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游记》这部电视剧,本来就是从明代原著小说改编而来。
至少剧本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沿用的都是原著的大纲脉络。
故此关于白牡丹和何仙姑谁才是吕洞宾正宫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答案。
如此也就难怪当初电视剧播出之后,观众会各自站队争论不休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东游记》这个原著,本来就是一个缝合怪!
说来也是在盯上了《东游记》这個项目之后,江汉针对性的做了一些案头工作,方才知道了一些原委。
……
原来早在《东游记》成书之前,明代民间就已经有类似的故事桥段流传。
只是散落各地,并没有成体系的话本书籍出现而已。
后来《西游记》大行于世之后,让明朝的某些书商看到了商机。
于是很快便有了《南游记》和《北游记》的跟风出世。
其实万历年的明朝的社会风气,其实俨然与后世民国有些类似了。
尤其到了明朝嘉靖年间,随着民间识字率的快速攀升,读书人的群体也越来越大,渐渐的成为了一大社会顽疾。
毕竟官位就那么多,无论民间的读书人如何内卷,这个数字也不会变。
故此不少读书人在科举无果之后,都明智的放弃科举选择从事其他行业。
这其中有当师爷幕僚的,有当山人隐士的,也有当讼棍地痞的。
不过从总数来看,还是以从事文化行业的居多。
在当时还诞生了句俗语,叫做:
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卖时文不如卖小说。
因为卖时文在当时就相当于卖教辅资料,有大量科举考生买账,不愁没有市场。
至于卖小说的市场前景就更大了。
毕竟在当时只要是住在城里的市井小民,大半都认字。
就算不认字,待得久了也被逼着学会了,因为学不会就待不下去。
因此之故,明朝中晚期的话本小说行业堪称是盛极一时。
从野史戏说到神魔演义,几乎能写的他们都写尽了。
比如四大名著的前三本以及《说岳全传》《济公传》《东游记》等等古代话本小说,几乎都是明代小说家的手笔。
明代的小说家甚至卷到将历朝历代的演义都写遍了,最后实在没的写了,只能大着胆子写起本朝的野史演义来。
于是诸如《皇明英烈传》《戚南塘平倭传》等等话本便应时而出。
最夸张的是播州杨应龙之战刚结束,次年就有对应的通俗演义出世了。
可以说在紧跟时事方面,几乎不弱于后世的网络文学。
比如前面说到的《南游记》和《北游记》就是明代小说家余象斗跟风《西游记》的产物。
对了,这位明代小说家余象斗说来也是位妙人。
因为他本人不仅写小说,同时也是当时江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大书商。
倘若是放在现代社会,那妥妥的就是一个跨省的出版巨头。
因此在看准神魔小说这个题材会热销之后,他不仅自己写了两本。
精力有限的他还雇了同年吴元泰也写了一本神魔小说,而这便是《东游记》。
说句老实话,在看完了资料之后江汉都感觉明代的商业意识有的太先进。
至少以余象斗的市场营销水平,如果放到现在也会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因为他之所以非要编一本《东游记》,就是为了与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及他自己的《南游记》《北游记》放在一起,出一版史无前例的《四游记》。
如此一来,不仅能增加小说整体的分量和销量,还能绑定《西游记》,蹭上这部精品神魔小说的名气和口碑。
如今娱乐圈所谓的“四大天王”“四小花旦”,其实与这手法并无区别。
不过话又说回来,余象斗的商业头脑虽好,但品控却做的不怎么样。
再加上又有些急功近利,故此《东游记》自从面世后就颇受诟病。
连当时的明朝评论家都鄙夷给了句“书中文言俗语间出,事亦往往不相属,盖杂取民间传说作之”的评价!
当然,原著小说虽然是个“缝合怪”。
但这并不影响这部电视剧的质量。
尤其是李家坡这版的《东游记》,在流行化方面做的可以说相当不错。
甚至这部剧可以说是采用“三生三世”情缘梗的开山鼻祖。
因为在剧本中男主吕洞宾与白牡丹有一段缘定三生的千年情劫。
命定的缘分使得他们三生纠缠,三世苦恋。
从东华上仙与牡丹仙子,到凡人吕洞宾与花魁白牡丹。
乃至于大结局时,重生为清白人家的姑娘牡丹更是站在人群之间,遥望着横渡东海的吕洞宾。
两人好像从开始到结束,都一直纠缠在一起,从未分离。
从这一点来说,郭妃莉的看法其实也没错。
毕竟两人之间的这种桥段放在任何一部电视剧中,估计都是男女主才有的待遇。
但奈何何仙姑却更像是吕洞宾的官配,并且最后也是她光明正大的陪在吕洞宾身边。
……
只是在听完江汉的理解之后,郑秀真那张又美又飒的脸上却一脸茫然。
“你说的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呢?”
气质妩媚的郭妃莉更是直接白他一眼娇嗔道:
“我觉得你就是在和稀泥!”
闻听此言,江汉却是不慌不忙。
只见他一边笑着给两人倒了一杯红酒,一边淡然的摇头道:
“不不不,我可没有和稀泥。”
“我的意思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剧本怎么写的不重要。”
“等到开机之后,按照你们理解的来演就是了!”
“导演之所以没有和你们明说,或许要的就是这种微妙的拉扯感吧!”
“毕竟能早一点入戏,对你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不是!”
见江汉这么一说,倒是让郭妃莉和郑秀真不由微微一愣。
随即两人便不约而同的默然不语,变得若有所思起来。
见此情形,江汉这才嘴角微翘的缓缓饮下了杯中红酒,一点一点,慢慢回味。
当年混迹夜店时,江汉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句话:
说最高明的猎手,往往会以猎物的身份出现。
说实在的,这句话曾经让初入欢场的江汉奉为圭臬。
只是在各大酒吧、夜店混迹久了之后,江汉却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真正高明的猎手,其实是会让猎物主动的走向口中的!
他们往往不需要做什么,就会有各种女人飞蛾扑火,前赴后继。
江汉当初的一个老友就是这样。
即便他公司破产,已经混到给别人打工的地步了,但身边依旧不缺美女。
甚至其中不乏有白富美想要主动倒贴。
可以说江汉泡妞的手法,有一半就是被他给潜移默化的污染了。
当然,江汉刚才的话也不全都是在忽悠小姑娘。
因为当郭妃莉和郑秀真都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女主时,表演的状态自然会有所不同。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主角的气场与配角的气场!
虽然对于一些资深演员来说完全没必要这么麻烦,因为她们完全可以自己控制气场。
但是对于郭妃莉和郑秀真这样表演经验尚浅,又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演员来说,则比较考验导演调教演员的办法了。
不过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梁胜全还是挺会引导新人演员的。
所以江汉说的其实全都是真话,只是掺杂了一点儿个人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