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6章 热脸贴上冷屁股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徐钦只好顺水推舟地恭维一番,不可能泼盆冷水提醒。 朱高煦却是丝毫没有察觉到徐钦的冷漠。 他仍旧信心满满地说道: “贤弟啊,既然如此,本王这里准备了一份奏疏,想要请皇亲国戚一起联名上奏父皇,请求朝廷早立储君,在登基之后与母后册封一并宣诏。” “你也在奏疏上签个名吧。” 说着,朱高煦往旁边袁容看了一眼。 这位大姐夫俨然就是他的小跟班。 只见袁容立刻从怀里拿出一份奏疏,摊开来笑着摆在徐钦面前。 “徐大公子,煦王子殿下说得对,这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众多皇亲国戚,公侯大臣们都是这个意思。” 他笑嘻嘻的口吻,简直像是在哄小孩。 永安郡主朱玉英跟朱高煦的关系,的确比跟兄长朱高炽要亲密得多。 她巴不得由二弟来当储君。 而袁容呢? 他当然听从朱玉英吩咐,一直视朱高煦马首是瞻。 可他们显然低估了面前这个,刚从死牢里‘逃"出来的少年郎。 两世为人的徐钦,哪有那么容易上当。 在这份奏疏写上徐钦二字,白纸黑字,那他就成了朱高煦的同党。 与此同时,他等于得罪了自己的亲姑母徐妙云。 还有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佛法与道行相通,且喜观天相,能掐会算,还会未卜先知。 他早就认定朱高炽命中有天子相,是大明朝未来的继承者。 所以,他很乐意成为朱高炽的授业老师,尊为少师。 姚广孝对各种称谓不屑一顾,唯独很乐意接受‘少师"名头。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朱棣到死都尊称他为少师。 燕王妃徐妙云,知书达理智慧过人,文武双全,是历史上少有的巾帼须眉。 她遵循长幼尊卑原则,最忌讳皇亲国戚,朝中大臣们,在老大和老二之间搞党争,拉帮结派。 也就是说徐妙云和姚广孝这两人,是朱高炽问鼎东宫,继承大统的坚强后盾。 徐钦深谙这方面的玄机,又怎么可能去干这种站错队的蠢事呢? “煦王子殿下,以在下愚见,当朝谁当储君乃天家私事,将有登基天子一句话来决定,用不着这么麻烦。” “而你们父子之间,完全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一下,一切就明瞭了么。” “何况在下无职无爵,立储这等大事,岂能让在下胡言乱语,成何体统?” 徐钦语气诚恳,把这事推得干干净净。 “谁说你无官无品了?” “你这次为父皇登基立有大功劳,父皇与大师商议,准备过个一年半载,将魏国公爵位继授与你,还让你进应天府衙门里任职呢。” 朱高煦为了拉拢徐钦,竟把此等宫内机密,一股脑儿给透露了。 徐钦闻言,心里自然是十分高兴。 表面上却仍然是云淡风轻。 “殿下请慎言,家父尚在,在下是儿子岂敢越俎代庖,这纯属忤逆不孝。” 朱高煦见徐钦提到冤家对头徐祖辉,一下子觉得触了霉头,气得差点被噎死。 你是真傻还是假傻? 我是有意来拉拢,你怎么就不识抬举呢? 他气得语塞,瞪大着牛铃般双眼,不停地扫向跟班姐夫袁容。 袁容就像是他的一条走狗,连忙对着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徐钦劝道: “徐大公子,大明储君可不只是家事,也是国家大事,身为皇亲国戚,就算现在无职无品,也是可以谏言的。” “煦王子殿下德才兼备,万众敬仰,是储君的最合适人选。” 徐钦闻言,这下越发瞧得明白。 敢情他们一唱一和的就想哄骗自己,帮着这只瓦罐鸡争储去摇旗呐喊。 呸!做特么的春秋大梦去吧! 瓦罐鸡怎么可能是朱大胖的对手呢? 人家身边不但有高师指点,母后支持,而且其本人也是大智若愚,善于装逼。 活脱脱一个狄仁杰狄阁老转世。 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跟瓦罐鸡这种衰人,搅混在一起。 徐钦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脸上堆着笑便道: “大姐夫,原来你说的是军国大事啊!可我年纪尚小,家父病重还躺在床上,近来都在为生计奔波。” “现府上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肚皮都填不饱,哪有心思关心国家大事呵,对不住了两位。” 朱高煦听罢只觉得脑袋嗡嗡响,有些沉不住气了。 联络了那么多的皇亲国戚,大臣公侯,就没有一个像这小子这么难缠。 不知好歹。 “贤弟啊,国家大事你都不想过问,那你到底打算干甚?” 朱高煦声线提高了八度。 徐钦毫不理会,他坦然道: “魏国公府上下诸事,搞得我是心绪烦乱,实在无心理会其他事情了,还望殿下高抬贵手。” “我打算闭门当上两年农庄主,待能解决了温饱之后,再参与国家大事,也为时不晚。” “不行!” 朱高煦这下真急眼了。 靖难成功,父王将顺利登基,江山社稷在手,储君之位近在咫尺。 目前军中武将都是和他出生入死的燕军兄弟,他最有号召力。 朱能,丘福,张辅,锦衣卫纪纲等,都是他的铁杆。 大胖目前尚在北平看家,待父皇登基之后,他才会举家迁移至南京。 而父皇本身就中意于他,只差个说辞。 只要裹胁到皇亲国戚和群臣,一起上奏疏,父皇就有理由下诏。 等到朱大胖举家迁居进京,他已经是新朝的钦定储君,东宫皇太子了。 那时候,朱大胖再想翻盘,黄花菜都凉了! 这时候,旁边的袁容也急得直冒冷汗。 没想到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怎么跟条泥鳅似的,滑不留手,难以捉拿。 他忍不住对徐钦急切道: “徐大公子要三思啊!煦王子一向深得燕王爷喜爱,登基之后立他为太子,这是很自然而然之事。” “咱们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不费吹灰之力。” “徐氏一脉乃大明开国勋贵之首,又和燕王府是近亲,妥妥的皇亲国戚。” “这时候理应站出来登高一呼,这定策之功便垂手可得,一洗靖难之阴霾。” 尼玛,这个瓦罐鸡的狗腿子,又在指桑骂槐,暗讽徐辉祖的立场问题。 可徐钦的主意已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