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听着李若涟的话,崇祯语迟了。
他也明白李若涟话中的意思,那就是不愿意来的那就彻底干掉。
这种世界级别的人才不为我所用那也不能为别人所用,而且还是大明算计的国家,那算是敌人了。
思索了好一会儿后,崇祯才出声:“先监视着吧,如果没有研究新式火器等对抗帮助官府、没有联合其他研究者对抗大明,那就不用管,但他们研究的内容要定期送回来。
可他们若是铁了心的帮助官府来对抗我们,那就直接干掉。
另外,若是当地混乱的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安全时,可以采取强硬措施将他们弄走。”
“陛下放心,臣会让指挥同知汪国兴亲自去欧洲坐镇,专门负责处理此事儿,海盗多的很,收一批为我们所用,保证神不知鬼不觉的。”
“行,此事儿你来安排。”
崇祯点了点头,眼中的杀意一闪而过。
这种手段的确是有些下作,但事关大明、华夏的未来国运,不为大明所用那就是大明的敌人,对待敌人需要仁慈吗?
尤其是欧洲彻底乱起来后,源头还是大明,那些人会奋起搞出新玩意迅速抹平动乱,甚至再次抬起枪口对准大明,这种时候不杀了还等什么?
之所以没有直接下令干掉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走漏了消息,让天下的人才怎么看?还要不要来大明了?
但对抗大明那就是大明的敌人,杀了别人也没话说。
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的研究,这需要极高的天赋,不是是个人就行的,虽然他的脑子里有很多后世的技术,但那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他知道手机、电脑、火箭、卫星、飞机、大炮、宇宙飞船、光刻机等等诸多的高科技的玩意,但也仅限于知道,原理嘛也知道一丝丝。
他好歹也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大学的知识就算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上的造诣或许比不上这个时代的一些科学家,但他所知道的知识这个时代的所有科学家绑在一起都不够他打的。
物理上的安倍定理、洛仑磁力、磁场感应、万有引力、动量守恒等等,
化学上的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等,
数学上的函数、等差、等比、抛物线、椭圆、双曲线、圆的参数方程、直线参数方程等等;
但这有个屁用?
别说他现在大部分只是记得一个名字了,就算是全部记得又能咋滴,上学的时候老师又没有教他们推理整个过程。
搞出一个公式,要补全一大堆的理论,这活他可做不来。
还不得都是这些研究人才从最基础的做起来?
弄死一个人就会引发连锁的反应,让整个世界的科学进展都会延迟。
“等一下!”
崇祯叫住了正准备离去的李若涟,眉头紧皱了起来。
他隐约记得欧洲在这个时期有几个很重要的科学家出现了,例如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的牛顿、发明机械计算器的布莱兹·帕斯卡和后世千禧难题提出者的费马。
他很想将这些人给弄回来,哪怕是绑也要绑回来,但这些他只是隐约记得,具体什么时间出生、在哪个国家他都不清楚。
这完全就是明知道前面有一座巨大的宝藏,却是找不到入口,心里那种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你们的对象中以数学家为优先级,其次则是机械方面的,不管是物理还是化学,亦或是冶金、工程、机械、水利等等都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
数学有了突破,朕说的这些不一定会有大突破,但肯定比现在更加的方便。
机械的发展,是对现实生活最为直接的改变。”
“臣明白!”
待李若涟回应后,崇祯摆了摆手,示意他先离去。
崇祯静静的坐着,思索着自己这份提前数百年的科技兴国道路的漏洞,毕竟他这只是依葫芦画瓢,可不可行还不清楚,只能尽力完善吧。
“只要我们有先进的成果,就会吸引更多的海外研究者加入我们,然后慢慢的壮大。
当大明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的时候,海外诸国的学者只要想进步、想提升自己那就只能加入大明国籍,否则只能蹉跎一辈子。
只有有天赋极强者加入,那就能推动大明科技的发展,然后再次吸引强者加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强者恒强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前十年打基础的时间以及欧洲彻底的乱起来,否则效果就会弱太多。
唉……基础是打下来了,后继之君能不能守的住,那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崇祯喃喃自语了几声,眼中也有一丝丝的无奈。
他规划的挺好,担心后继之君瞎搞,但也是没办法,反正到时候他都死了,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能说在生前将基础打的无比牢固。
他虽然心怀天下,但穿越成崇祯已经九年的时间了,已经习惯了这个身份,第一反应还是这个天下是朱家的,然后才是华夏。
所以,他的所有策略的推动,如果大明承载不了,那最终都必须要落实到了华夏这个大家庭中。
“高深的玩意做不出来,电报机应该能搞出来吧,大致原理是用电流的"通断"和"长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
导体切割切割磁感线时磁场感应变化产生电流,现在有蒸汽机了,就能产生稳定的电流,拉丝技术也是有的,橡胶也有了,电线也不是问题,
如此算下来,只要搞定电报机内部的部件构成,电报机搞出来个圆形来问题不大。
虽然可能速度慢了些,一分钟才十几二十个字,但比什么六百里加急强太多了。
行了,这就是下一阶段……朕的娱乐工作了,来到大明不亲自搞一个研究怎么行呢。”
崇祯嘴角挂着一丝笑意,背着手出了乾清宫,朝着后宫而去。
一天后,整个北京城彻底的炸开了锅,大街小巷、茶馆酒楼、街头巷尾都满是议论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