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12章 最珍贵的户籍,重利吸引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抛开我刚刚说的三个问题外,我们还有几项要做!” “第一,给他们大明户籍,通过初步考察的,在大明居住满十年的,给他们大明户籍。 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户籍,这是大明百姓身份的证明方式之一。 等欧洲乱起来,大明海贸遍布世界各地的时候,大明将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将成为最为繁华和富有的地方,出去都要高人一等。 哪怕是他们在海外各国犯了错,也只能交由大明朝廷来处理,同时若是拥有大明户籍的百姓深处海外,而当地正爆发冲突,我们只要得知消息不远万里也会去救援。 敢对拥有大明户籍的百姓动手,那就是挑衅大明的权威,虽远必诛。 崇祯盛世降临之后,大明身份将士全世界所有人最为向往的物品之一。 没有对大明有卓越贡献的,绝对不能给予大明户籍,这一点从现在就要开始执行。 任何时候,大明户籍都将是世界上最难获得户籍,没有之一。” 我艹…… 乾清宫内的群臣心中直接爆了粗口。 整个人浑身一颤,头皮发麻,脸色涨红,汗毛颤栗。 大明户口将是全世界最为难得的东西,这句话让他们激动的无与伦比,这代表着大明的绝对实力。 自豪感、荣誉感、骄傲感,油然而生。 “袁阁老,对于大明户籍我有几点补充,一是所有在海外登记户籍的大明百姓,自登记那一刻起就认为自动放弃了大明户籍,从此不再允许拥有大明户籍; 二是只有对大明有贡献的海外百姓才能拥有户籍,这一点要将银子等给排除在外; 三是对拥有大明户口百姓的约束,如在海外诸国犯错,别国是无法处理,但不代表我们会放任不管,接回来后也要按照他们所犯的罪行接受大明律的处罚、甚至罪加一等。 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大明的整体形象,大明的整体形象越好就越容易让海外国家信服,也就越能让那些人才汇聚过来!” “我也赞同李指挥使的这三条建议!” 户部尚书毕自严也接过了话茬:“大明户籍要纯粹,才能体现其价值。” “那是自然!户籍的事情不是我们现在嘴上说说,是体现在大明的国力和对外的政治影响上,影响力越大,越珍贵,这一点可以在发放大明身份的时候说清楚。 这里面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事后我们可以找个时间专门探讨,现在我们继续谈如何吸引外部人才的事儿!” 袁可立点了点头,然后转变了话题:“第二,提供丰厚的待遇。 对于技术性人才,我们要给心动的、无法拒绝的待遇,诸如白银、房屋、安全、医疗、身份等等。 只有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研究。 第三,顶尖的科研环境,除了我们现有的几个研究所外,根据技术人才所擅长的设立对应的研究所,要人给人、要银子给银子、要研究器物给器物。 总之,只要他们有想法,我们就敢试验。同时,他们研究出来的可以民用的东西,只要推广开来,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奖励给他们,军用的可以朝廷直接出资购买。 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有更加充足的研究动力。 第四,顶尖的发展平台,现阶段的大学只有一所,就是国子监改成的京大,这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因为刚刚起步没办法。 但在未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成立多所专业性的大学,单一、纯粹,将一门学问研究到极致,这既是研究学问,也是培养学生,先培养后反哺,相辅相成。 没有一位顶尖的研究人才和老师不喜欢天才,更不愿意自己一身所学带进棺材里,他们需要学生、需要同行者。” 说完这些后,袁可立看向崇祯:“陛下,臣目前只想到这四条,请陛下示下!” “陛下,臣同意袁阁老的四条建议!” 不待崇祯回应,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声了:“抛开大明户籍,其余的三条也都是可行的, 丰厚的待遇这无可厚非,哪怕是年俸禄一千两、两千两白银,两三百为顶尖的人才一年也不过六七十万两白银,我们没有任何压力; 技术成果民用的分成奖励也是可以的,和我们先行的技术专利是一致的,但专利所有者是大明朝廷的,而不是他们本人,他们只有署名权和分成的权利。 最后则是专业性大学,这是我们规划的目标,完全没有冲突。” “陛下,臣也赞同袁阁老的想法,但臣从安全的角度有几条要补充!” 李若涟也立刻表态:“凡是加入大明国籍的这些研究学者,不得自行透露研究成果,更不得向海外诸国透露,轻者罚俸、剥夺国籍,重则直接斩杀。 接收研究成果的国家也要给出让我们满意的交待,轻则对其经济、贸易和技术等等封锁,重则直接进攻,甚至灭国! 他们在大明境内想去哪里都行,但凡是要出境的必须得主管部院审核,且派专人随行,防止叛逃!” “陛下,臣也赞成,甭管是海外人才还是大明境内涌现出的人才,都能享受到这个待遇!” “陛下,臣也赞成,吸纳优秀的人才,大家相互探讨,或许自己苦思冥想已久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人多力量大,多一些人探讨,就会多一些灵感。” “陛下,臣认同,武定国,文安邦,这是老话,但在各种先进技术面前纯粹的冷兵器和军阵等等就落后太多了,各种先进的技术也算是"武"的一种形式!” …… 一名名大臣都站了出来,连礼部尚书刘宗周都赞成了。 对于这一点,崇祯很是欣慰。 他是没有想到,袁可立竟然将后世那些大国吸引人才的套路给整出来了。 其实吧也正常,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招,无非就是财富、地位、名望、成就等等,大同小异而已,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不一样。 他就不信了,在生死压迫之下和重利吸引面前,海外那些人才能抗的住。 “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了,那吸纳海外人才的事儿就这么定了!” 崇祯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但这其中有几个小瑕疵以及朕的两个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