刘繇那边占了2条。 留给孙策的办法,真的不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