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王爷,我实话实说了。”
“即使懿文太子薨了,储君之位也轮不到你。”
黑衣僧人,也就是朱棣口中的姚师姚广孝,没有丝毫客气,直言不讳。
即使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但听到姚广孝这般斩钉铁截的答复后,朱棣还是忍不住失望。
失望的神色在朱棣眼中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则是凶狠、野心、不服输、不可一世!
“本王不甘!”
“放眼天下,谁比本王强?”
“除了本王,谁有能力承继大统?”
“除了本王,谁有能力拎起大明江山?”
“这万里河山,这万千子民,只有本王能扛起来,其余人,谁都不行!”
朱棣一字一顿道,话语铿锵有力,神态自信十足!
他是朱棣,他配拥有这等自信!
“秦、晋、宁三王,便不太逊色于王爷。”
姚广孝淡淡道,依旧不客气,一点面子都不给朱棣留。
朱棣也不在意。
冷笑一声,朱棣摇头:
“他们,不配和我争!”
“大哥在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想法,只想着帮父皇和大哥守好边疆。”
“但如今,大哥薨了,这天底下,便没人能挡得住本王!”
提到朱标,朱棣眼中浮现了一抹缅怀。
他对朱标是绝对服气的。
那是真正的好大哥。
从小便照顾他,教他文治武功。
朱棣也立过誓,会帮大哥守好边疆,让大哥专心治国。
如此,也算一段佳话。
弟守国门,兄守社稷。
但可惜,天妒英才,朱标英年早逝。
朱棣在心痛的同时,野心也迅速膨胀了起来。
“王爷,不要妄想了。”
“储君之位,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你的。”
“还是专心筹划皇上驾崩之后的起兵事宜吧。”
姚广孝一口咬定皇上不会传位给朱棣。
这让朱棣没由来的火大!
“姚师,既然你说父皇不会选我,那会选谁?”
“朱允炆。”
姚广孝毫不犹豫的开口。
朱棣满脸不屑!
“朱允炆?”
“一个黄口小儿,身上没有半点军功,他继位,谁能服气?”
“且不说本王,就说秦王,晋王,宁王三人,谁会服气?”
“这天下,是我们陪父皇打下来的,他一个乳臭未干毛都没长齐的小子,也配享有?”
“更何况,这万里江山,万千子民,他朱允炆有能力扛起来吗?”
朱棣不屑到了极致!
他向来只服强者!
至于弱者?
朱棣连看都不屑看!
朱允炆,在他眼中,就是弱者!
而朱棣认可的强者,只有三位。
第一位,是他自己!
第二位,是他大哥朱标!
第三位,是他父皇朱元璋!
一想到父皇,朱棣的背后就忍不住一凉。
他真的很怕他爹。
从小就怕!
他爹比他强太多太多了!
他的这点能耐,相比于他爹来说,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所以,只要老爷子在一天,朱棣就不敢妄动!
而老爷子若是薨了,那他朱棣,便没有任何阻碍了!
到那时,没有人能阻止他,没有人!
“朱允炆的确扛不起大明江山。”
黑衣僧人姚广孝难得的认可了朱棣一次。
“不过最近有个现象很古怪。”
姚广孝眉头微微一皱,接着道:
“皇上最近经常出宫,和一名少年郎独处。”
“哦?谁?”
朱棣挑了挑黑眉。
“不知道。”
“京师那边暂时还没消息。”
“我正在加派人手,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将此人的身世、经历、面貌画像送来。”
姚广孝开口道。
谍战,他是专业的。
“好,那就辛苦姚师了。”
朱棣点了点头,姚广孝办事,他放心。
“阿弥陀佛。”
“燕王待我不薄,我必会全力报答燕王,以辅佐燕王君临天下,到那时,我的抱负,也便实现了。”
姚广孝双手合十,微微躬身。
……
……
……
江南。
应天府。
常遇春长子郑国公常茂的府中。
常家三兄弟听说朱晋收揽了一大批流民,汇聚在盐山,而且人越聚越多,他们不免担心了起来。
“大哥,我带人过去吧。”
老二常升一脸担忧。
“那孩子收容了那么多流民,未必能控制的住。”
“那些流民全都饿红了眼,吃人不吐骨头,一旦闹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老三常森也点了点头,眉宇之间是掩藏不住的担心。
“这傻孩子,跟咱大姐一样,心地纯善,看不得百姓受苦,如此不计代价的收容流民,恐怕真的会出乱子。”
老大常茂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大外甥,真不让他省心啊。
但没办法,谁让他是当舅舅的呢?
还是那句话,娘亲舅大。
外甥出事儿,舅舅不帮,谁帮?
“老三,你带上一百名家将,去给那傻孩子维持秩序去。”
“记住,千万不能出乱子,更不能让那些流民伤到孩子。”
“如果事态失控,不计后果也要护那孩子周全。”
常茂发话了。
老三常森重重点了点头。
但老二却不乐意了。
“大哥,凭啥让老三去?俺也想去看外甥,俺也去!”
常升瓮声瓮气的道,以前不知道那孩子还活着也就罢了,现在知道了,他巴不得天天看见自己外甥呢。
“中,去吧。”
“记住了,不要让任何人伤到那孩子!”
“那孩子若是出一点意外,我拿你俩是问!”
“还有一点。”
“避开锦衣卫。”
“不要让老爷子知道。”
常茂郑重的嘱咐道。
老二老三点了点头,他们明白,虽然他们蒙受父亲的荣光得以封侯,并且受到老爷子的重用,但如果让老爷子知道他们背着老爷子偷摸去看望外甥,那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
老爷子的性格就是如此。
他告诉你做的,你可以做。
他没告诉你做的,你就不能做。
哪怕偷摸做也不行。
这,便是洪武大帝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