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妻薄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522 章 风暴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谢玄英不是唯一一个注意到妖龙和黑眚关联的人。 京城这种地方,不缺贪官污吏,不缺奸猾之辈,更不缺聪明人。但正是因为都聪明,反而人人缄默了。 开玩笑,妖龙的传闻一听就不对劲,天子受命于天,这是礼法的根本,现在说皇长子的出身有问题,是从根子上质疑他为储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不得不说,最初大家听到这说法,都要忍不住赞一句“刁钻”。 皇帝藏起了彤史,皇长子又是在乾阳宫出生的,太监、女官、命妇、妃嫔,众目睽睽之下,很难编出“狸猫换太子”的异闻。 不能说这辈子有问题,就说上辈子有问题。 但很快,众人就意识到情况没那么简单。 京城竟出现了妖物! 夏朝建立的根基,就是承天之命,替代暴虐的元朝,以此彰显正统性。 “天命”虚无缥缈,却又至关重要。 在立储之际,忽然爆出这样的灾祸,不仅让人疑惑皇长子是否真的有问题,甚至难免质疑在位的皇帝,是不是下达了什么违背天理的政令。 事态严重了。 于是,大家更不愿意当出头鸟,去和皇帝说这件事。 太敏感了。 你说你是好心提醒皇帝,怎么证明呢?说不定就是在反对立皇长子为储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算了吧。 可隐瞒仅仅是对皇帝一个人的,官员们彼此并不需要讳莫如深,反而会似是而非地讨论。 阁下可曾听闻…… 确有其事,人心惶惶啊。 英雄所见略同,此事定不简单。 你是说—— 隐秘的交流并不曾阻碍消息的流传,相反,当每个人都用神秘的口气交谈,消息会以一种可怕的速度传播,乃至引爆。 过了七夕,中元将近,迷信活动到达顶峰。寺庙、道观、集市、法场……只要有类似的活动,就会有人谈论这事。 此时,所有人都将妖龙和黑眚联系在了一起。 传闻不断演变、加工、传播,终于变成了全新的样子。 ——皇长子乃妖龙之身,这次的黑眚就是他带来的。 御史坐不住了。 别人沉默情有可原,御史不说可就是渎职。 边御史就在谢玄英的暗示下,写了封奏疏递上去,没提皇长子,就说京城异闻频现,百姓人心惶惶,请巡城御史与五城兵马司调查,以安定民心。 合情合理,规规矩矩,非常安全的内容。 皇帝彼时还没留意,翻到奏疏随口问了句:“中元将近,又有鬼怪害人?” 石太监弯腰:“说是……黑眚。” 他迟疑一刹的语气,被皇帝捕捉到了。他抬首,分明见这太监神色有异,心知必定有鬼,呵斥道:“说清楚,怎么回事?” 石太监将传闻说了,不等皇帝开口,立马下跪请罪:“奴婢只知市井中有妖物伤人,未曾料到以讹传讹,竟有如此大逆不道之说,奴婢该死!” 皇帝脸色铁青,压根没理会他的自辩。 要说他心里,对皇长子在地动当天出生的事,一点芥蒂也没有,那是谎话。但问题是,恭妃是在地动后发动的,按照程丹若的说法,是受惊才提前生产,而地动是在他祈雨的时候,突然发生的…… 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皇帝不仅怀疑皇长子,也有点怀疑自己。 可比起自己有问题,还是别人有问题,更容易让人接受。 他目前就产生了这样矛盾的心态。 莫非,真的是皇长子有问题,乃黑龙投生?他短暂地生出心魔,但又立即被自己否认了 。 不,不可能,定是有人妖言惑众,意图不轨。 “叫段春熙过来,还有伍乘。”他语气转冷,“朕倒是要看看,是谁在捣鬼。” 段春熙和巡城御史伍乘相继受召前来。 皇帝的命令很简单,查,仔细查,查清楚妖龙的说法是谁传出来的,查明白黑眚是怎么回事。 事关重大,由锦衣卫主理,五城兵马司协助,各衙门都要予以配合。 但是,“不可声张,不可使民心惶惶,”皇帝慎重嘱咐,“慎之,密之。” 段春熙知道非同小可,跪下磕头:“臣明白。” “去吧。”皇帝疲惫地合眼,鬓边白发斑斑点点,已露老态。 段春熙垂首告退。 他琢磨了下这事怎么办,黑眚一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要查明白,需要审问的人不在少数,不可能暗中进行。 但皇帝的心里有顾忌,不想皇长子被提到,个中分寸就需要特别把握了。 他沉默一路,到宫门才开口:“这事——” 伍御史道:“都督请吩咐。” “妖人做法,惑乱京师,以至民心不闻,百姓难安。”段春熙斟酌道,“你我须竭尽全力,将妖人逮捕归案。” 巡城御史有管理京师治安之责,五城兵马司就是由他统筹,平日缉捕盗匪,核验死伤,干的就是城管和警察的活儿。 这次的事情起于百姓,顺天府的人手是干不过来的,非五城兵马司不可。 伍御史也未推脱:“下官立即遣人去办。” 段春熙问:“你预备从何着手?” 伍御史不傻,谨慎地说:“谣言四起,还是要尽快逮捕煽动民心之辈,以堵悠悠众口。” 段春熙摇头:“错了。” 伍御史挑眉道:“何错之有?” 段春熙心里暗骂文官清傲,面上却平静道:“大肆逮捕百姓,无疑雪上加霜。先缉捕游方野僧、道士和江湖术士,同时查封茶楼酒肆、勾栏曲园,将杂戏说书人尽数羁押。” 他看了伍御史一眼,“若有人问,就说妖人做法,我等是在缉拿妖党。” 伍御史腹中暗道锦衣卫狠辣,脸上却表示赞同:“也罢,就这样吧。” 他不负责具体事项,直接叫来五城兵马司的五个指挥,将事情吩咐下去,就按照段春熙说的办。 五城兵马司中东南西北一共五个,可以理解为五个派出所,一个管两坊,坊就是街道。 他们接收到命令,得知锦衣卫主理,明白非同小可,不敢敷衍,连忙召集司中的差役胥吏,让他们到街上抓人。 有名有姓的道观寺庙不好随意上门抓人,街上的野僧野道就无所谓了。 朝廷规定,出家人需要度牒,可僧、道录司下发的度牒不多,大部分出家人其实是没有证件的。 掏不出证件,如狼似虎的差役哪会放过,立马押走,关进大牢审问。 他们一路沿街抓人,声势浩大,立马惹来百姓的指指点点。 “怎么回事?” “犯什么事了?” “人家不过喝杯茶,为何抓人?他是什么通缉要饭不成?” 差役们就按照上头人说的,大声威胁:“我等捉拿妖党!你为他说话,难道也是妖党不成?” 路人马上不说话了。 类似的场景持续了两天,可僧人道士能有什么油水?抓了几十个也没压榨出多少钱财。 自然而然的,轮到茶楼酒肆倒霉了。 天才刚亮,一队队差役凶神恶煞地冲进茶楼,推开塞钱的掌柜,凶恶地说:“都抓起来,一个都不许跑。” 众人哗然,纷纷抗议:“这是做什么 ?” “天底下还有没有王法了?” “这是犯了什么罪,不分青红皂白就抓人?” “我等是客人,关我们什么事?” 差役冷笑,耀武扬威:“捉拿妖党!谁敢反抗?通通抓起来!” 开茶楼酒肆的都是本地人,有家有业,怎肯束手就擒?或是搬出后台,或是塞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之就是不能查封,更没道理抓人。 差役也不是真的想抓人。 妖党什么东西?关他们什么事? 既然塞了钱,又是哪位大人的亲戚门人,当然高抬贵手,没有查封,要是塞的银子够多,还奉送个消息。 “京城不是黑眚作怪?这是妖人做法,我们已经捉拿了多个妖僧、妖道,算你识相,不妨告诉你,破财消灾,敢反抗的……呵,知不知道谁在查这事?那可是锦衣卫!” 一番威胁恫吓,顺利地又拿到个沉甸甸的荷包。 五城兵马司的人都捞了个大的。 但事情结束了吗?显然没有。 锦衣卫也在抓人。 他们把所有声称遇见妖气的人家都查访了一遍,首先和大夫确认,有没有真的生病,有,就上门“请”人去衙门问话,把事情前后都交代一遍。 天子脚下,只要肯砸人力,调查这些事还是不难的。 锦衣卫很快寻到了死了闲汉的地主家,抓了地主和婢女。 地主吓得要死,这可是锦衣卫!问什么说什么。 运气不错,他们立马问出了一件事——黑眚的说法,正是从地主请的道士口中传出来的。 地主说:“这两人是我在茶馆里碰见的,当时他们俩给人算命,看着挺准,我以为他们很有本事,想着家里刚好遇到件晦气事,就请了他们到家里作法。” 茶楼和客栈的老板伙计佐证了地主的说法,这一僧一道刚到京城不久,因没有度牒,不好挂单,就聚居在客栈,因此得以相识。 锦衣卫调查得知,僧人叫大观,四十三岁,自称是安徽某寺庙的僧人,父母妻儿都过世了,孤苦伶仃,这才出家为僧。. 因路上不慎弄丢了度牒,无法挂单,只好一边化缘一边修行,主要业务是替人念经,尤其是遇见白事,上门了主人多半不会驱赶。 他就糊弄糊弄念念经,说说好话,就能混口饭吃。 道人叫无怨,三十八岁,四川人,家里穷吃不起饭,就把他舍给了一个老道人当徒弟。老道人带他游街串巷,既给人算命,也帮人治病,就是没有编制。 前些年,老道人死了,无怨就打算去北方看看,因此上京。 比起业务不熟练,驱邪只知道黑狗血和念经的大观,无怨“专业”很多。 是他说这种情况是“黑眚”。 “老道在四川湖南一带,也见过类似的事,多是半夜在水边行走,忽闻妖风扫过周身,当时骤惊,驱却驱不走,抓也抓不到,第二天浑身红肿,痛不可言。我们都说这是水里的妖物作祟,人挡了他的道,他自然要伤你。” 道士振振有词,并不觉得自己说的有什么错。 可惜,别人不这么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