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刑警刀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5章 十四年悬案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有关玉海地区的“阴魂杀人案”,但凡是天南公安系统的人,都是听说过的。 这是一个老案子。 有多老呢? 据说第一起杀人案,发生在十四年前。 一九八零年。 死者是一位壮年男子,职务是玉海第二机械厂的革委会副主任。在自己家里上吊死了。本来是当作自杀来处理的。 上吊嘛! 公安机关也确实没找到什么他杀的有力证据。 但现场留下的一行血字,让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自杀案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 “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九幽索命,血债血偿!” 这行血字,就留在死者家的穿衣镜上。 一开始,这个案子是按照杀人案来侦办的,却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慢慢就变成了悬案。 第二起案子,发生在两年后,死者是一位村支书。 从案发现场的情况来看,同样是自杀。不过这位村支书的自杀情况比较惨烈,他不是上吊,也不是投水,而是割喉。 自己用杀猪刀把自己的脖子硬生生割断了,血喷了一地。 然后他家的镜子上,也有同样的一行血字。 之后还有好多起类似的案子,从现场勘查的情况来看,符合自杀的一切特征,但无一例外的,都有这行血字。 因为一直没有破案,渐渐的就有谣言传出,说是“阴魂索命”。 九幽地府的阴魂冤鬼,跑到人间来报仇雪恨。 “阴魂杀人案”由此而来。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在玉海市公安机关内部,这个案子被命名为“一二九系列杀人案”。 因为第一起案子发生在一九八零年的十二月九号,因此命名。 “好奇怪,这个案子本来已经沉寂三年了,怎么又冒出来?” 一个小时后,桑塔纳驶出岩门城区,于惊雷蹙眉说道。 九十年代,边境地区的小小地级市,城区自然不可能大到这种程度,关键他们三个都得先回家收拾行李,带上日常用品和换洗衣服。 “从目前的线索来看,有什么规律吗?” 刀锋问道。 对这个案子,他也比较怵头。 因为在他读档前,这都是个悬案。 所以,他同样不知道“标准答案”,唯一和这个时代的同行有所区别的是,刀锋多了些二十几年后的刑侦思维。 “没有……至少我是不大清楚,等到了岩门,听听他们怎么讲吧。这么大的案子,肯定搞过不止一次的攻关……” 刀锋点点头,他们现在还没接触到第一手资料,任何猜测都是不靠谱的。 “抓紧时间休息一下吧,两个小时呢!” 这话是对林巧眉说的。 “哥,我来开,你休息。” 这话是对于惊雷说的。 以前叫“于哥”,“惊雷哥”,现在直接叫哥了。谁说刀警官不机灵的? 女朋友同意不同意另说,先和大舅哥搞好关系。 “你有没驾照啊?” 于惊雷知道刀锋会开车,一起去过秀溪县,后来去边城也是刀锋开的车,于惊雷突然记起自己愣是没问过刀锋驾照的问题。 这年头,会开车的人有一些,但很多都是无证驾驶。 年轻人胆子大,看着人家开了几次,就敢直接上手。 “有啊,老司机了!” 刀警官就吹牛逼。 读档前,他也算是资深单身狗,好不容易才解决了个人问题,最后还由于工作原因,和妻子离婚了。那段短暂婚姻给他留下的痛苦远多于甜蜜。. 自称老司机,真不要脸! “算了,反正也就是一两个小时,还是我来开吧,你抓紧时间休息。年轻人,觉多。” 于惊雷其实也就三十出头,却一副老气横秋的口气。 不管成不成,大舅哥的架子先端起来。 “好咧,那我先眯一会。觉得累了就叫我啊。” 刀锋也不争,笑着调了一下座椅,舒舒服服地躺下了。 差不多晚上十一点,他们才赶到玉海地区公安处附近的金盾宾馆,早已经电话联系过玉海的同行,说今天晚上先休息,明天一早开案情分析会。 谁知刚到宾馆大堂,刀锋就看到了杨浩东。 今天的杨专员,警服齐整,佩戴着二级警监的牌牌,显得十分的威武帅气。 刀锋的亲爹嘛,看看小刀哥现在有多帅就知道老爹的颜值差不到哪里去。都说刀锋和年轻时节的杨浩东长得一模一样。 二十几年过去,杨浩东的身材和容颜自然会有些变化,却依旧算是个帅大叔。 岩门的周金沙是三级警监,杨浩东因为上副厅级的时间比周金沙早,所以授了二监的警衔。但目前杨浩东还没进地委班子,上边还有个地区政法委书记,地位反倒比周金沙略低。 周金沙上副厅的时间稍晚,却是一步到位接任的岩门市政法委书记。 除了杨浩东,还有一堆的高级警务人员,都汇聚在金盾宾馆大堂。 刀锋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肯定不是在等他们。 估摸着应该是等省厅领导。 也不太可能是李作勇。 刑侦总队副总队长,还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于惊雷疾步上前,举手敬礼。 “报告杨专员,岩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于惊雷,重案大队民警林巧眉,清源派出所民警刀锋,前来报到,请指示!” 杨浩东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一闪即逝,举手还礼,然后和他们一一握手。 “惊雷同志,小林,小刀,辛苦了!” 上位者气度俨然。 “你们先去办理入住手续,然后一起在这里等一等吧,曾厅长马上就要到了!” 杨浩东刻意提醒了一句。 刀锋吃了一惊。 所谓曾厅长,指的自然是省厅常务副厅长曾克己。前任省委政法委书记王虎刚刚退二线,新任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厅长秦文数月前才上任,曾克己这位常务副,是省公安厅事实上的一把手。 秦书记是抓大方向的,省厅日常事务,都是曾克己在处理。 没想到曾厅长会亲自连夜赶过来,可见对玉海这个案子的重视程度。 也可见省厅和玉海地区这次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破案。 问题是,破案是要讲究科学的,并不是领导重视,案子就一定能破。 看来这回杨浩东肩上的压力很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