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塔还在努力的细说着她的工作,但语句之间一直没有什么停歇,奥斯汀有些疑惑的撇到一眼她因紧张而一直紧握的双手,瞬间明白能够精准的找到自己应该耗费了这位年轻女士巨大的精力。于她而言,幸运的是她带来的也正是自己需要的,不免有些心痛她的不容易:“贝里小姐,我大概明白了,你说的事我很感兴趣,但今晚不适宜长谈,这两天我们另找个时间再详谈细节吧。”
尽管他是柔和的打断,但仍吓了艾瑞塔一跳,她像受惊的小兔缩了一下,奥斯汀宽大的手掌稳住她的肩膀道:“不用紧张,后天你带上所有资料来这里,我们再详谈。具体时间我的助理会联系你。艾瑞塔·贝里对吗?”
奥斯汀收回手,艾瑞塔迟疑的点点头,从在晚宴的角落里看到奥斯汀离开的时候她就看出他明显是在找个地方休息的,于是在奥斯汀话音刚落时,她就知趣的快速站起来,欠身告辞。奥斯汀看着她毫无留恋迅速离开的背影,一股莫名的小失落大大超越了对这位见面不超过15分钟陌生女士的勇气和格局的意外欣赏。
两天后,奥斯汀带着以CEO和研究所的负责人为首的一群人真的等候在神宇集团总部大厦某会议室。他的某个助理将艾瑞塔带来时,众人正心思各异的猜测奥斯汀召集他们的用意。董事长的工作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这件事的级别按理最多由CEO接手处理,但奥斯汀却坚持自己也要在现场围观,这让大家压力不小。
但这显然给了艾瑞塔一些错误的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以为这是一件极大极严肃的事,以至于神宇集团的董事长需要亲自全程参与。直到后来奥斯汀对她发出第二次约会时她才开始怀疑奥斯汀从一开始每次都出现在整件事现场的必要性。
事实证明,要不是对艾瑞塔本身感兴趣,奥斯汀连一切的源头,空中花园的那5分钟都不会花出去。再后来,由于无论是工作还是私人约会的原因,一次次见面中,奥斯汀很快深陷其中。一开始也许是好奇,渐渐地,奥斯汀被她的才华、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神秘的女人总是很难打动,更何况是搞科研的神秘美女。而终于当事情告一段落后,艾瑞塔也再难自持,连他自己都不曾想到,终有一天艾瑞塔会和他到婚姻登记处一起将自己名字里的贝里换成了琼斯。
而另一个事实证明,艾瑞塔带来的东西让所有人都很感兴趣,尤其在她的演讲后研究部门的科学家们为之震撼,每个字敲在他们的耳朵上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谜教授作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界最具权威的科学家之一,在2114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太阳系内非观测星体的多轨推算描述的论文。这篇论文一经发表,不仅成为天文学界的新的突破性发现,其结果还质疑了已有的天文学事实,即太阳系内应该还存在多条近日自然天体的轨道。
如果该推算得到验证,那宇宙星系内,至少太阳系内天体的运动规律很可能并非由目前运动模型中单一的轨道规律而决定,每个天体的运动轨道模型都要根据这个新的多轨推算理论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整个太阳系甚至其他已知星系的运动模型都将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这篇论文声称这将解释很多之前无法解释的已观测到的天文现象。
论文末尾也提到之前的轨道运行模型之所以能和观测的天体运动核对,是因为多轨理论中每个天体的运动周期实际上很长,在实际的一定时间范围内,目前已有的既定事实,他称之为“狭义天体运动模型”,也不完全错误,只是需要完善。“狭义天体运动模型”都只是天体的不完全量子态运动模型。
这篇论文在顶级刊物上一经发表,在学术界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反对声音拔地而起。毕竟这样的理论自然是没有实验数据支持的,更重要的不到8页的演算部分中,大量的推算过程是由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奇怪公式算出来的结果,而对于这些公式的解释,谜教授表示,都是经过他数年工作的验算产生的,不能一次性给出证明过程。
就算如此,公式中使用到的数据则更是提高了其他实验科学家对此结论进行验算的难度,因为有很多数据来源于“千眼1代”人造卫星的观测和自我演算。
10年前,“千眼1代”作为人类第一台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台携带量子辐电望远镜,发射至地日拉格朗日L3点上的多功能人造卫星。拉格朗日点是天体力学中限制性三体问题的5个特解,每个由两大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中,存在5个拉格朗日点,其中的两个稳定点会和两大天体所在的点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小物体在拉格朗日点处即使受外界引力的摄扰,也仍能根据一定规律的运动线路保持停留在拉格朗日点附近,而一定规律的运动路线被称为晕轨道。著名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和嫦娥四号通讯中继卫星就发射停留在拉格朗日L2点上。
千眼1代上面不仅携带望远镜,还有其他各类可组合式探测器,其精妙在于根据计算,利用使其质量分布不均的结构设计在固定周期内综合利用行星运动中的相对三体引力和近日复合能源,到达指定坐标后可进入L3晕轨道上的0动能特殊稳定运动状态。
除非需要改变任务或所在目的地,保持它的运行几乎不用消耗其本身携带的资源。这种静谧的设计几乎解决了造物在太空探索中的能源消耗问题,因此寿命也延长至普通造物的3倍不止。
这样一个人造物所产生的数据,且不说其真实性,其稳定性也没有可对照的造物来进行验证。但是鉴于它是举世瞩目的第一个能够实现0动能消耗的航天器,它的数据可信度就非常高。
而千眼1代正是西海岸大学独立研发制造的,制造技术的研发专利也归大学所有。虽然很多原材料是从各方采购的,其中最大的供应商就是神宇集团,但除了卖原料赚点钱外没有拿到任何好处的神宇集团研发部就产生了手痒心更痒的感觉。
因为提供了大量原料,所以神宇集团也投入了对其的研制,然而不久之后,谜教授第一时间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拿到了千眼1代的租用权,再然后,就和研发小组达成了多个顶尖高校的内部合作。
就在合作当年,谜教授和他的团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研究速度,对千眼1代的部分技术进行开发升级。他们发现,如果再成功发射一个太阳航天能源中转器,那因为资金链断裂已经停运13年的木卫二基站,将因此有了可直接使用太阳能的可能。
如果发射成功,在目标天体的三体运动周期内,在合适的周期时间点需要再补发一个基站建设的“工具包”。自此,木卫二基站建设项目不仅可以重新启动,项目成本甚至还可以缩减至原计划的五分之一。
消息一出,神宇集团坐不住了,甚至产生了和西海岸大学合作研发的想法,想要以退为进的参与这看上去前景广阔的科研项目。但这一次在氛围友好的谈判桌上,仍被一马当先的谜教授果断拒绝,理由是一旦被神宇集团这种“商业”集团掌握这种机密性的技术并市场化后,将会面对不可挽回的风险。
因为谜教授以严厉的语气将这件事的危害和风险说得头头是道,校方其他人都并无反对。尽管谈判时他们极力保证不会将这种技术对市场开放,只用于他们本身的材料制造的升级与有特殊需求的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但高校的代表们因为谜教授的权威授意而不为所动。神宇集团只好在表面上对这件事偃旗息鼓,但暗地里寻求机会逐步去完成这件事。
然而没多久,经过验算,联合集团竟然通过综合考量后,决定采用谜教授的研究结果,同时发射基站能源供给中转器以及实施木星系探索计划,如果木卫二的基站重新启动,就可以给予到达木星的飞船一定的支持,更何况基站一旦成立,稳定性得到了测试,木卫三上的基站也会很快建好。
一切发生得太快,快得有些不真实,这种不真实感被少数学术界的人捕捉到,其中就包括一个重要人物,谜教授身边已经工作长达8年的助理教授,天体物理学博士后,艾瑞塔·贝里。
谜教授的所有研究数据基本都由艾瑞塔在处理,所有论文也主要由她负责撰写,而谜教授每天仿佛有很多事要做。只是就艾瑞塔看来,除了检查工作进度,教授在忙的其他每一桩每一件事都和科研关系不大,因为所有科研相关的事基本都处于交给艾瑞塔半代理的状态,剩下的事,例如谜教授的每周行程,就连她也不是很了解。
而谜教授的实验室几乎可以算是全球范围内天文界最大的个人实验室,这和他由学术成果而拿到的大笔科研资金脱不了干系。托这个的福,艾瑞塔从很久以前就从记录数据这种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只有观测重要数据的时候才需要她亲自跟走全流程。
千眼1代收集了很多数据,其中包括多轨模型的预测对应数据包,从博士研究生的角度来看,其实直接观测到的是一些很基础的数据,所以艾瑞塔当时并没有太重视,只是根据谜教授的要求,用千眼1代收集了各种数据。
直到后来,处理其中两组数据的学生发现数据有异常,怎么推算都无法演绎结果时,只好申请再启动一次千眼1代进行探测。
3天后,这个申请被谜教授驳回了。理由很简单,启动一次千眼1代进行针对性的观测活动成本超过了50万,上次观测时是在多重任务同时进行的情况下收集的数据,而谜教授显然不愿意为了一个数据从科研经费里轻易扣除50万,特别是在二次数据也有可能推算不出结果的情况下,用于一篇仅有推算结果的偏理论性的论文,并不划算。
艾瑞塔以为这篇论文可能就要搁浅了,就算要继续进行,也要等下次机会再进行数据收集,然而谜教授却做出了一个有违常规的决定。他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这个演绎结果是他亲自算出来的,收集数据只是为了填补论文上证明的这一步,数据的异常只是个小问题。
他告诉自己的博士生将这组数据抹除,其他内容照写,博士生当然是十分听导师话的,大刀阔斧的就把论文和模拟实验完成了。艾瑞塔的质疑来不及说出口,第二天论文就投出去了。奇迹般的,还中了。
在谜教授身边工作多年的艾瑞塔虽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但这已经不是谜教授第一次干这种事了,看在顶刊已经接收论文的份上,艾瑞塔保持了沉默。
然而事情却在未知的时间里朝不可收场的方向发展了下去。半年后,迎来了千眼1代第二次收集数据的机会,但那个时候论文已经发表了,艾瑞塔自己进行了数据收集和推算,这次她针对性的重点收集了数据集,清洗之后再做推演。然后发现根本不能算出结果,很显然,一篇最新已经发布的权威顶刊论文是完全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