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43章 亿两白银,同生共死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陛下,户部尚书毕自严求见!” 刚午休起来的崇祯正准备喝口茶的时候,王承恩进了东暖阁轻轻的说了一声:“似乎是上午的拍卖会出了结果!” “宣!” “奴婢遵旨!” 王承恩行礼后快速退出东暖阁,只是片刻的功夫就带着毕自严进了冬暖阁。 一番行礼、赐座之后,崇祯笑道:“毕爱卿可是要给朕大惊喜?” “陛下圣明!” 毕自严也是笑了:“陛下,这是今日三场的拍卖数据,请陛下御览!” 毕自严手一伸,王承恩立刻将三份题本呈了上去。 “嗯?” 只是看了一眼,崇祯就轻哼了一声,翻动文本的手就凝固了。 抬眼看了一眼毕自严后,又继续翻看着,因为他知道在这种大事儿,毕自严不可能出错误的。 半刻钟的功夫,崇祯看完了:“这比你们预估的高了两成,就算是商人们志在必得也不至于高出这么多吧!” “陛下圣明!” 毕自严拱了拱手:“一切都是因为广德泰当家人张子兴,可以说今天的拍卖会超出我们预期他当据头功。” 说完不待崇祯继续问,毕自严就将现场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崇祯听得也是嘴角直抽。 户部预估蒸汽机海运遮洋船平均每艘九万三千两,八百二十艘就是七千六百二十六万两,静波级远洋商船平均每艘九十万两左右,十艘就是九百万两。 这个预测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实际的测算,诸如静波级商船的九十万两,那从容量、装载量、行程、运输成本、行业等等综合测出来的。 诸如铁器类,去趟就是赚六万五千两左右,加上回程的估计是九万两左右,假设一艘商船按二十年使用寿命算,合计一百八十万两。 这是最大的利润,三年后柚木备足了,每年能交付三十艘,商船多了,竞争就大了,价格自然就会降低一些,总得算下来能有一百四五十万两就算是不错了。 远洋海贸,投入九十万两,二十年间赚一百四五十万两多吗? 不算多,而且还要承担船毁人亡的巨大风险,但胜在稳定和持久,比大明境内激烈的竞争要好太多了。 就算是丝绸、瓷器类价格高,但那玩意都是富商贵族用的,需求量上不去。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 现在的结果是海运遮洋船平均每艘十一万一千两,八百二十艘合计九千一百零二万两,比预计高出两成。 静波级商船每艘一百四十六万两,十艘合计一千四百六十万两,比预计高出六成。 简直就是离大谱了。 两批商船合计一亿零五百六十二万两白银,比预期的高出近两成半。 而这两批商船总的成本也不过千万两而已,这还是在海运遮洋船蒸汽机核心部件和静波级远洋大船蒸汽机整体全部采用百炼铁的缘故,否则成本还能打个九成。 一来一去,翻了十倍,何等的恐怖。 有了这一批银子入库,前几年打仗耗费的几千万两白银的军需粮草、饷银等等总算是补回来一些。 这也让崇祯心里踏实了很多。 “陛下,广德泰的逼迫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的因素是海贸贸易的庞大利润,两者缺一不可。” “朕不管他们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正银子落入了太仓库,以及他们开动后会带动商贸的发展和提升百姓们的工钱,这就足够了!” 崇祯摆了摆手,一怔见血的看到了本质,而后感叹道:“不过话又说回来,商人们是真富有呀,轻轻松松就拿出了上亿两的白银。 朕刚登基之时,大明动则就有倾覆的危险,国库空虚,商人们有银子却都是捂得严严实实, 难道他们不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吗?不知道建奴入关第一个动刀子的就是他们吗?” “这……” 毕自严也是苦笑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 商人们不知道吗? 肯定是知道的,但这种事情没有轮到自己头上,永远都无法体会到那种绝望。 等他那个时刻来临的时候就明白了什么叫做有国才有家,可那时是悔之晚矣。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罢了,商人本质就是唯利是图,为了利益可以抛弃一切,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朝廷和商人呢。 当然了,朕说的是大多数商人,还是有一部分有着爱国情怀的,例如席端攀、张子兴、阮康文等人。” 崇祯朝着毕自严摆了摆手,让他不要多想。 实际上内心依旧是愤怒了,就如他刚刚举例的这些商人,的确是为朝廷做了很多事情,但那也是看到了朝廷有兴盛的希望,而且希望是肉眼可见的。 所以从某种角度看,他们不是在为朝廷做事儿,而是在赌自己的未来。 但几息之后崇祯就平息了下来,他明白了问题所在,在一个等级森严、阶级明显、重农抑商的封建王朝里,对商人种种限制。 明朝前期禁止商人穿丝绸、参加科举、没有法律依仗和保护、打压民间工坊规模等等,到了嘉靖时期,才废除了商人子弟需三代后才可科举的禁令,但也是迫于无奈。 相对于大明,历朝历代那就更是令人发指,周代禁止商人参与政治、需穿特定衣服表明身份,商鞅变法时对商人课以重税,禁止粮食贸易,强制商人服役 汉武帝时期对商人财产征收两成税,隐瞒财产者没收家产,商人不得穿丝绸、乘车,子孙不得为官。 魏晋南北朝时商人被归为杂户,户籍低人一等,不得与士族通婚。 隋朝依旧不允许商人科举,唐朝前期也是如此,后期放松也只是捐银子搞个虚职而已。 宋朝商业繁荣,表面宽松,但暗地里各种打压,如茶、盐、矾等由官府垄断,商人需高价购买引票经营,海贸利润归朝廷,民间视为走私。 元朝四等人制,汉人商人地位低于蒙古、色目人,需缴纳商税和科差,蒙古贵族通过"斡脱商"放贷,商人破产风险极高。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能想着捐银子与朝廷生死与共,那才叫奇迹呢。 愤怒过后,崇祯再次看向数据时心中的猛地一惊,想到了一个平时忽略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