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秦公子称作骆老师的中年人大约五十来岁,身材微胖有些秃顶,圆嘟嘟的脸盘上一对小眼睛滴溜溜特别有神。
他一骨碌站起身,双手捧着个木匣子,小心翼翼地放到罗汉床的紫檀床几上,然后坐在了秦公子对面。
“这是…”
秦公子饶有兴趣地盯着匣子。
“我先做好准备工作啊。”
骆老师招招手,另一人将一个铺着厚厚一层绒布的红木文盘放在床几上。
骆老师将文盘和匣子并排放好,然后在匣子顶部一按,木匣子吱吱响着像花朵盛开一样裂成八瓣,中间花蕊部分是一个精巧的小托盘,里面放着一个椭圆形的黄白色物件。
“呵呵,这鲁班匣子有点意思,里面装的是个…籽料吧?”
秦公子看着匣子里面的物件,似乎觉得有点失望。
“对,这是块和田玉籽料。”
骆老师点点头。
听了骆老师的话,台下有人小声议论起来。
“我知道,和田玉籽料对于在座各位,实在算不上什么。
但今天这块,是我花了好几年时间,千辛万苦求得的一个宝贝,特意带来和大家共赏。”
骆老师顿了顿,接着说:“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故事,战国时秦昭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向赵王换取一块宝玉。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宝玉,能有这样的魅力?”
“玩玉的朋友都知道,和田籽料是和田玉中品质较好的玉料,是昆仑山脉中的和田玉山料崩落掉入玉龙喀什河中,经千万年冲刷浸泡形成的和田玉上品。
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以为籽料和山料是同源的玉料,只是产状不同而已。
但是,在我得到这块…这块我姑且称为羊脂玉的籽料后,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我认为,古人称为羊脂玉的和田玉籽料,是一种极为稀少的宝玉。
可以说,这种真正的宝玉,古时即使是帝王将相,也少有人见过,更别说普通百姓。
这种宝玉,和现在的和田玉,是源自完全不同的矿脉,也绝非市面上那些和山料同源的和田籽料。”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难道还有一个未曾发现的羊脂玉矿脉不成?”
听了骆老师的话,厅内不少人都在摇头。
“刚开始我也不信,直到上手了这块玉。”
骆老师预料到大家会是这种反应,他接着说道:“求得这块宝玉的故事,我等会给大家细说,我们先来上手一下这块玉,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秦公子阅宝无数,请鉴赏。”
骆老师目光转向秦公子。
“白而不死,体若凝脂,精光内蕴,熟糯温润”
秦公子观察片刻后点评道,他伸手去拿匣子中的那块羊脂玉。
“哎…”
秦公子将玉拿到掌中后,忽然脸色一变。
他正准备用拇指去感受玉质,却不曾想这块玉真如羊脂在手中化开一般,滑润无比,无法拿捏,竟从掌心滑落,“咣当”一声掉在文盘的绒布上。
“哟,刚才没看出来啊,上手才知道,真是稀罕的好东西!”
秦公子眼中放光,兴奋地用手指轻轻摩挲放在文盘中的羊脂玉。
“这就是我说的准备工作”
骆老师颇有几分得意地指着文盘说:“我相信,没人能握牢这块玉,这块真正的羊脂宝玉!”
“羊脂玉只是个传说,现在市面上什么玉都敢称羊脂啊…”
“我就一直不相信,古时候能换几座城池的美玉,会是放在博物馆里那种货色!这下我得开开眼去…”
一时间,厅堂里热闹起来。
在秦公子示意下,几位资深玉器玩家起身,上前鉴赏。
“哟…”
“哎呀…”
“呀…好东西啊…”
几人围在秦公子旁,纷纷啧啧称奇,不时听见玉块滑落在文盘上的声响。
“这块玉真是刷新了我对和田玉的认知。
外形卵圆完美,第一眼看上去是微微泛黄的老熟料,细度极好,几乎看不见所谓籽料毛孔。
特别是上手脂感特别强烈,真真的一坨油,把玩手感那是绝了…”
一位老者将玉块捧在手心,一边用几根手指摩挲表面,一边激动地对骆老师说:“您是得了仙人指点吧,如此宝贝不应出现在凡间啊!”
“哈哈哈,我先卖个关子,接下去不就是故事会吗,我会为大家细细道来。”
骆老师对大家吃惊的反应,倒也不意外,故作神秘地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