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掌上锦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四章、发现隐秘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三百零四章发现隐秘东宫出事了,有刺客进东宫,杀死了个内侍,幸好当时太子不在东宫,否则这一次就真的要出事。 据说刺客已经冲到了太子的寝宫。 皇上震怒,这一次不比之前的几次,把几个衙门的官更叫过去,狠狠地骂了一顿,折子直接给砸在刑部尚书的身前。 朝堂上安静得没有一丝声音,不管是两位相爷,还是几位皇子,谁也没发出一点声音。 许久,右相才从品阶台前走了出去,恭敬地向皇上行礼:“皇上,请息怒,臣有一问,刺客为何会冲到东宫行刺??” 太子现在住在宫里,这事普通百姓不知道,不少朝臣却是知道的。 姜寻承看了看右相,沉默着低下头。 “右相觉得是何人所为?“皇上恼怒的道。 “为臣觉得此…….事,或者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样子,可能也不是为了行刺太子殿下。” 右相道。 “不为行刺太子又何故进东宫??” 皇上冷冷地问道。 “微臣也不知,就是觉得很奇怪。 右相摇头,“东宫除了几个内侍死了,还少了什么东西吗?” 裴珏晟心里咯瞪一下,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没发现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皇上沉声道。 “皇上,还请再查。” 右相道,“为臣觉得这事不简单,一方面不可能这么悄无声息地到东宫,这事说不得有内应,另一方面有这么大本事的刺客,居然不知道太子在营里,犯那么天的险,进东营何为?” 这话说得一众臣子们纷纷点头,这事怪就怪在这个地方。 太子不在,总不能去行刺太子妃的吧?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太子在东宫,照理说也不应该有人去行刺太子,太子现在的情形朝不保夕,又何必闹这么大的动静去行刺太子,没有行刺的必要。 倒是之前行刺二皇子,行刺六皇子,都说得过去。 有臣子悄无声息地打量几位皇子,站在品阶上的几位皇子,才是最可疑的,但如果是他们,更应当知道太子不在东宫。 这么一想,这几位似乎也没可能!“皇上,此事不如由大理寺去东宫再查证一番,帮着太子妃查明真相。 “右相提议。 “准!“皇上的声音高高地传来,一锤定音。 接下来就是宣天理等卿上前,天理等卿虽然比不得刑部尚书的品阶,算起来也是刑部尚书的下属,但他要管的刑事其实才是最严重的那等。 此事商议定,皇上退朝。 群臣们放松下来,三二两两地一边说话,一边往外走。 天理等卿温洛意走的最后一个,在一众年长的臣子中,温洛意算是年青有为的,抬眼间就有一股锐意,他不急着离开,走在最后,“温大人!!” 大殿门前,刑部尚书李大人叫住他,“尚书大人!!“温洛意一到底。 不必多礼,走吧。 "刑部尚书转身往外走,显然是特意等着他过来。 温洛意点头,跟着一起往外走。 “温大人什么时候去东宫?李大人问道。 "马上过去。” 温洛意道,皇上已经下旨,代表这事迫在眉睫“人手够吗?"李天人脱了他一眼问道。 “人手.…能否向尚书大人再借几个人?” 温洛意道,不是真的不够,刑部尚书既然这么问了,最好还是放儿个刑部的人手进去。 主要还是免得刑部不放心,另外有刑部的人手在,需要刑部的时候,刑部也会很快的反应过来这是两利的事情。 “行,我让人到你大理寺报道。” 李大人道,“温大人觉得此事是为何?是因为太子吗?” 、“下官不知,还待查问过才是。” 温洛意谨慎回答。 “右相大人说得不无道理,怎么会.….去东宫行刺太子殿下。 “李大人皱看眉头道,“温大人去了东宫,查问的时候若是发现什么疑点,还请告之。” “原是下官分内之事。 温洛意道。 “李大人,温大人。” 两个人正说话,身后忽然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两个一起停下脚步回头,裴晟缓步过来两人行礼。 “这件事情发生在东宫,看似和太子有许多关系,但又觉得未必,还请两位天人好好查证,若东宫都不安宁,天哥又怎么能好好地养病。” 裴珏晟道。 “殿下说的是,为臣自当尽心。” 温洛意一脸正色的道。 “殿下放心。” 李大人点头。 天理等卿带人手到东营,整个东营戒严!刑部的役在大街上查访可疑的人手,但凡觉得可疑的,必然会被带走,一时间人心悍悍,整个京城都在议论这事,比起之前的行刺事件,这件行刺,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姜锦心也听到这消息,青未带来的。 “姑娘,到处都在抓住,但凡是外乡人,说得不清楚的,直接先带走,奴婢去了李夫人处,李夫人也说查得很严,就她的长春堂,就查了三次,来来回回地问,一批批的衙役,查问的很仔细。” 李关人一直躺在床上,她腿伤到了,这个时候倒是最安全的,哪里也不能去。 姑娘,会不会查到我在这里来?“青未不安的道六皇子女扮男装出现之时,差不多就是东宫出事的时候,青未总觉得这里面隐隐有些关系,特别是后来还被人追过来。 “说不定。” 姜锦心道,当日遇到的是护国公府上的柳安文,他是不认识自已的,当初救裴理照的时候,自已是从他们身后下手的,直接就把人给打晕了,后来也没再见过。 但是留金阁里,应当能猜到自己。 姓姜,称呼淮安郡王府上主子为姨母的,再查一下自己的行踪,很容易就能猜到自己。 虽说当时自已故意没提姨母的姓氏,让店里的女伙计误以为自已是郡妃的侄女,但是仔细一查还是能知道的。 “就看当时的事情,和谁有关系了。 “妻锦心沉默了一下道,这件事情远比她看到的深的多,就着裴珏煦都要男扮女装就知道。 “姑娘,会不会有危险?” 青未越发的不安。 “无碍!这事是六皇子的事情,他既然做了,自然也有应对之策,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只是见了一位故友罢了。” 姜锦心道,裴珏煦的城府又是她们看到的这一点,到现在他没有传来半点消息,代表的就是这事和她牵扯不上,或者说已经被挡掉了,她只需做自己的事情就行。 “姑娘……青未还是不安“好了,不说这个,说说李夫人怎么说?” 姜锦心打断了青未的话,含笑道。 “姑娘,香炉里的香灰的确有些不太好。 “提到这事,青未立时神色一漂,急忙从怀里取出一张纸,“姑娘请看。” 姜锦心接过纸,打开后看到上面写的是一味药。 “李夫人说,香灰中似乎加了一味香,是药用的,倒也不是没有人家往里加,但如果再混了另外一味药,就会让人越来越虚弱,最后卧病不起,还会吐血不止,耗尽气血而亡。 “青未道。 姜锦心的手暮的一紧,纸被用力的折在一处“耗尽气血而亡?” “李夫人是这么说的,但李夫人也说了,这一味药,还得服下去才行,否则也是无效的。” 青未道,“口感并不好,入口应当能感知,不可能误服。” 姜锦心的血往上冲,药膳呢?那么难吃的药膳呢?昨关的药膳,姨母一直说用看很不错,用得也高兴,还似乎好吃了不少,她用着也不是那么困难,根本不用别人町着,就会用下去,用下去之后精神也好了不少,今天起来精神肉眼可见的好了许多。 “香灰中有一味药香,如果配合了一味入口服的药,就是有毒的了?” 平了平气,姜锦心眼中闪过一丝冰寒,低缓的道,整理了一下就是这个意思。 对,李关人是这么说的。” 所以,上一世姨母才会越来越虚弱,越来越起不了身,最后吐血而亡的?上一世,也是这个香炉,上一世姨母这个时候已经进了佛堂,淮安君王府管事的是现在的这位郡主妃,太妃在别院。 府里的一切在姨父离开之后,就是这位郡王妃做主的。 手紧紧地握紧,姨母后来病了,是一直用着药的,只是这药越用越不好,最好姨母含恨离并。 她现在可以肯定,淮安郡主妃,就是这个女人,要了姨母的命!长睫缓缓的落下,掩去眸色中的深幽,淮安郡主妃明明和姨母没有红葛,却害死了姨母,上一世是如此,这一世,也是如此“走吧!“抬眼看了看窗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今天姨父早早地回来了,现在就在书房。 姜锦心抬腿往外走。 “姑娘?“青未紧跟了两步,才道。 “有些事情,还得姨父自己说,当年事情,最清楚的也是姨父,这种时候最该出面的是姨父。” 姜锦心冷笑一声,扬起冰寒的小脸,道。 “姑娘不告诉侧妃娘娘?” "不必,这一次..…….姨母解决不了,得让姨父解决。” 姜锦心肯定地道,上一世既然姨父能做到这一步,这一世就算只是猜测,她也要先揭开这层真相。 她得快刀斩乱麻,姨母已经卧病不少时间了。 信不信呢?不试试怎么知道.……显示本书推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