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2章 王屋派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742章王屋派 然而唐军的动作还未结束,燧发枪手左右开弓,形成密集的火力覆盖,更远处的神武大炮片刻不屑的开炮,但凡有逃出射程的藩王都会被唐军早早等候的骑兵收割。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歼灭战,当天黑的时候,大军已经把整个山林围拢了起来。 “陛下,敌军的潦草被烧了。” 李铮负手而立,淡淡的道:“烧吧。” 李戡说道:“陛下,这些粮草可都是现成的啊,若是,若是被烧毁了。” “那就毁掉吧。” 李铮淡淡的道,没有丝毫的犹豫。 远在贵阳的吴三桂,此刻率领二十万大军在此驻扎。 他已经将云贵两省和四川南部攻下,实力膨胀的速度令他兴奋。 此刻正是盛夏,他惬意的躺在椅子上,喝着酒,生还是那个披着一条毛毯,身边的陈圆圆政治啊剥着葡萄。 他伸手抓住一颗葡萄扔进嘴里,汁水喷溅,“舒坦,这才是男人该有的日子。” 他的脸上多了些狰狞,对身旁的儿子吴应雄说道:“这些日子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回父皇,平南王之子尚之信贪功冒进被李铮击败,而靖南王耿静中联合郑经企图北上进攻南京,不了被唐军埋伏,十万大军无一生还。” “好事啊!” 吴三桂拍案交好,“咱家早该想到,那位皇帝陛下可不是善茬,他干出击,必然会准备周全,哈哈哈。” 吴应雄看了他一眼,问道:“父皇,大军已经在这边修整了五六日了,何不趁机北伐?” “北伐?” 吴三桂摸摸鼻子,“你觉得唐军如何?” 吴应雄仔细想想:“唐军骁勇善战,而且装备齐全,此次征讨长沙怕是凶多吉少啊。” “嗯。” 吴三桂眯眼道:“那位皇帝是个厉害角色,就凭咱们二十万大军,想要进攻估计会吃亏的。” 他们本来打算趁着李铮和尚可喜,耿静中激战北上进攻湖南湖北,占据长江以南,奠定立国之本。 可是现在。 吴三桂脸色微微变化,然后叹息道:“此番北伐怕是不妥。” “怎么不妥了?” “咱们只有二十万大军,却分散开来,一旦遭遇危险,怕是难以支援,而且吗,你忘记那位皇帝?” 吴应雄摇摇头,说道:“父皇,孩儿曾经读过史书。” “哦,那你说说,那位皇帝如何?” “哪位皇帝用兵如神,从容不迫,稳重老练,是个难缠的对手。” 吴三桂的眉宇间多了忧色,“你可晓得那些叛逆吗?他们在背刺了那位皇帝之后依旧逍遥法外,可见他们并非易与之辈。” 他指指天空,说道:“李戡天际的颜色,你再看看这里的天空,那是什么?” 吴应雄抬头看着蓝天,“抬起晴朗,父皇,你担心了。” “是啊,这天气不差,可天空却暗沉沉的,仿佛随时都会下雨。” 吴三桂喃喃的道,“这世道真不安生,可咱们呢?” 他苦涩一笑:“怎么能够是被动卷入了国运之争中,这是福是祸?” 吴应雄看着他说道:“父皇,孩儿觉得这是好事啊,您看看那些宗室,他们一个个养尊处优,哪里知道权利的味道,您看看他们,再看看孩儿,孩儿恨死了那些宗室了。” “你…唉!”“父皇,孩儿只是希望能建立一个属于我们的新朝。” “那个李铮可不是善类,他的麾下有多少悍卒?若是让他们南下。” 吴应雄摇头道:“父皇,那位皇帝虽然年幼,可他却是个狠辣的主,他们不会由咱们肆虐,所以此战咱们不能硬碰硬,只能智取,否则怕是要吃亏那。” 这时杨毅之恭敬入内,“陛下,王屋派司徒博雷不愿意投降与我们。” 王屋派在江湖上颇有声望,而且实力强劲,在汉人之中颇有威望,可惜这次被李铮给坑了一把。 李铮带着烫金横空出世,这些中间势力明显都有些动摇。 “司徒博雷,哼!” 吴三桂皱眉道:“他不是说宁愿折断也不弯腰吗?” 杨毅之苦笑道:“陛下,王屋派想来宁死不屈,只是今日情况特殊吗,王屋派已经孤注一掷了所以宁愿折断也不弯腰的。” 吴三桂点点头,务必要降服他,不然咱们根本没法对付天地会。 “诺。” 杨毅之离开后,吴应雄说道:“父皇,既然如此,那就干脆一点,直接拿下王屋山如何? ” 吴三桂摇摇头:“此事不急。” “为啥?” 吴应雄很是郁闷,因为吴氏在王屋山的基业几乎毁于一旦,这口气咽不下去啊。 吴三桂冷静得到:"若是拿下王屋山,天地会肯定会疯狂报复,到时候咱们的损失将会惨重,甚至,你以为明军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吗?" “这个可是。” “不管如何,咱们不能做出头鸟,现在咱们要恩威并施,一方面要保持咱们的优势,然后。” 他指指东南面,说道:“咱们要想解决掉西路,这是关键。” “西路?” “对,西路的叛贼是最多的。” “父皇,西路的叛贼多半都是流民,咱们。” “流民就流民被,只要有钱,谁会嫌弃?” 吴三桂笑呵呵的看着儿子,突然问道:“你知道咱们的兵甲是哪里弄来的吗?” “哪里弄来的啊?” 吴应雄想了想:“某不是辽东?” 觉得这话说的很自豪。 大明是个强者为尊的盛会,你的拳头硬,别人就会服气你。 吴三桂目光幽深,说道:“不,哪里的兵器是唐军的。” “怎么可能!” 吴应雄惊讶的道:“唐军竟然制造这么多兵刃?他们。” 他们的站起来,“他们在辽东囤积兵器是为了什么?父皇,难道他们要南下攻打辽东?” 吴三桂微笑道:“明军南下是迟早的事,不过,他们要面临的是倭人和满清人马尔切那边也有敌人,不管他们走那条路,这仗不好打啊。” 吴应雄想了想,说道:“父皇,那咱们要不要做些准备,万一这李铮转头来攻打闸门呢?” 吴三桂微笑道:“不会,咱们和辽东隔着太远了,而且辽东和唐军交恶已经很久,双方没办法短期调剂太多兵马南下,所以咱们只需防守即可。”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