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64章 且听风吟,静待花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陛下,其次就是大明这边的三级教育了!” 刘宗周朝着崇祯拱了拱手后继续道:“三级学校开办了半年,这半年的时间里表现良好……甚至有些惊人!” “如果给我们一个同样的环境,我未必不如你,甚至比你更高。这句话是民间百姓们对富商士绅们的唾骂之词,而今却是印入了现实之中。 社学一年级的孩童都是新入学的学生,他们的表现超出了我们预期,那些百姓家的孩子起步虽然不如那些富商士绅家的孩子, 但好学、用心和用功程度远超那些富商士绅家的孩子,年终考试各州府汇总的成绩中,前百名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占了六七成,真正印证了勤能补拙的道理。” “郡学上目前什么亮点,算是稳中求进,但大学却是非常的好,多科并行真的让学生们将自身潜力发挥出来了。 如商事、刑律等等科类中不少学生提出了诸多创意的想法,虽然看起来有些稚嫩和想当然,但能看出来他们真的在用心思思考。 给他们三年的理论和实践,三年后一定能大放异彩。 其次则是他们在思想上的转变,在谈论自己学科的内容时自信、憧憬、活力,不再像之前那样之乎者也的书呆子样。” 说到这里,刘宗周的脸色一阵变幻,纠结、惭愧、后怕、惊喜等神色在脸上闪现。 惭愧的是当初皇帝提出废除科举制度,采用三级教育和多科并行的时候,身为礼部尚书的他是持反对意见的。 一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学子都是四书五经,经义策略,圣贤之道,水利、工程、机械等等都是旁门左道……小道。 二是选拔人才的方式,从先秦开始到大明一朝,选拔人才的制度一直在变换和改进,到了大明一朝,八股取仕出现。 保结连坐制、相貌册与笔迹对照的靠前管理,号舍隔离、搜检制度、锁院与糊名誊录的现场管理,临场命题、多重阅卷、磨勘制度等试题与评卷防弊。 被认为是历史最为公正的取仕方式。 皇帝要废除,且搞出一种新的方法,他是肩负教化天下学子和百姓的礼部尚书,自然是要反对的。 或许皇帝的方法更好,但毕竟需要时间来验证,中间几年的空档期会造成局势混乱。 且毕业的学生都要从胥吏做起,与之前的七品官简直是天差地别。 后怕的是,仅仅是半年的时间,效果就已经凸显了。 社学孩童的努力和用功程度,大学学子的自信和憧憬,都似乎比之前的要好太多,一年入学百万学子,基数摆在这里,最后出的人才肯定比之前的多。 若是真的被阻止了,那大明就少了太多的人才。 “现在还仅仅是开始,三级教育和多科并存的方式至少要等十年的时间才会出现井喷的现象,到那个时候各项技术都会突飞猛进。 且十年以后,大明读书识字的人至少能达到两五千万以上,经过系统学习的学子至少能达到两三千万人左右,真正做到了民智开始。 到那个时候,你们会发现那将是一番新的气象与天地,那是媲美华夏大一统的另一项丰功伟绩,什么三大运河、修复黄河等等都得考后。 我们需要沉住气,多给三级学校一些时间,多给孩子们一点成长的时间!” 众人被皇帝一番话说的心绪激荡了起来。 他们很是憧憬数以千万计,占了大明人口两三成的百姓能识文断句、通晓礼、意、法的时候那将是何等的气象。他们很清楚,识字和不识字、读书和没读书这之间的区别宛如鸿沟,这里的鸿沟除了阶层外,还有诸如生活、思想等方面。 “臣明白,就如陛下所说:且听风吟,静待花开。” “明白就好!” 崇祯很是满意刘宗周的态度很是满意,随即道:“你们礼部还有其他事项吗?” “回陛下,还有一项!” 刘宗周拱了拱手,脸上突然出现了很多无奈之色:“因为三级教育凸显,尤其是社学学生的变化,让那些观望、怀疑的家长们心动不已,纷纷嚷着要入学。 若非是社学有当地卫军轮流值守,百姓们都要冲进去了,即便如此,课后仍然有许多学生家长去先生家里送礼,搞得他们几乎没法正常生活了。 粗略统计,至少有数十万学生想要入社学。臣在想……” “不准!” 刘宗周还没有说完,崇祯就出声打断了,声音还略显清冷。 “定下了就是定下了,机会朕也给了,有没有把握住那是他们的事情,之前观望,现在看到有莫大的好处又想着来占便宜,好事都让他们占了?” 说到这里,崇祯沉默了几息:“朕对这些没有私愤,现在还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有很多惠民的国策, 这一次松口了,以后各项国策都会经历这么一次,到时候极大的耽搁进度不说,更是影响效率。 他们可以怀疑、可以观望、可以争论,但唯独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事事都顺着他们,这点诸位能明白吗?” “臣明白!” “臣明白!” …… “通知州府县,再敢去教书先生家围堵、送礼、谩骂等等,一律按照寻衅滋事罪论处,情节严重的,废除其家中孩子进入社学的资格。 另外,三级学校的先生绝对不能收礼,更不能在课后、暑假和寒假开设短期书院给学生补课,凡是发现的,一律剔除学校,终身不得进入学校任职,私人也不得请。 礼部要制定课堂进度和深度并检查,该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必须在课堂上讲完,达到规定的深度,既然是朝廷统一的,那就必须公平。 教育兴邦,育才为本,三级学校必须要干干净净,这是百年大计,必须要重视重视再重视。” “臣遵旨!” 刘宗周立刻回应,脸色也极其严肃。 种什么树结什么果,先生品行不行你指望教出什么好学生。 这些学生以后都是要从胥吏干起的,都是朝廷的官员,他们从开始就走歪了,以后还指望他们造福一方? 又是交待了几句后,礼部的汇报算是结束了。 崇祯将目光看向刑部尚书乔允升,乔允升很是自觉的起身朝着崇祯躬身行礼,而后朝着木板走去,只是神色有些凝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