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懒懒书生,彪镖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2章 中饱私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赵醇说着,沉着脸,迈步就要走出王府大门。 然而,刚走了两步,身后就传来沈妍的声音,“殿下要是去了,就等于和魏王殿下直接开战了!” 赵醇听到这话,这才停下脚步,看着身后的沈妍,脸上浮现复杂的神色。 魏王可不只是皇子,他的身后,还站着容妃娘娘,张首辅,在朝廷也有许多投靠的官员,实力强大。 以他现在的实力,无异于以卵击石。 然而,让他看着李想深陷危难,他却是怎么都做不到袖手旁观。 这次与以往都不一样,李想可是直面魏王。 沈老二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四啊,李兄弟说了,你无需参与,他自然会逢凶化吉,安全无虞。” 赵醇一听这话,顿时双眼一亮,“二哥,你的意思是,李兄早就料到,魏王会发难?” 沈老二摇了摇头,“前日,我们喝酒之时,李兄弟提了一句,若是他在礼部有事,让我务必劝住你,切勿参与进去!” 说着凑近他耳边,小声说道:“这里面,可能与陛下有关!” 赵醇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与父皇有关?” 礼部的冲突,忽然加剧,顿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不仅是几位皇子,一众大臣们,也是关注着。 钱尚书听到消息,却是毫无表示,摇了摇头后,继续忙着手上的事情。 鲁国公听闻此事,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他是汉王的岳父,自然乐意看着魏王倒霉。 张首辅却是皱起了眉头,魏王是他的外孙,此时他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于他无益啊! 想到这里,张首辅连忙招来随从,匆匆快步出了内阁,往礼部而去。 狂怒过后,魏王却也冷静下来,看着如临大敌的暗卫和紧张不已的王府侍卫,他也意识到自冲动了。 今日,无论结果如何,他魏王的声望必然受损。 然而,局势如此,他已经下不来台了。 就在这时,一声大喝传来,“统统住手!” 众人闻言,不知道为什么,都同时松了一口气,看向来人。 只见杨尚书撩起官袍,正快步朝着这边跑来。 “见过尚书大人!” 一众礼部官员朝着杨尚书行礼。 杨尚书却是来不及见礼,连忙朝着魏王躬身道:“殿下,何事竟需要如此大动干戈?” 魏王闻言,心里一松,脸上却是摆着一副臭脸,冷哼一声,指着李想喝道:“你自己问他!” 杨尚书这才看向李想,脸上露出嗔怪的表情。 李想见状,呵呵一笑,“尚书大人,其实也并无大事,便是今日,下官前来上任,来得迟了些,沈大人要下官受刑,” “下官初来礼部,却是不懂规矩,魏王殿下正在指点下官呢!” 李想的话,显然也有给魏王台阶下的意思。 魏王扭过头去,却不再发话。 三言两语间,杨尚书也明白了事情的大概经过,不由朝着沈良怒道。 “你身为礼部左侍郎,本官不在,你便是这么管理的?” 沈良顿时被怼的哑口无言。 这种事情,说起来,可大可小。 如今局面尴尬,必须要一个背锅的,那也只能是他了。 沈良看了魏王一眼,见他偏过头去,不看自己,顿时就知道了魏王的意思。 现在的魏王也是骑虎难下,只能牺牲他的。 沈良咬了咬牙,低着头道:“是下官鲁莽了!” 杨尚书冷哼一声,“这两日,你便回家去,好生反省吧!” 此言一出,沈良顿时大惊,脸现焦急之色! 魏王也忍不住转过头来。 这个时候,张首辅正好赶到礼部。 “杨大人,此事也并非全是沈侍郎的错,这李大人身为礼部右侍郎,当以身作则才是,既然都有错,不如,两人扣罚当月俸禄如何?” 看到外公过来,魏王殿下,顿时底气大增。 李想却是依旧那副笑意盈盈的模样,似乎被罚的不是他。 张首辅都出面了,杨尚书也无法偏袒。 沉思片刻之后,这才点了点头,“首辅大人,此言甚为妥当!” 有了两位大佬发话,点卯冲突,便告一段落,众人皆散开。 魏王殿下拂袖而去。 沈侍郎脸色灰白的回了公房。 杨尚书则拉着李想,去了之的公房。 对于这个结果,汉王不是很满意,燕王依旧看戏的表情。 赵醇却是终于安下心来。 只有永嘉皇帝闻言,却是古怪的笑了笑。 到得公房,杨尚书劈头盖脸的便埋怨道:“李大人呀,你在会试之时,表现挺稳重的,如今为何会如此冲动啊?” “老夫本在视察乡试,却被陛下一封圣旨招回,刚进城,就听说你在礼部大显神威,差点和魏王打起来,老夫诺大年纪,可受不了如此折腾。” 李想闻言,笑了笑,“尚书大人,切勿恼怒,容下官禀报!” 杨尚书闻言,这才坐了下来,看着他,说道:“你说吧,老夫洗耳恭听!” 李想见状,也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缓缓开口道:“陛下推办的官学,有人在其中,中饱私囊!” 短短一句话,不亚于晴天霹雳。 杨尚书赫然被惊的站起身,瞪大了眼睛看着李想,“不可能,官学之事,乃是老夫亲自操办,不可能有人有这个胆子,在里面上下其手!” 李想看着激动的杨尚书,脸上却是依旧挂着笑意,“尚书大人,若是没有,今日,礼部也不会有人在我还未上任,便给我来个下马威了!” 杨尚书闻言,顿时就明白了,李想话中的意思,惊讶道。 “你的意思是,沈良也参与在其中?” 李想挑了挑眉,“不仅参与在其中,他还是主谋!” 杨尚书不由得身子微微发颤,好一会,才缓缓开口问道:“殿下可有参与?” 李想听到这话,却是沉默了下来。 良久之后,从怀里掏出一份账册和一张宣纸,“这是户部给官学拨付的款项,前后共计拨付了三千万两银子,按照预计,至少能够建好一万所官学,如今却只有九千座官学完工,其中大多官学,建筑用料都是次品,最关键的是,各地乡绅的捐赠银子,不足平安镇学的一半。” 此言一出,又是一个晴天霹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