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61章 恢复民生,发展经济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或是三年,或是五载,等到国力恢复,陛下才好大展拳脚,有所作为。” 蹇义话音刚落,管钱财的夏原吉立刻附和。 “陛下,臣以为的确如此。” “臣身为户部尚书,可以在这里向陛下立军令状,五年之后,必定恢复民生,钱粮填满国库,做到兵足粮广。” “如果臣没有这个本事,就请陛下砍下臣的脑袋,以儆效尤。” 瞧瞧,这一唱一和的,彰显出团队的力量。 看来在江湖上混,得抱团取暖才是。 你纵然本事最大,后台最硬,单打独斗还是势单力薄。 朱棣听到两位重臣的补充发言,这才终于露出满意笑容。 他捋了捋虎须,扭头冲着徐钦哼了一声,“徐爱卿,你 也是这个意思吗?” 徐钦不傻,他连忙拱手道: “回禀陛下,微臣就是这个意思,只是微臣远不如两位尚书大人的干练老诚。” 朱棣闻言开口笑了,“不够干练老诚,因你还年轻,有大把时间深入厉练嘛。” 这才还像人话。 像一位姑父对侄子的教诲。 说完之后,朱棣站起身来背着手走到文武众臣之间,朗声道: “诸位臣公,关于休战养息,恢复民生方面,有何建言?” 此话一出,武将们是大眼瞪小眼,文臣们则打着腹稿盘算着如何说,才能不得罪皇帝。 还是夏原吉坦诚,他出列道: “启奏陛下,臣以为接下来朝廷有几件大事,需要具体部署一下。” “夏爱卿,但说无妨。”朱棣很欣慰,他抬手鼓励道。 “其一,就是过去四年间,建文昏聩被奸佞蒙蔽,更改太祖旧制,这些务必要尽快恢复过来。” “其二,山东各府、北平府保定府宣府、南直隶等不少地方遭遇数年兵祸,农业设施破坏严重,农田作物管损失惨重,人员流失,要尽快恢复民生,缉捕盗匪。” “臣谏言要对上述地区,酌情减免税赋,减少当地徭役。” “……” 夏原吉面面俱到,讲得非常详细,无愧为永乐朝最为耀眼的吏部大臣。 怪不得史料记载,朱棣临死前不提太子朱高炽,念念不忘的是一个大臣,就是夏原吉。 徐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朱棣听罢神色严峻,“夏爱卿所言及时,战后各地官吏流失严重,赋税减免等就由吏部,户部全权处置。” 见皇上点了他们两人的名,蹇义和夏原吉立刻拱手出列,躬身答应。 “臣等遵旨。” “还有,建文后期到各地招募兵丁,兵部立即解散让他们回乡种地去,不可懈怠。” “臣遵旨。” 茹瑺出列允诺。 “诸位臣公,奉天靖难虽说成功,但后面治理比打仗要难很多,现在还不是安享荣华富贵的时候。” “倘若谁纵容麾下将领,败坏国法,欺凌百姓,朕必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说到这里,朱棣鹰隼般目光扫视在场群臣,厉声道: “朕说了这么多,归结起来就是要你们各司其职,所有人都忙碌起来,不要光想着美酒女人,玩物丧志。”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他的目光凶狠地盯着丘福朱能等将领。 老板想要干事,首先折腾的就是下面臣工。 这点徐钦熟悉历史,他深有体会。 古往今来,这是普遍规律,已司空见惯。 眼下朱棣想学习李世民,首先要整顿内政,恢复民生,发展经济。 待有了钱,才能对外用兵。 他是皇帝,嘴唇皮上下一碰,唾沫横飞倒是爽快。 可这诸多事情宛如一团乱麻,都要落到诸多臣工身上。 好在自己是东宫詹事府的少詹事,不算国家军政第一线,目前不用负责具体政务。 属于朱棣临时抓瞎,客串一下。 还是把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管好,先抓钱,再抓权,然后才有其它。 唉…慢慢展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徐钦耳朵听着,眼睛看着,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他就像根搅屎棍,搅几下自己赶紧退到一边去晒太阳。 继往开来,这都是得罪人费力不讨好的苦差。 他可不想一下子把朝臣都得罪光了,自己到时候惶惶不可终日。 说不定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话说这位永乐新帝,在所有臣工们的眼里,他擅长军事而政治短视。 若非要评价他的政治智慧,那只能说有一定水准,但远逊于他的军事天赋。 否则,一个极富政治才华的政坛老手,也不至于‘黑衣宰相"不在身边,他就忘乎所以。 进入南京城直奔皇宫,而不是先拜皇陵。 几乎就造成了重大政治灾难。 用极为酷烈之手段,清洗建文旧臣,以发泄胸中怒火。 动不动玩家族消失术,什么诛灭九族,十族的‘瓜曼抄"。 君不见,历史上所谓的‘暴君嬴政",才是诛灭三族。 而这种暴行,极来地伤害了天下士子之心。 天下士子又集中在经济命脉的江南各府。 江南恰恰是建文朝堂的根基。 这明显缺乏政治智慧。 故此,臣工们心里对这位新帝,在政治智慧上的评价,普遍不高。 只是敢想而不敢言。 就连姚广孝对朱棣在这方面的弱智鲁莽,也是很不满意。 可政治智慧不高的朱棣,今日靠着徐钦的‘一肚子坏水",却在很短时间内,领悟到了精神。 他看到了自己今后应该成就的大业。 人是会变的,就看他站的高度,生存环境和人。 振奋人心,从来就需要树立追求目标与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 当然,还需要会画大饼。 …… 淮安,朱桥镇盐矿。 转眼间已进入十一月份,也就是一年中的寒冬期。 盐矿工地开始建设了一个多月,显得热火朝天。 一个巨大钻矿平台已搭建完毕。 工部把头们利用水车原理,用木齿轮人工脚踏手推,拉动大铁钻往盐山里面打探。 生产工区,生活区井井有条,中间还保持安全距离,建有隔离带。 仓库,包括今后的食盐储藏大木桶等,都已建成。 第一支护矿队已经开始组成,整队三十人,正副队长,甲长等都是从禁军中借调过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