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3。】,
忽然想起来幻灭怕诅咒的念头,之前有过,是在午两开始给人下诅咒的时候,陆丰不由叹息一声。
这考虑得太多,慢慢记忆就会出错或者暂时想不起来之前的。
如果后面形势变得更加复杂,自己未必接得住。
接不住的话,连是好是坏都无法确定。如果是好,那怕是类似于失踪的事件,会更加多。
弄不好,幻灭就是想让自己出错,因为真的已经没有了利用的价值,反倒成了要除掉他却暂时没有能力除掉的对象。
“要不要休息一段时间置之不理试试看呢?时间一久,幻灭的狐狸尾巴根据他的行动,或许就能露出来。”
甩了甩头,陆丰决定继续研究意识体。
这个时候大批人失踪,会让自己觉得自己的努力,换来的结果是为他人做嫁衣,从而犹豫要不要继续深入调查下去。
一旦自己停下,或许反倒是真的遂了他人心愿。
但是幻灭培养或者选出了性格多疑的自己,也有可能就是为了避免这个时候自己踯躅不前。
急刹车的话,自己心里揣着事,会不自觉地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短暂回忆了一会,想起来自己接下来是要寻找出错时意识体报错的位置,陆丰便琢磨这玩意该怎么入手。
强化线对于无属性这种状况的处理方式,是凝聚出来单短线。这是哪怕出错,也要显示出来意识体的强度。
虽然一眼看不出来,但是可以测试出来,连内里属性都可以测出来。
可是,强化线凝聚出来单短线,还有其它时候的线,也是会出错的。
这算是第二种出错的状况了,即便是可能跟出现无属性类似。
不止如此,虽然自己按部就班自制意识体的过程很顺利,但实际上每个区域每条线,都可能出问题。
从这个方面来看,意识体内应该有报错机制,甚至有错误代码,方便发现问题。尤其是在意识体不是天然生成,而是人为制造的情况下。
就像电脑在使用者会用的情况下,可以三五年甚至七八年不出任何问题。然而大多数人并不会用电脑,这里面包括精通某个软件对其它地方一概不知的。
主要是电脑出错的解决方法,不但难找,而且操作一遍之后,过段时间就容易忘得一干二净。有些错误,甚至是出问题后搜索别人的答案进行操作导致的。
如果出了一个错误就要从头到尾排查一遍,这个效率也未免太低了。即便是,意识体可能存在的设计者有的是时间,过程也是遭罪的。
就像陆丰,只是比较粗浅地了解一下意识体各区域的功能,还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就已经时常头晕眼花。
顶多是,意识体出错的情况从大类上来分,比较少,要用的错误代码也比较少。
少是少,但不能没有。
挠了挠头,陆丰决定先观察一下灵魂之火和灵魂资源属性不匹配的时候,意识体内部发生的变化。
重点关注另外两个功能不明的区域。一秒记住【。3。】,
“……”
半个“小时”过去,陆丰并没有在这两个区域看到任何明显关联的变化。当然可能有,但是自己看不明白。
这跟用重置之光和降级之光不同,所以之前没有出现变动的区域,也会出现变动。并且,之前出现变动的区域,还会出现新的变动。
挠了挠头,陆丰刚想去其它区域瞧一瞧,目光扫过去又扫了回来,落到一簇多个小毛刷一样的线路凑成的区域。
说是小毛刷,实际上是线太密导致它们挨得太近本身又比较纤细,才给人一种它跟小毛刷一样的错觉。
实际上,无论是螺旋线、折线还是直线,都是跟挂面一样,一折就断。并且,这个区域的线如果是毛刷,那这毛刷不止不够柔韧,秃得有点儿不合格。
这些线,本身并不坚韧,只是有魂气保护,轻易不会伤到。就是伤到,也有恢复机制。
想到这儿,陆丰更觉得这意识体也存在错误代码的可能性更高了。这恢复机制,有些是自动恢复的,如果没有代码,它们内部也识别不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随着意识到能够出错的地方愈来愈多,再加上“小毛刷”在功能不明的区域,陆丰挠了挠头,苦着脸。
他感觉,这个自己多盯一会儿就难受的地方,很可能就是报错机制存在的地方,也就是显示错误代码的地方。
此时此刻,他脑海里回荡起一句名言:克服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对恐惧。
吞了吞口水,陆丰切换到灵魂视觉略微调高精度,开始将注意力都放在这些“小毛刷”上。
同时,他减少了融合空间晶格的量,在不断重复自制意识体的过程,留意这个子区域的变化。
这些“小毛刷”当中有两“个”会变动,属性不搭时,它们中间稍微有点儿空隙。相对于“毛”的粗细来说,这个空隙很大。陆丰发现其中一“个”无论是什么属性和灵魂之火的搭配,它都只动一个“姿态”。
如果意识体的内里属性跟灵魂资源的属性匹配,动过之后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果不匹配,动过一次就不动了。
这是短暂报错,调整后顺利生出属性纹路,报错取消?
如果是,那么这里真的就是报错区域。
有了折线和强化线的经验,陆丰开始重点关注这两“个”“小毛刷”。至于为什么是两个,报错代码可以用大类一个代码小类一个代码凑在一起就是完整的错误代码的机制。
这种设置,一看大类的代码就能大幅度缩小排查的区域,再用小类的代码继续缩小到若干项甚至一项错误上。
让对错误代码比较熟悉的人来说,一看代码就能看出什么问题。
不过计算机出现错误代码有操作提示,虽然提示不一定准。但是,意识体的“代码”是要完全看得懂才行,根本没有文字提示。
“这是几进制呢?”
陆丰在脑海和本子上不断用不同的进制,去解读“小毛刷”上的信息。
这“小毛刷”上的线,发生变化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是消失和出现,有些是延长和缩短,有些则是变粗和变细。
跟踏马闹着玩似的。
也不知道是真有必要设计成这样,还是天然形成的,抑或是设计者用来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