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摊牌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七十五章 蒸蒸日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黄伯松最近几天那是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了,知道太孙竟亲自驾到时,太孙都来了好一会儿了。 他忙跑过来,一见到人,立刻就行了个大礼。 朱英让他起来,然后才问道:“做起来可觉得费力?” 黄伯松哪里能说费力? 不管费力不费力,他都必须说不费力啊! 黄伯松立刻回道:“太孙,这里的差事,臣完全能办得妥妥当当的,毫不费力!” 说完,又劝说朱英到一旁休息。 现在天气已是转凉了,虽然太阳还高高挂起,但总是有风吹过。 风一吹,远处施工地的黄土就会被卷起来,扑到人的脸上。 这种情况下,黄伯松自然是不想太孙站在这里了。 且不说,在这种下风口站久了容易染上风寒,就是不染风寒,让太孙扑一身的土,这也实在是有点不像话。 朱英这边该看的都看了,但另一边的学生宿舍那一块还没看,所以他只是摇摇头,道:“先不急。” 然后,指着不远处的那一片地方,问道:“那里就是建宿舍楼的地方吧。” 虽然这一片区域地方很大,不过,朱英在让人弄了图纸之后,就看过了一眼,表示,有些地方,可以盖起二层小楼。 不是地方不够大不能全盖平房,主要是,钱要花在刀刃上,而地方,也要用在地方。 有些地方,可以开辟出来做运动场,像是足球场、篮球场甚至是室内体育场,这都是可以弄出来的。 这些地方,也都是相当耗费地方。 所以,在教学楼、宿舍这些地方,就要将空间尽可能的利用起来。 尤其是宿舍楼,朱英还是挺在意的。 教学楼这种地方,必然是黄伯松的关注重点,朱英丝毫不担心对方将这些建筑给盖差了。 但是宿舍楼这种地方,并不是摆在明面上的地方。 哪怕是在各地县学这种地方,学习的地方建得更好,住的地方比较简陋,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毕竟,读书人讲究的,就是一个“清贫”。 仿佛只要自己吃了苦,就证明了自己有多勤奋,有多两袖清风,以后必然是个好官。 但清官与好官之间,也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可很多读书人就是认可这种观点,这也是短时间之内无法改变的事。 朱英却不这么认为,该享受的,为何不享受? 难道,非要吃苦才能学成本事? 不吃苦,这个书就读不下去了? 他前世读书的时候,住的是四人间,环境非常优越,他照样读书读得好,同宿舍的其他人亦是如此。 一听太孙问宿舍楼的事,黄伯松也有些惊讶。 他以为,太孙会先问一问其他地方。 相比于宿舍楼,哪怕是室内体育馆,都要更值得问一问。 没想到,太孙会直接先问宿舍楼。 黄伯松忙回道:“回太孙,那边就是建宿舍楼的地方,一共是两层,打算先建三栋楼,大多数房间是双人间,也留下了一些单人间,总的算起来,可以容纳二百人。” 二百人,这个人数看着少,其实放在任何一个刚刚建成的学校里,都不算是人数少了。 就连成立多年的官方县学,能每年有二百人入学,都是不容易的。 朱英不光是问,还亲自走过去,丈量了一下,发现这个位置不错,留下来的地方不错,旁边还预留出来了以后再建宿舍楼的地方。 光是这一片区域,起码能建六栋宿舍楼。 到时候,就是可以容纳四百人左右的一片宿舍区了。 如果以后再招生,人数比现在更多,那就再其他地方再开辟一片区域,再连着建几栋,这个是以后的事,倒是不必现在就着急去考虑。 朱英问完了宿舍楼的事,又关心起了食堂的事。 发现太孙关心的都是这等事,黄伯松也渐渐放松了下来。 他已是将所有资料都背下来了,还一直在现场参与,所以,无论朱英问什么,他都能很快回答出来,还回答得头头是道。 朱英听得连连点头,道:“看来你是用了心了。” 只这一句,就让黄伯松的脸一下子微微涨红起来。 对于黄伯松来说,能够得到太孙这句肯定,让他再吃什么苦都成! 作臣子的,最怕的,不就是自己做了许多,结果君主什么都看不到吗? 只要做了的事能被君主看到,那么,就是为对方抛头颅洒热血又如何? 不亏! 朱英在这里待了大约一个半时辰,然后才走。 不过,他却没有直接回皇宫,而是又去了蜂窝煤厂去看了一眼。 蜂窝煤厂在城外,距离火车站不算远,目前不仅生产蜂窝煤,而且也生产炉子。 因为都是批量生产,原材料被压得很便宜,所以,价格都是挺便宜的。 如果有人小批量进货,那么,价格还能被压得更低一些。 但如果是大批量进货,那么,价格可能并不会被压得更低,甚至还可能被人调查一下买这么多蜂窝煤跟炉子是要干什么。 在这方面,跟着朱英的人,个个都是好手,尤其这是太孙重视的事,连锦衣卫也都会时不时盯一盯,调查一下。 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有人敢顶风作案,要用这批物资来赚大钱的。 朱英去了的时候,一车车的煤,正从外面运进去。 朱英看着这么多车的煤,问了一下跑过来的一个小管事,这一批煤,是怎么运过来的。 得知这批煤是用火车运过来的,朱英感到了欣慰。 蜂窝煤的质量,他也一一看过了。 一排排码得非常漂亮的蜂窝煤墙,让人看了就觉得震撼。 朱英随便挑出了几块,让人找来炉子,试了试。 结果让他挺满意,被他挑出来的蜂窝煤,个个都是质量上乘。 虽然这些蜂窝煤价格低廉,但在质量上,的确是很保质,丝毫不打折扣的。 再看看炉子,也都是个个铁皮包着,里面也是做得相当好,丝毫不打折扣。 “先提一百个小炉子,差人送给名单上的人。”朱英回到皇宫后,想了想,写了一张名单,然后对小景子说道。 小景子看了一眼名单,立刻应道:“是。” a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