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以财养官:我靠炒股升官发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2章 重建家园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当曹云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板块建房的设想后,大家都感到好奇。 接下来,不少的问题出来了。 那等于是在地层中,铺上了一层地基。 一个大商厦,建房时,就是用的这个办法。 十几万平方米,全部浇灌上钢筋混凝土。 所以,才能在地面上建上几十层的楼房。 这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花费太大! 正常情况下,建一个民居,在这个地方,也就一两万块,足够了。 如果按曹云的办法,那就得五六万块。 房子是稳了,但是,钱没了! 曹云说,“如果建一般的房子,再来一次地震,又是一场灾难。我们为什么不大投入,一次建好,终生安全呢?”.. 最后,曹云说,他负责引资进来,率先在茵秀镇试点。 如果效果好,再向全县推广。 这才获得了大家的同意。 也难怪大家担心,利川是全部毁了,重建,那需要的不是几亿几十亿,而是上百亿了。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来了。 有人提出了问题,“你这办法是安全了,但是,是一锤子的买卖。你现在建的房子,住下了现在的人。但是,人口是在增加的。到了十年后,新增的人需要房子,怎么办?” 这倒是个问题。 后面做房的人,肯定是享受不到这个板块地基的。 那他们只得去旁边找地方建。 再来一次地震,他那房子,也就难逃一劫! 大家纷纷想起办法来。 最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一,在板板地基处,预留一百栋房子的基脚位置。 后来,有人需要建房,申请批准后,可以在预留基脚位置上建造新房。 这样,可以解决一百户人家! 二,板块地基的外沿,铺上一层钢筋,如果将来后人要建大片房,就破开混凝土,接上原来的钢筋继续向外延伸板块地基。 这样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人们再做房子,肯定是一家一家地做,不可能象现在这样,一建一批! 最后的一个办法,就是建高层商品房。 统一建六层的楼房,每一层一户。 或者是上下复式房。 这样又有问题出来了。 居民的家中,都是要养鸡养鸭,养猪养狗,甚至还有的家中养羊养牛。 你让他们住楼房,那他们的那些牲畜放哪儿养? 如果是县城,好说,禁了!不准养。 这里是乡村,自古以来,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怎么去改变? 不要到时候,猪狗爬楼梯,鸡鸭飞上屋。 那才好看! 有人提出,每户一列,一户四层。再在每户的屋后,建厨房,厕所,还有建猪舍鸡笼。有狗也放在那里。 马上就有人反对,“这样就是一个棺材屋了!” 讨论了一天一晚。 最后,曹云拍板,每一户人家,建三层,每层两列。 当然,这两列是每列宽度三米。 要知道,当地人的一列房子是五六米。 在房屋的后面,建厨房,厕所,还有猪舍鸡笼。 在那鸡笼猪舍的后面两米,是一条人工河。 居民的洗衣洗菜,都在那河中解决,那河水,流向一个大河中。 这是很不环保的。 没有办法,农村就是这样。 好在有自来水管,居民的生活用水,使用那自来水。 设计好了后,就是建多少的问题。 按原来的居民房数,只需要建两千户就行。 曹云让建四千户。 如果建成了,能吸引人,那么,就会有很多的人搬迁到茵秀镇来。 这也是大家的想法,想办法多收人进来。 不然的话,你一个镇,才一千人,那就不如一个村了。 房子的事定了下来。 镇长说,“曹书记,现在每家只有一两个人,需要那大的房子吗?” 这话一说,大家的心都沉了下去。 眼下的茵秀,没有全存的家庭。 不是男的不在,就是女的走了。 家不成家啊! 曹云拿出一支烟,用颤抖的手点上,猛吸了一口。. 随后,呛了起来! 停了呛后,曹云说,“房子照给!就是一家只剩一个小孩,房子也给他。将来,他长大了,要结婚,要生儿育女的!” 大家都赞同, “给!有了房子,可以招婿上门!”.. “可以结婚,接外面的媳妇!” 曹云看着乡妇联主任说,“也可以让活下来的人,再组家庭!这个工作,你们妇联要抓起来。” “是!” 第二天,康德来到了茵秀镇。 康德是带着一个班子来的。 这个班子,负责茵秀镇的重建工作。 曹云将建筑的设计,告诉了他们,他们马上安排人设计建筑图。 中午,曹云请康德吃饭,吃的就是方便面。 康德吃的很快,连汤都喝了。 擦了擦嘴,康德说,“来利川,让我知道了,真正的花钱的快乐在哪!” 花钱快乐! 这是每个人都认为的。 为什么后世的女人,那么喜欢在淘宝上购物? 为什么买的东西到了后,被丢进了废物堆,再不会使用。 调过头来,她又去进行新的购物。 在后世,人们说,这是病。 花钱病! 不花钱,就不舒服! 花了钱,她就感到无比的快乐! 这就叫,花钱的快乐! 但是,很多的人,花钱并不快乐。 就是快乐,也只是一时的,表面的。 所以才有接二连三的花钱。 这回康德来利川,捐出了五千万。 他是二十一号以后的排号。捐的是五千万。 多吗? 肯定是多! 不少的人说,他们不值得。 康德却不是这样认为的。 他却从这五千万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最快乐。 当一个小孩,从他手上接过了一块巧克力,甜甜地喊的那声,“谢谢叔叔!” 那瞬间,康德破防了! 他感到,助人为乐才是快乐之本! 康德从怀中,拿出一个玉佩。 “这是一个老大爷送给我们,他说,这玉佩保佑了他,他才能活下来。现在,他将这玉佩送给了我,说是让菩萨保佑我!” 这其实就是一块石头的石佩。 按它的价值来说,是分文不值。 但是,康德将它当成了宝! 不错,那就是宝! 是一个老农民那颗感恩的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