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到古代遇天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缺水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张大人低头,问,“你可听见了?妨碍他人生活,若是屡教不改,即便你是秀才,也当按律令处理。” 汪文自刚才起,便恨不得将头埋进土里,当众被大人训斥家中恶臭,这话若是传出去了,他以后还怎么在书院中抬起头! 他面红耳赤,应道,“回大人,此事为家中亲戚所为。因受灾,他们从乡下进城投奔于学生。学生担子重,因此忽略了管教。 学生记住了,今后定当严加管束家人行为,不妨碍邻里正常生活。” 张大人侧头看向他身后那年迈的几人,神色缓和下来,认为他还是个颇有孝心之人,情有可原,勉励了他几句,就回府了。 围观的百姓都捂着鼻子窃窃私语,还有人往院子里瞟。 汪文黑着脸,把家人叫进去,紧紧关上了院门。 他眼神发狠,盯着老太太,一字一句地说,“你们从现在开始,把家里都给我弄干净了!再有一次被我发现在茅厕以外的地方倒屎尿,我就报官,让大人把你们带走关进牢里!” 这群只会拖后腿的蠹虫,早就该把他们都赶走! 众人腿软,连忙应下,日日清扫。 江家才终于脱下了口罩,真的太难了。 3月开始入了暑,空气中的味道并不好闻,小小的蚊虫叮咬真是防不胜防。长了小脓包不说,还奇痒难忍。 江年想变成狼身给她舔一舔,说狼的口水能解痒。 江月:谢邀,十动然拒。 老话里说人的口水也能止痒,在小包包上画个十字再用口水涂上去就不感到痒了。先不说这方面有没有根据,但她看自己满胳膊的包,想到满是口水就恶心死了。 江月好后悔没带几瓶花露水来。只好摘了薄荷叶,按医书上的说明,做了简单的薄荷液,往身上裸露的地方涂抹。 这清凉的味道很受江年的喜爱。他给自己胸前后背胳膊全涂上了薄荷液,然后就能赤裸着上身在家里走动了,很凉快。 江月见不得他这么得瑟,吩咐他把之前养家禽的地方全给清掉——江月忍受不了蚊虫滋扰,把刚养成的鸡和大大小小三十多只兔子全给杀了腌起来,反正还有种鸡蛋留着。 江年戴着双重口罩勤勤垦垦地干活儿,不仅清理干净了,还用水把屋子冲刷了一遍。 弄完后,他还打上来井水,直接在院子里冲澡,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香喷喷的才罢休。 江月见他一直往井里看,怕他想不开要跳井纳凉,可他却表情严肃地说,“月月,水位降低了。” 江月抿唇,走过来,雪消之时,井里的水还是满的。才不过十天,水深已经降下一半。 也不知道,雪灾跟大旱,哪一个对百姓的打击更大些。 江家村里的老农,脸上的笑容再度消失。翻好了地,还没等借了钱去买粮种,河里的水就降下一半。 村长呆坐在田埂上,望着空荡荡的田地发呆。 “爹,这地,我们还种吗?”江山的神情也变得紧张。 村长思索半晌,他也在犹豫,“再过五日,若是下雨了,我们抓紧时间种下去,就算是晚了几日也不打紧。可,若还是滴雨未下,我们就不种了。” 虽然现在的田地还是湿润的,可河里都没水浇地了,就算是稻苗能长起来,也结不了谷子。 江山明白爹的顾虑,只是,三两银子的贵价粮种啊,就要拿来当普通粮食吃了吗?他皱着脸,家里人怕是要连稻壳都给磨碎了全咽下去才罢休。 还别说,这城里还真开始大卖稻壳跟麦麸子了。 雪灾过了,城外的百姓们要开始种菜种粮养鸡鸭等牲畜,城内的百姓养不了牲畜也要在自家院子里开地种菜,这零零总总都是一大笔支出。 买了稻壳跟麦麸子,百姓们能掺着杂粮一起吃下去,管饱,而且还能喂养牲畜。 本来粮铺就不当回事儿,把这些东西当低价物卖的。谁知这粮食的“边角料”竟然还越卖越红火起来,甚至都供不应求。 过了段时间,才逐渐恢复平静。 因为,大家伙儿发现,井里的水位降了!百姓们刚经历过灾情,敏感得很。当即连粮铺也不排了,一窝蜂跑去杂货铺要买大水桶大浴桶。 杂货铺没有货了,就连忙出城跑去乡下亲戚家或者去找那不认识的农家,指定要做大木桶,搬回家来装水。 百姓也聪明(有心计),把家人分开去排各巷子里的公用水井。 “哎,老五媳妇儿,你们家后院不是有水井吗?怎么还来跟我们大家伙儿抢水呢?” 老五媳妇儿讪笑着说家里水井里的水没了,遭到了周围人的嘲讽挤兑,她即便红了脸湿了眼也定定地站在那儿不动。 “老张家的小子,你抱着的这桶比你人还大啊!你一个人能搬得回去吗?” 这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子,竟然拿了一个大半人高的木桶来排队打水。等他打完了,井里还能有水轮到他们吗? “刘氏你们家可真不要脸,衙门都说了,不许一家抢太多水,我刚刚还在后街的水井那儿看到你家大儿子在排了,你还来这儿排一次?” “嘿!那你去后街干嘛?还不是一样为了抢水!那脸盘子比谁都大,还好意思说我们家呢?” “我们家人多!” “我们家人也不少!” 争着争着,两人就扯起头发来。 后头的人对视一眼,不动声色地把两人给挤出队伍,继续排队打水。 没一会儿,就有衙差过来把闹事的人给训斥了一顿,不许她们再闹事,也不许恶意抢水。 天气一日日升温,路边的野草被烤焦,似乎要把大地给晒化了。 薄薄的鞋底走在路上,只感觉像是走在炭火堆上,非把人烫出水泡不可。 除了出门打水的人,街上只看到巡街的衙差。 即便是找来工匠将井一再挖深,水也渐渐减少,人们能打的从满满的一桶水到半桶再到薄薄的只盖住桶底。 4月的某一日,众人惊呼,“井里没水了!” “河也干了!” 正式进入大旱天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