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了,请二位到山房饮茶。”
红衣女子微笑着说。
曲廊的尽头,是一栋两层六角阁楼,楼顶上翘的尖檐挂了铜铃,在微风中叮叮铛铛发出清脆悦耳的铃声。
正门上方,一块四方描金的漆黑牌匾,中央是四个龙飞凤舞的草书大字“无漏山房”。
聂沛安二人走进阁楼,发现里面异常宽阔,并且热闹非凡。
六角形的大厅里,摆放了一圈茶桌,已有不少来宾盘腿而坐,一边聊天一边饮茶。
聂沛安放眼看去,厅内客人的各式打扮足可令人称奇。
有和自己一样着中式唐装的,有着汉服的,有西装革履的蓝眼睛外国人,有全身罩得严实戴着头巾的阿拉伯人,甚至他还看见一两个着僧袍道服的长者。
“好香呀!”
莎莉轻声说道,她和聂沛安来到一张茶桌边坐下。
一旁站立的红衣女子马上走过来,坐在二人对面,在向两人微笑着点点头后,女子开始冲烫茶具,然后手提铁壶,在透明茶杯中倒入事先煮好的山泉水。
只见她手腕回转,在青色瓷罐中,用紫檀茶勺舀出一勺茶叶,随着玉手翻飞,茶叶如雪花般落入茶杯,在杯中上下沉浮,慢慢舒展开来,一股馥郁的茶香升腾而起。
“我每年都来,就是想向秦公子讨这口好茶啊!”
旁边一位花白头发的老者冲着东面一拱手。
“何老您客气了。虽说老茶树就这么几棵,但也不敢独享,还是大家共赏才算有趣。”
东面一张稍宽大的茶桌后面,坐着一位儒雅清秀的中年人,面容俊朗,两眼有神,一身合体的浅灰色布衫,衬托出满满的文人气质。
“世上仅存这么三棵乾隆年间的龙井老树,你不来秦公子这里,别处自然是喝不到啦。”
旁边有人用带有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何总您见笑了,全国一半的茶叶都要从您手里过,我这点龙井,上不了台面啊。”
秦公子谦虚的摆摆手。
“我那是糊口的买卖,哪能和您这雅趣相提并论呢?”
这何总倒是挺会讲话。
“我就是个闲人,好玩罢了…”
看得出秦公子对这话很是受用。
傍晚时分,厅内各处挂上各式宫灯,摇曳的烛光透过彩绘的绢面发散出来,同阁楼雕花窗棂漏进的夕阳余光交相辉映,影影绰绰地营造出一种华贵神秘的气息。
“各位,申时已到,咱们庚寅年荷风雅集即将拉开序幕。
今天来的客人,大多是老朋友,但也有一些新朋友,所以我还是照例,要啰嗦一下咱们延续多年的老规矩。
规矩很简单,就是三条,
一,不可说,咱们雅集的地点、参与人、内容等信息不可告知其他无关人等,更不能将任何信息通过网络发布;
二,不可问,参加雅集的朋友都是同好,为避免给参与人带来困扰,请不要打听其他人的职业、身份等私人信息;
三,不可诈,谦谦君子不可诈,在雅集后面的环节中,不可采用任何虚假手段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这三不规则在之前几年,都执行得非常好,在此我谢谢大家。”
一位头发花白面色红润的老者冲着大家拱拱手,接着说:“下面请各位落座,先用晚膳。”
老者拍拍手,十来位青衣小伙鱼贯而入,在大厅内摆放好一圈长条形的红木餐桌。
青衣小伙离开后,又陆续进来十来位青衣女子,将长方形的紫砂托盘头尾相连,依次摆放在餐桌上。
“今年秦公子又是大手笔啊!”有人赞叹道。
“好一幅千里江山图!看这幽岩邃谷、高峰平坡,看这流溪飞泉、茅篷楼阁,妙啊…妙啊…”
一位白衣老人一边捋着雪白的胡须,一边不住地点头。
“哈哈哈,我本想让大家猜个迷,逗个乐子的,没想到还是逃不过靳老法眼,提前把谜底给抖出来了。”
秦公子拍着手,笑眯眯地说:“这千里江山图最能体现咱们老祖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
我想啊,这晚膳要是能进到画中去取用,岂不是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吗。
下面就请大家入画,随意取用,可不要舍不得动手,不然就辜负了乔老筹备这画儿的一个月功夫。”
“秦公子用心了,多谢乔老!”
大家听了,纷纷拿起餐盘。
“哟,这高山瀑布流下的可是高汤。”
“这海中仙山原来是生蚝。”
“哈哈,这竹筏是笋子做的,山间红杏是枸杞,真是惟妙惟肖啊!”
“这是莲藕,这是蛋黄…”
众人在江山美景中流连,品尝着各种新鲜的食材。
“来,沛安,尝尝这座小山丘,哈哈”
“沛安,我把小山村给你搬来啦,有小桥流水,还有渔船呢,你品品,看都是些什么食材。”
莎莉知道聂沛安腿脚不方便,殷勤地跑上跑下。
晚膳一直持续到夜色降临,用完餐的客人一边饮茶,一边回味着入画取餐的神奇体验。
“各位稍事休息,我们接下来就去二楼藏宝阁,进入雅集的第二个环节。”
主持人乔老见晚宴已接近尾声,一边吩咐他人将厅内餐具移走,一边招呼着客人们。
众人跟着乔老,通过旋转木质楼梯从无漏山房的大厅向二楼走去。
“各位,在开门前,我再卖个关子”
秦公子站在二楼藏宝阁厚重的木门前,手里轻轻摇着一柄扇面微黄绘有一朵荷花的小纸扇,问道:
“大家猜猜,这门是怎么个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