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与同学们聊:人类进化简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记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同学们应该都知道,关于“记忆”最早的解释,出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把记忆比作蜡板上的雕刻,先在蜡板记上内容,再见之时,引起记忆。 之后的学者们,一直沿袭柏拉图的观点。 比如十七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此时哲学的两大阵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分别把心灵比作大理石板和一块白板,记忆便是在其上,创作和再现的过程。 按此理解,也可以把记忆比作在白纸上写字。 把大脑想象成一张白纸,先在纸面写上文字。 当再次看到相同的文字时,新旧场景契合,便记起曾经的所见所感了。 …… 真正从实验角度,提出记忆形成的反射过程,是大名鼎鼎的巴普洛夫实验。 初中七年级的同学们印象会格外深刻,没错,就是出现在你们生物教材上的那个狗与铃铛的实验。 动物吃东西,会分泌唾液,因为唾液功能与食物息息相关,它是帮助食物软化并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工具。 这种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不用后天的记忆,先天存在的刺激。 而动物听到铃声,原本不会分泌唾液,因为铃声与唾液分泌无关,故称为无关刺激。 巴普洛夫实验的神奇之处,在于把无关刺激变成了非条件刺激,引起了原本并不存在的生理反应。 具体的做法,在给动物进食前,先响铃声,然后再给食物。 当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之后,即使单独给以铃声刺激,也能引起动物的唾液分泌。 从神经反射的角度来具体分析。 非条件反射的形成,因为吃食物,所以分泌唾液,食物引发了唾液分泌。 换成记忆的角度,食物引发了基因里的记忆内容,动物们早已被动记住了,吃东西要分泌唾液。 而条件反射,是主动记忆的过程,通过后天记忆,动物把铃声和食物记忆成同一种刺激反射。 当有铃声响起,铃声的后天记忆和食物的先天记忆,混淆为一,出现了不该属于铃声刺激的唾液现象。 运用白纸的比喻,也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在大脑这张白纸上,由基因这支笔天生便写上了食物引发唾液分泌的反应。 后来,又由后天记忆,写上铃声等同食物。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铃声,同样引起了唾液的分泌。 需知,后来写上的记忆,并不牢固。 对动物而言,只是短暂性的记忆,若是有一段时间,不把铃声与食物相联系,这种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为了方便理解,可以把铃声反射的过程,理解为寄生式记忆,把关于铃声的记忆,寄生在了关于食物的记忆之上。 两种记忆同用一组反射系统,于是,引来了同样的反射结果。 而当两者不再联系,铃声失去了寄生环境,也就无法引起唾液反射了。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仅是一个基础,提示了记忆诞生的可能性因素。 若是想让真正的记忆产生,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寄生式记忆,如何转化为长久记忆? 巴甫洛夫实验的遗憾之处在于,寄生式记忆并不是真正的记忆过程,它没有引起新的神经链接,只是客居的旅人暂住在主人家而已。 寄生式记忆若想变为真正的记忆,需要另辟蹊径,发展出自己独立的神经链接。 这个过程的实现,得益于动物日渐完善的感官系统。 …… 请同学们试想一下,关于生命体的第一个条件反射,是因为什么形成的? 可能是因为食物,可能是因为安全,可能是因为某种生理原因,总之,生命体是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中,形成了自主的条件反射。 这些反射,随着生命体的不断进化,先是形成一条条独特的神经链接,然后神经链接被凑在一起,进化成了脊索,再然后越来越多的神经链接变成了一个器官——大脑。 自然环境中,动物身体时刻都在接受着光线,声音,气味,触觉等等的刺激。 感知刺激的主要器官——眼耳鼻舌,还有皮肤。 这些器官把感知到的刺激统统向上传输,传给了大脑。 而大脑也在认真努力的工作,将这些信息以神经链接的形式储存起来。 设想一下,当储存的刺激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这些刺激不断扩充着脑容量,也使得大脑的褶皱不断加深,反过来,扩充的脑容量与加深的恼褶皱,也影响着储存刺激的总量越来越大。 由此,刺激的信息与大脑的容量二者相辅相成,最终的成就便是现在的你我他,这些拥有超高记忆能力的人类。 来看一下解刨学的证据,据统计狗狗的大脑重量约占体重的1.2%,而小猴子的大脑重量约占体重的1.6%。 正是这相差的零点四的差距,扩宽了神经链接的居住环境,使寄生式记忆变化为长久式记忆成为可能。 小猴子大脑的进化程度,绝对算得上动物界的佼佼者。 它们的大脑结构复杂且完善,表面也布满了沟壑与回纹,与人类的大脑已经十分接近。 而大脑的沟壑与回纹越多,证明小猴子越聪明,记忆力,思维力和模仿力也就越强。 要知道,人类大脑重量占体重的比重大约是2.0%。 猴子与人类大脑比重的差值,正好等于自己与小狗之间的差值。 又是一个零点四的差值,其中的差距,却是天翻地覆般,无比的巨大。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这零点四的差距,集中在大脑前额区域进化出来的“新皮层”。 正是这一史无前例,无与伦比的大脑区域,让我们人类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建立文明,在地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 最后,再与同学们分享一个理解“记忆”的小技巧。 无需看上面长篇累牍的赘述,只需把记忆二字拆开来理解,记忆的含义就出来了。 “记”,是记下来,记住的意思,而“忆”,是回想,思念的意思。 连在一起,同学们会发现,所谓记忆,就是简简单单,记住再回想的过程。 如此过程,记住了嘛? 同学们说:“记住了!” 记忆便完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