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为帝:开局就被骂诈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新科举省试前十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长安城,热闹非凡。 如今科举经过了省试,只剩下最后的殿试。 这次科举考试,与往年不同。 本次科举考试的殿试,由当今天子亲自主持。 陛下亲自主持科举,这在大秦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陛下乃九五之尊,至尊至贵,而科举考试,每两年就举行一次。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那些大臣,哪个不是科举前三的背景? 甚至很多四品以上的官员,都是历届科举的状元... 陛下这般举动,虽然让很多人不解,可对于考生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 一想到能有机会面见大秦陛下,无数考生们兴奋不已。 往届的考试,哪怕是状元郎,对外宣称,也只能是某位主考官的门生。 但这次考试,只要通过殿试,所有的考生,都是天子门生。 这等荣誉,哪个不想拥有? 只可惜,只有省试前十,才能有机会参与殿试。 光是这一前提,不知道刷下多少寒窗苦读多年的学子... 皇宫。 长生殿。 秦天端坐在龙椅上。 三宝走了进来,小心的说道:“陛下,礼部侍郎求见...” “哦?让他进来吧。”秦天说道。 片刻,只见礼部侍郎躬着身进入长生殿,立刻行礼叩拜道:“微臣见过陛下。” “起来吧。”秦天摆了摆手,随意道:“爱卿找朕,有什么事啊?” 礼部侍郎起身,恭敬道:“回陛下,科举如今完成了省试,微臣和同僚根据这次考生的文章,定下了这次省试前十名。” 秦天闻言微微颔首。 之前,因为科举的推荐制,秦天在朝堂之上亲自下旨,废除本次科举成绩,重新举行科举,并且严防徇私舞弊现象,力争所有参加科举的士子能获得公正待遇。 最后,秦天将这件事交给礼部侍郎。 “陛下,这是省试前十名考生的名单。” “这十位考生的文章,都是老臣与其他同僚共同评判,绝对没有任何徇私舞弊现象...” 礼部侍郎知道陛下担心的事情。说完之后,便将奏折捧在手上。 三宝上前,将礼部侍郎手中的奏折,呈递到秦天的手上。 秦天将奏折打开,一眼望去。 刘洪,省试第一,文章‘家国天下事"。 李乾,省试第二,文章‘战争对大秦的影响"。 ... 秦天随意翻看了眼。 这次省试前十名的文章,明显比上次省试前十名,高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 尤其是省试第一名的刘洪,他的文章‘家国天下事",在秦天看来,见解非常独特。 不仅如此,秦天还发现,这个刘洪,思想并没有僵化。 要知道,大秦的科举制度,内容拘于经义,致使考生们,只读死书,不懂变通... 但刘洪显然不是这样,在他写的文章中,各种经义随手占来,不拘于表面,甚至不拘于儒家经典... 这在秦天看来,极为难得。 “行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准备殿试吧。” 秦天合上奏折,开口说道。 “遵旨...” 礼部侍郎闻言,心里微微松了口气。 虽然,陛下当着朝堂群臣的面,将科举一事交给他,看起来是极为重视他。 但礼部侍郎知道,若是自己将陛下的事办好,那自然皆大欢喜。 要是没办好,他的下场,恐怕不会比那些在科举中推荐自家子辈的官员好到哪里...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 帝心如渊,礼部侍郎作为臣子,只能尽最大的力,去为陛下办事。 至于结果如何,陛下满不满意,就不是他所能考虑的了。 如今,礼部侍郎听到陛下首肯,只感到提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 至于接下来的殿试,由陛下亲自负责,他礼部侍郎只需要在旁边协助。 “好了,没什么事,你就下去吧。” “那微臣先行退下...” 礼部侍郎退出长生殿。 ...... 礼部侍郎府邸前。 正有几位学子等着。 这几位学子,正是这次参与殿试的考生。 这些考生不远千里赶到长安,省试结束参加殿试,衣食住行方面,由礼部负责。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礼部侍郎负责科举考试,这些考生虽然年纪不大,但最基本的人情世故还是懂的........ 这几位考生,大多都是寒门弟子。 当然也有几个出自官宦世家。 官宦子弟,固然很多都不学无术,但也不是真的没有人才。 而这几位学子之中,刘洪正在其中。 刘洪参与省试之时,一篇‘家国天下事",让诸位考官惊叹不已,直接取得省试第一的成绩... 此刻,刘洪站在礼部侍郎府前,望着长安城繁荣兴盛的一幕,烈火在胸膛燃烧。 他刘洪,由科举落榜,到重新站在这里,完全是因为大秦天子英明神武,废除科举推荐制... 否则,哪怕他刘洪才华盖世,也只能返回家乡... 刘洪在来长安之前,便已下定决心,定要将自己的才华能力,奉献给大秦,为天子排忧解难,重开大秦盛世。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刘洪愿意肝脑涂地,至死方休! 此刻,这些考生们相聚在府邸外,相互交谈。 这些考生从无数考生中脱颖而出,可谓万中无一。 即便最后无法通过殿试,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前途不会太差。 众人之中,除了刘洪之外,还有一位名叫李乾的寒门士子。 刘洪见到李乾忧心忡忡,便上前与其交谈。 “李兄,不知为何事烦恼啊?” 刘洪走到李乾旁边,开口问道。 同为寒门士子,刘洪对李乾算是比较亲近。 虽然,其他士子中,没有谁看不起刘洪,可大家生活层次不同,哪怕再怎么和善,刘洪也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刘兄。” 李乾见到刘洪,连忙回道。 “我烦恼的是,我们寒窗苦读十多年,最后才站在这里,只是,我们最终的前途如何,却由不得我们做主啊...” 李乾轻叹一声。 “李兄的意思是?” 刘洪明显听出了李乾话中有话。 “既然是刘兄相问,我就不拐弯抹角了。” 李乾说到这,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刘兄,你看那个人。” 李乾指向不远处的一位考生:“他的叔叔,乃当朝三品大员,在朝堂之上,位高权重...”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