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破阵子之盛唐余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部分:魏博红雪6轮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六) 接下来近半个月,除了邺城里面的安庆绪饿的天天都抓耗子吃了,唐军,史军,魏州,全部安静的就像地上结的冰。 只有殷淑心里焦急,鱼朝恩对于魏州一旦有变,相州去不去救这个问题绝对不敢乾纲独断,必然要请圣旨。虽然史朝义暗里已经占据魏州,但是史思明一旦大军下来可就不一定了,恐怕第一个死的就是史朝义。双方都在探听虚实,想看看魏州如今实际在谁的手里。 之前为了以防万一殷淑还提前设法迁走魏州百姓,虽然一定有很多不愿离开家乡的,哪怕是暂离,但是他进驻魏州之后确实看到十室九空,看来萧华这十天确实费尽心思。 “大雪”这日,却没有下起大雪,天气也反常的暖和起来,之前的积雪开始消融。一大早就有士兵来报:唐军来攻打魏州了。 殷淑听后一颗心终于落地,朝廷来救魏州了。肃宗虽然忌惮各位节度使,但是魏州也太重要了,如果被史思明占据,那相州朝发夕至,且进可攻退可守。 魏州一万驻军,他们只听命于符节,但史朝义虽然拿到符节有权调配军队,可将士也不傻,听命于你史朝义一人手里的符节,还不如给你砍了开门迎接新刺史的大军。 “慕叔叔,你不是说萧华被杀不会暴露,唐军不能来吗?这可怎么办?父亲果然是拿我们的命在这投石问路呢!”史朝义慌了,边问“慕起”边看看左右,好像随时能跳出来一个人给他一刀,送给唐军邀功。 “大哥也没想到会这样吧,还等什么。跑吧!” 唐军还没开始攻城,史朝义和“慕起”带着来时候那二百多人,怎么来的怎么跑了。当天夜里就逃回了馆陶驻地。轰轰烈烈的先头部队,兵不血刃的控制魏州,却其实只杀了一个萧华,就灰溜溜的回来了。 史思明大怒,唐军果然来打魏州了。他马上命人去探听消息。按道理来说他距离魏州比唐军距离还要近,为什么等到他得到消息的时候,唐军已经到了魏州城下。第二日,新的魏州刺史崔光远站在魏州的城楼上,得意洋洋的看向馆陶方向。 肃宗李亨拿到鱼朝恩的奏疏看了半天,一时判断不出究竟是史思明用的离间计还是鱼朝恩确实跟史思明有勾结。但是其实他心中已经倾向于“离间计”了。自己对鱼朝恩可以说是恩宠有加,他就算真的叛唐,帮助史思明,一个太监最后最大也就做到现在这个位置了,他完全没有理由没有动机啊。但是如果不撤下鱼朝恩这个“观军容”,怕那九个节度使一起造反了,可是撤下更怕他们造反。 “还是先说魏州吧,这件事比较重要。先安排萧华回京。”肃宗决定先避开这个问题。 “圣上,那让现在在相州的哪位节度使去救魏州?”大臣们当然看出来皇帝的意思,你说先解决哪个,咱就顺着你的思路往下问好了。 “相州军情紧急,久攻不下,谁都分身不开。传朕旨,汴州刺史崔光远即日起为魏州刺史,让他带兵进驻魏州吧。” 众大臣散去之后,肃宗仅留下太子李豫。 “太子,你觉得史思明抓了鱼朝恩的儿子又放回来,是离间计还是他们之间真有苟且?” “父亲,儿觉得不管是哪个结论,还是给他撤回来的好。” “安禄山史思明都曾是一方节度使,现在九个节度使在相州,真要造反,大唐就完了。一个安禄山都能直扑两京,何况那帮能打的安禄山史思明毫无还手之力的人?” “父亲所虑有理,就怕抱薪救火。他们一旦灭了安庆绪史思明,范阳就在他们面前,整个北方四道便可独立成国。” “这正是我顾忌的事情,鞭长莫及,跟他们比,鱼朝恩更加可信,就算这个奴才贪财贪权利,我给他的不会比史思明给的少。” “父亲,可是若不撤回,恐怕那九个节度使不服,六十万唐军现在可全在他们手里啊。” 肃宗眉头几乎都拧在一起,随后递给太子李豫一封信。 李豫恭敬的接过来,刚一打开就惊呼道:“是他?”见肃宗微微点点头,李豫继续认真的读了一遍。信不是很长,很快他就抬起头,长叹口气。 “如何?”肃宗问道。 “让儿想起诸葛孔明的“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他力保郭子仪,请求撤回鱼朝恩,还说“臣亲赴相州,愿拼死保大唐不失魏博”。” ““愿圣上体恤河北数十万百姓,相州数十万将士,莫要再行猜疑之事,则社稷幸甚,万民幸甚!””李豫接着肃宗把信里后面的话读了出来。 “我并不是不相信他,也信得过郭子仪,但是其他那几个人,性若豺狼虎豹,他久不浸淫权利,哪里知道皇帝的艰辛!尤其那个李光弼,一个契丹人,心又怎么会真的在大唐!” “父亲,他说他在相州,那岂不是很危险?” “无事,我早已派高手随侍在他身边,况且他智计无双,绝对没有问题。” “那鱼朝恩?” “先让他在那过些时日,等到拿下邺城,再召回来不迟。到时让九人各显神通,一个小小的史思明而已,总不会比安禄山还难对付吧。” 从魏州回来后,殷淑心中的不安越来越重。就快进入腊月了,年终岁尾,史思明跟唐军对峙了整整五个月,竟然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交锋都没有。而且自从他到了魏州,变数一个接着一个,现在虽说朝廷取回了魏州,但是这个新刺史他并不了解。那日殷淑接到线报说有大约三四千的唐军朝着魏州开来,他只说这么点人不可能是来攻城的,就把这件事压了下去,过后还让陆灵偷偷杀了传信的士兵。只希望这个崔光远是狠角色,至少能守住魏州一两个月。 这天他正在帐门口望天,一个史思明的护卫过来传话让他去中军大帐议事。殷淑赶紧过去,还没进大帐就听到里面史思明的笑声,心中不安再次升起。 “老弟你来啦。你可知道魏州新上任的刺史崔光远是什么人?”史思明看到“慕起”进来就忙不迭的问。 “小弟略有耳闻,他乃门荫入仕,两年前安禄山攻破长安,他使计逃到灵武。哈哈,至于他身高几尺,长相美丑,性格如何,那就不知了”殷淑回答道。 “正是正是,这种逃跑跳梁的雕虫小技他确实在行,行军打仗就草包一个。魏州真正能打仗的就只有一个将军李处崟。这几天我每天派人袭扰城下,崔光远居然写信给郭子仪求救!郭子仪当然不救,我杀了他几个信使,然后在城下大喊“李处崟让我们前来,为何还不开门”,给他吓的,哈哈哈,给他吓得当天就给李处崟杀了。”史思明还没说完就大笑不止。 殷淑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堂堂一州刺史,就这样自毁长城,他实在不明白朝廷为何派这样一个人接替萧华,还不如干脆不来接替!撤回鱼朝恩的旨意一直没有下来,想必皇帝陛下也在观望。 殷淑敷衍的恭喜了几句,听着史思明安排接下来取魏州的部署,熬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终于走出史思明的中军大帐。 尽管只距离百余步,殷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回自己的营帐的。他一进门就颓然倒地。陆灵和慕云从外面回来,看到坐在地上的殷淑,吓得赶紧搀扶起来。殷淑被地上的凉气激的稍微缓过来一些。 “慕云,陆灵,我已经没有办法阻止史思明攻下魏州了。进驻魏州之后,陆灵尽量不要出门,之前传信的那个士兵,最近有人在问他的行踪,虽然你做的干净,但还是小心为好。到了魏州之后,你且留在我的房间里,免得有人到我那里去翻东翻西。慕云你尽量留意周贽,他几时跟史思明单独见面,见面时间大概多久都要尽快告诉我。” 两人看他这样,不敢再说什么,都点头应允了。 果然第二天史思明命李归仁率一万兵马驻于滏阳,自己亲率大军赶赴魏州。 十多万大军打一个小小的魏州,守军一万,看起来完全符合兵法的“十而围之”,但其实攻城战是最不好打的。魏州和相州地处黄河北岸,是南北分界,同时,如果过河西取两京长安和洛阳,又是东西必经之路,所以魏州相州可以说是大唐的第一道“潼关”。 朝廷也知道魏州的重要性,所以这里的兵将可谓人才济济,死了一个善于进攻的李处崟,还有善于防守的袁知泰和能元皓,后者把魏州建造的是固若金汤,只要坚守不出,一万人抵挡一两个月绝对不成问题。 所以,相州也没有来救。 一是因为鱼朝恩绝对不允许。二是条件也不允许。史思明派去驻扎在滏阳的一万人,虽然也不多,但是只要唐军进攻安庆绪,这一万人就在后面袭扰,如果攻击这一万人,那么安庆绪就会大摇大摆出城变守为攻。这是一个连环结,一方动作,另一边马上就会反应。第三是皇帝不允许。一群节度使堆在一起打不下一个弹丸之地,还有空去管魏州?魏州城池稳固,一边告急一边守的滴水不漏这是魏州一贯的作风,朝廷相信崔光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谁去救?谁去能保证自己一定打得过史思明的主力? 魏州就这样被强攻了五天。史思明彻底愤怒了!能拖得住相州那边一时,再这么久攻不下,求救的奏疏都能去长安走一个来回了,皇帝再傻也该反应过来了,而鱼朝恩绝对不会拿自己的脑袋拖着九个节度使,必定即刻救援魏州。 城里的崔光远更加难过,一开始朝廷让他去做这个魏州刺史,他还以为是对自己委以重任,结果就让他带三千人攻打魏州!他转念心灰意冷,以为必死无疑,却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来了魏州! 崔光远站在城门楼上得意的看向馆陶,“史思明,想不到郭子仪李光弼都不见得打得过的人,居然见到我崔光远就跑了!” 这戏剧性的转折一个接着一个,崔光远还没搞懂自己究竟是走了大运还是倒了大霉,就有人来报,魏州库银全部不见,储粮也不剩几担了。 “想必是史思明的人逃跑的时候全部带走了吧!” “回禀崔尚书,是前任刺史萧华开仓分发给老百姓了。” “什么?这个萧华,几个脑袋,敢私自放粮散官银?” 崔光远气的都来不及见一见魏州的几位将军,先坐下写了封奏疏将萧华在魏州做的事一五一十上报给肃宗。他必须这么做,不然岂不是要替萧华背黑锅了。 他的心情又从志得意满又变成了满腹狐疑。 接下来几日史思明的军队时不时来城下叫嚷辱骂,虽说他基本已经习惯了,但是自己带来的就这三千人,魏州驻军虽然多,可都是降过安禄山史思明的兵将,他绝对不敢相信这群人。于是崔光远一日三次发出求救信给郭子仪。之前自己也救援过他一次,希望这次郭子仪也能投桃报李来救自己。 这日他派出去求援的信使被史思明在城下布置的散兵游勇杀了。崔光远吓得赶紧紧闭城门做好厮杀的准备,结果这些人跑到城下突然都懵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好像是实在忍不住了才冲着城头的士兵喊到:“李处崟将军让我们来的,说好的里应外合,难道有诈?”一群无头苍蝇一样的小兵,若不是过来找死的,那便一定是真的有内应! 崔光远一看远处,灰蒙蒙一片,分不清到底是天气阴沉还是大军压境。 他见过一次这个李处崟,一副凶神恶煞的嘴脸,一看就穷凶极恶,想必跟史思明早就有个勾勾连连,若自己再不先下手为强,恐怕真就“必死无疑”了。崔光远想到这,丝毫没有犹豫,叫身边护卫去传自己的令,就地斩杀李处崟,不要听他一句辩白。 三天后,史思明大军压境! 崔光远慌了。自己的求救信一封接着一封,郭子仪是老花眼了看不清字还是怎么回事,到现在一兵一卒都不派来救自己。 第一天他亲临城门,指挥守城,看到守城军扑下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是倒下的人也不计其数,崔光远心知必须想个办法解决眼前的困境。要是再这么下去,难保守城兵将为了保命直接开门放史思明进来。 第二天他不再去城楼监战,一直在刺史府里想对策。 第三天他还是窝在自己的刺史府里。 第四天,依然如此 第五天,听说今天史思明的进攻更加疯狂了,城门都差点被撞开。崔光远心道“别人都说魏州易守难攻,想来是夸大其词,要么之前史思明派来守城的人,看到有唐军来,怎么会连虚实都不探知清楚就弃城逃跑了呢?” 战争到了这个地步,双方钳制对方的底牌全部亮出来,互有利弊,胜算各半,这时哪怕一根小小的稻草加到其中一端,战争的天平便会倾斜了。 这根该死的稻草当然是崔光远,他趁夜突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